魂牵梦萦~2025年5月北京川西山西自驾行17天 - 自驾游|摩旅 - 8264户外手机版
D1
北京-
运城
运城,这座位于
山西西南部的宝藏城市,古称河东,是关公的故乡,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这里既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又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是
旅游的绝佳选择?。旅游景点包括:
解州关帝庙:作为全国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关帝庙,这里见证了关公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庙内的“万代瞻仰”石坊、春秋楼的悬空垂柱等建筑,无不彰显着古代工匠的智慧。
永乐宫:这座元代道教宫观以其精美的壁画闻名于世。三清殿的《朝元图》壁画长达97米,286位天神栩栩如生,其艺术价值可与敦煌壁画媲美。
后土祠:这里是帝王祭祀后土最多的地方,秋风楼藏有汉武帝的《秋风辞》元刻石,品字戏台更是全国独有。
运城盐湖:被誉为“中国死海”,是世界三大硫酸钠型内陆盐湖之一。夏季湖水因藻类变色,呈现出“鸳鸯锅”奇观,游客可以体验盐水漂浮和黑泥养生。
五老峰: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玉柱峰海拔1809米,玻璃栈道悬空300米,棋盘山传说张果老与吕洞宾对弈留痕,是
登山爱好者的好去处。
运城盐湖



天水市天水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黄河中游和长江上游的交汇地带。它东连陕西省宝鸡市,南接四川省广元市,西邻甘肃省陇南市,北靠甘肃省定西市。天水市的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境内有渭河等河流流经。其自然环境多样,有丰富的森林资源和多样的动植物种类。例如,天水市的麦积山国家森林公园,这里森林茂密,植被覆盖率高,是许多珍稀植物和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同时,天水市的气候属于温带半湿润气候,四季分明,适宜居住和旅游。
天水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早在新石器时代,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天水地区出土了许多仰韶文化、马家窑文化等时期的文物,如彩陶等,这些文物见证了古代先民的生活和文化发展。
在历史长河中,天水一直是重要的军事重镇和交通要道。在古代,天水是连接中原地区和西域的重要通道,也是兵家必争之地。例如,在三国时期,天水地区就发生过多次重要的军事冲突。同时,天水也是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促进了东西方文化的交流。网红天水麻辣烫

天水夜市



D16 天水~襄汾
D17 襄汾~北京
行程结束




麦积山石窟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公元384 - 417年)。在北魏时期,开凿活动进入高潮。这一时期的洞窟形制多样,有中心柱窟、佛殿窟等。中心柱窟是麦积山石窟的特色之一,中心柱是洞窟内的一个主柱,它在结构上起到了支撑作用,同时在艺术布局上也为佛像的安置提供了依托。例如,北魏时期的第4窟就是中心柱窟的典型代表,中心柱四面都雕刻有佛像,这种布局使得信徒在绕行中心柱时,可以依次瞻仰不同方向的佛像,体现了佛教的礼拜仪式。
北魏时期的造像风格古朴,佛像面容清瘦,眉目疏朗,具有“秀骨清像”的特点。这种风格反映了当时社会文化背景下,人们对于佛教艺术的一种理解和审美追求,也和当时北方民族融合、文化交流有关。
西魏和北周时期,麦积山石窟的开凿和塑造活动继续进行。这一时期,佛像造型逐渐变得丰满,服饰也有所变化。例如,佛像的服饰由北魏时期的通肩式袈裟逐渐转变为褒衣博带式,这种服饰的变化体现了中原文化与佛教文化的进一步融合。同时,石窟内的壁画也更加丰富,色彩更加鲜艳,题材也更加广泛,除了佛教故事外,还增加了世俗生活场景等内容。
隋唐时期,麦积山石窟的开凿规模虽然不如北朝时期宏大,但也有新的作品出现。隋唐时期的佛像造型更加圆润、生动,体现了唐代佛教艺术的繁荣和开放。例如,唐代的佛像面部丰满,体态丰腴,衣纹流畅,显示出一种雍容华贵的气质。而且,这一时期还出现了大量的菩萨像和弟子像,其造型各异,富有个性。
五代、宋、元、明、清等朝代也有对麦积山石窟的修缮和少量的增建。不过,总体石上窟的开凿活动逐渐减少,主要是对原有洞窟的维护和一些小型的塑造活动。
麦积山石窟以精美的泥塑造像著称于世。其泥塑造像数量众多,题材丰富。这些泥塑造像在制作工艺上十分精湛,采用了多种技法。例如,在塑造佛像的面部时,工匠们会先用木架作为支撑,然后用草泥塑造出大致的形状,接着用细泥进行精细的雕刻,最后上色。这种工艺使得佛像的面部表情细腻逼真,如第133窟的北魏时期的“窃窃私语”泥塑造像,两尊菩萨像似乎在低声交谈,其生动的神态展现了工匠们高超的艺术水平。
泥塑造像的题材包括佛、菩萨、弟子、天王、力士等。其中,菩萨像的造型尤为引人注目,她们的姿态优雅,服饰华丽,有的菩萨像手持莲花、净瓶等法器,展现出慈悲为怀的气质。
麦积山石窟的壁画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壁画内容丰富,有佛本生故事、佛传故事、经变故事等。例如,佛本生故事壁画描绘了释迦牟尼佛前世的各种善行,像“萨埵太子舍身饲虎”等故事,通过生动的画面展现了佛教的因果报应和慈悲精神。
在绘画风格上,麦积山石窟的壁画融合了多种风格。早期壁画受到印度佛教艺术风格的影响,后来又逐渐融入了中原地区的绘画风格。其线条流畅,色彩运用巧妙,有的壁画还采用了晕染技法,使画面具有立体感和空间感。


瑞应寺据考证,该寺始建于周穆王时期,初名灵安寺。东晋时更名为无忧寺,后经六国重修,被敕赐名为石岩寺。隋代改名为净念寺,唐代又赐名应乾寺。宋大观元年(1107年)因在绝顶阿育王塔旁地产灵芝草38本,秦州经略陶龙图上报称瑞,故被赐名瑞应寺?。
寺内建筑群依山而建,与麦积山石窟相得益彰,体现了中国古代建筑与自然景观的完美融合。
瑞应寺是麦积山石窟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内保存有明代《大藏经》数橱,写本经书众多,还有明刻集部书多种?。

2025年5月北京川西山西自驾行~D15 麦积山石窟天水 D16&17回京
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距离市中心大约35公里。其名称来源于山体的形状,山峰孤耸,石窟所在的山体形如农家麦垛之状,因此得名“麦积山”。
麦积山石窟是中国佛教艺术的重要代表之一,它见证了中国佛教从传入到发展、融合的过程。同时,它也是研究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绘画艺术、建筑艺术的珍贵资料。从雕塑艺术角度看,麦积山石窟的泥塑造像展现了中国古代雕塑的高超技艺;从绘画艺术角度看,其壁画反映了中国古代绘画风格的演变;从建筑艺术角度看,石窟的洞窟形制和建筑结构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此外,麦积山石窟还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包括当时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文化交流等诸多方面。

端午节最后一天游览石窟排队两个多小时, 游客众多。

晚上在陇南住宿武都区是甘肃省陇南市的市辖区,位于甘肃省东南部,长江流域嘉陵江水系白龙江中游,东连陕西汉中,南通四川广元,西邻甘南藏族自治州,北接定西市,是甘肃通向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西南各省区的门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