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市,山东省辖县级市,鲁国故都、孔子故里,由济宁市代管,地处山东省西南部,济宁市东北部。
曲阜市曾是炎帝旧都[、黄帝出生地、少昊之墟、商奄古国、周鲁古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东方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和世界历史上最古老、最伟大的文化圣地之一。由于是先秦时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孔子诞生、讲学、墓葬和后人祭祀之地,因此被称之为“东方圣城”,也被西方人誉为“东方的耶路撒冷”。中华民族传说的“三皇五帝”至少有四人曾在这里留下了活动的踪迹。同时,曲阜市还是鲁班故里,孔尚任隐居地。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提出“使孔子故里成为首善之区”。
孔庙位于曲阜城区的中心,是中国祀孔庙堂中建造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一座。又称至圣庙。
孔庙南北长:东侧637米,西侧651.7米;东西宽:南侧141米,中部153米; 面积约9.6万平方米。共九进院落,前三进为引导性庭院,从第四进庭院起建筑增多,第六进以后分为左、中、右三路布局。整修建筑疏密有致,布局严谨,中贯轴线,左右对称。现存殿、堂、亭、门、坊等104座,466间,建筑面积达1.6万余平方米。分别建于金、元、明、清诸朝及民国时期。庙内还存有两汉以来的历代碑碣一千余块,是历史、文化、书法等研究的珍品。孔庙与北京故宫、河北承德避暑山庄合称中国三大古建筑群。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孔庙是中国三大古建筑群之一,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曲阜孔庙是祭祀孔子的本庙,是分布在中国、朝鲜、日本、越南、印度尼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国家2000多座孔子庙的先河和范本,据称孔庙始建于前478年,孔子死后第二年(前478年),鲁哀公将其故宅改建为庙。此后历代帝王不断加封孔子,扩建庙宇,到清代,雍正帝下令大修,扩建成现代规模。庙内共有九进院落,以南北为中轴,分左、中、右三路,纵长630米,横宽140米,有殿、堂、坛、阁460多间,门坊54座,“御碑亭”13座, 拥有各种建筑100余座,460余间,占地面积约95000平方米的庞大建筑群。 孔庙内的圣迹殿、十三碑亭及大成殿东西两庑,陈列着大量碑碣石刻,特别是这里保存的汉碑,在全国是数量最多的,历代碑刻亦不乏珍品,其碑刻之多仅次西安碑林,所以它有中国第二碑林之称。孔庙是中国现存规模仅次于故宫的古建筑群,堪称中国古代大型祠庙建筑的典范。
孔府,孔子嫡系长支世代居住的府第,是中国现存历史最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衙宅合一的古建筑群,有“天下第一家”之称。
孔子去世以后至宋代以前,长子长孙依庙居于阙里故宅,看管孔子遗物,奉祀孔子,称“袭封宅”。历代帝王在尊崇孔子推行儒家文化的同时,对其子孙一再地加官封爵,赐地建府。
宋宝元年间,首封孔子四十六代孙孔宗愿为“衍圣公”,兼曲阜县令,并新建府第,改称衍圣公府。明洪武十年,重建府第,府内始设置官署,后经历代扩建,达到现在的规模。
孔府现占地12万平方米,按明代一品官府第形制,以明清建筑为主体风格,三路布局,前堂后衙,府第功能分区明确,建筑排列有序。孔府最著名的珍藏还有明清文书档案,它是孔府400多年各种活动的实录,共有30多万件,是中国数量最多、时代最久的私家档案,对于研究中国明清史特别是明清经济史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