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心心念念之行小记录 - 福建 - 8264户外手机版

  福建

2008年从辽师毕业后,2014年我们聚过一回,当时相聚仅是聚,未有这么多的思念。这几年偶尔会想起她们,但这思念又淹没在生活的琐碎里。直到这个契机——6月28号张家口越山向海,把我念叨的好久的东北行提上日程了。




第一站:天津


天津因为有乖乖在,在我心里是很亲切的。我们有近十年未见了,这些年我们经历许多变故,有些伤已不愿对他人提及。2008年我毕业时,从未想过我们会经历如此艰难,坐在飞机上,真的感觉大学的时光如上世纪般的遥远。


乖乖来机场接我,见到她,我心里不知为何松一口气,她还是一如既往不爱说话,我一如既往逗她说话。回去的路上,我叽哩咕噜和她分享一大堆,她就笑着默默听着。


干妈和叔叔在家里等我们,搬到新的房子,家里的许多东西是她们一点一滴精心挑选设计,住得舒服,心会更自在。


干妈生活很丰富,上老年大学,字写得好,画画得真,菜种得鲜,花儿也开得灿烂。我吃了叔叔做得捞面,黄瓜是小院摘的,还摘了一颗西红柿吃,酸甜味很足,吃了满满一大碗。一直在分享,丝毫未感到疲惫,在明亮的房子里,能坐下来一起摘菜,吃西瓜,聊聊天,撸撸小猫,这样就很好。



晚餐吃了叔叔炖了猪蹄,很香。吃了心心念念的八珍豆腐,吃了一大盘亲手做的三鲜饺子,是记忆中北方、大学饺子的味道,和叔叔一起喝了饺子汤。


晚上回酒店的时候干妈又又又送了我们一大袋麻花,看到麻花的瞬间,又想起大学时乖乖每次回来给我们带许多的麻花,坐火车路过天津时叔叔给坐硬座的我们打包蛋炒饭,卤鸡腿,狗不理,还有每年乖乖生日时好利来的蛋糕……食物,如果有了记忆,就特别温暖。那一天,我特别满足。



第二站:盘锦


28号张家口比完赛,29号一早1趟动车3趟地铁又1趟动车到盘锦。


高铁出来,我没戴眼镜,但远远看到一个人站在人群中,背光,一眼认出是亮子,真的17年过去了,站姿一点没变。亮子一来拉过箱子打开后车厢,满满的盘锦大米!


他是提前一天挤出时间回老家,他家的盘锦大米贼好,同时稻田里还养河蟹和泥鳅呢,若是秋天来,能躺在他家田里吃三天三夜都吃不够。他把自家完全不打药的大米装了十几袋,误以为我开车想让我带回家。临了才知我坐动车来,我是看着这些米眼馋嘴馋啊,虽拿不走,但这份心意,我心里很暖。



到家,见到小丹,还是一如当初般又纯粹又着急忙慌的文艺姑娘。还有我那大侄子——天生自带脱口秀气质、盘锦最逗的小男子汉嘟嘟,穿个裤衩在门口迎接我,他之前一直念叨要见他那素未谋面却又久仰大名的清华阿姨了。我说:大侄子啊,你可真没把你青蛙姨当外人啊!这裤衩待遇,不是谁都有的。


没一会,笑笑和密密也从锦州和昌图赶来,楠楠从北京赶来,在亮子和小丹的房子。笑笑还是那样记性巨好该躺平时绝不坐,密密虽然家中忙碌但还是一如当初的松驰,南瓜一说话和当年一模一样但却变得很会照顾人了。几人坐在沙发上里热火朝天聊着天,如当年在寝室那般,仿佛那过去了17年都没存在。我笑着看他们聊天,心里特别的柔软。


傍晚去动车站接王扬,站在门口左看右看看不到一个大胖纸,倒是一个黑瘦黑瘦的人在远处喊了一声:华哥!这声叫唤秒回大学,当年非得要压冯老二一头,已经好久没人这样叫我了。瘦了50斤的王扬,吓到我了。第一时间就问身体状况,人到中年,但凡有个大变化,总担心健康问题。王扬变了,少了当年那股浑不吝又洒脱的劲,更多了几丝沉稳和通透。



大家齐聚一起吃晚餐,聊了许多,这些年的事,自己的,同学的,有开心的,有唏嘘的。他们不像我,这些年都是当老师在外沉稳惯了,可当我们在一起,心是放松的,又似当年的模样。


饭后喝茶,小强在控诉笑笑24小时也没挪那堆衣服,不要清洗、不要整理,哪怕走道看着碍脚给踹一脚也行,24小时那堆衣服愣是没动,这控诉就是一场脱口秀,把我们整得笑疯了,笑笑是几次阻拦也拦不住小强的吐槽,看得出小强此次陪同是蓄谋已久,是抱着‘必死’之心来的,回去不知道要跪多久。


密密原本是晚上五点就要赶去动车站,我给她改顺风车变成晚上六点半,后原司机取消换新师傅,晚上十点过来。我们可开心了,多出来的五个小时像是偷来的时光,有时候一切便是最好的安排。送她出门时外面下着瓢泼大雨,印象里好像是我第一次送密密。每次离别,我总是先行逃离,一个一个离别,我受不住。


密密这些年又工作又忙着照顾家里,无人帮扶,琐事真的很多,但她从不抱怨,人的性格决定一生,是我们这次感触最深的。她心细识人准又通透,无论前路如何,她会照顾好自己和家人,我相信寝室长的实力。


送走密密,茶话会继续。我看着他们聊天,小丹和亮子对于事业责任心同追求、笑笑和小强对于生活方式选择的一致性、楠楠和小朱的到处旅行的肆意人生、王扬——这货当年能当老师就是奇迹了,奇迹的人生无需多言,他从来明白什么时间该做什么事。


外面下着大雨,我们一直聊天到凌晨两点。临睡着突然想起,答应给嘟嘟做的作业还没完成,我和小丹赶紧给他补作业。眼睛困得快睁不开了,字写得歪七扭八,当年读书考试我也从没凌晨2点写作业的……



早上六点多醒来,听小丹在给嘟嘟准备早餐,叫他起床,送他上学,这样琐碎日常的踏实感,也是一种幸福。我一人在家喝着茶,王扬一从外回来便做早餐,凉拌黄瓜,煎着金黄的蛋,我吃一口真心实意和他说:多给家人做做,贼好吃!


(望向晨光中的他们我很幸福)


一会儿笑笑和小强也过来,看来小强是被收拾了,与昨日妙语连珠相比,今日主打沉默是金,但并不妨碍他把亮子送给我的一车厢盘锦大米都给搬了。无论如何,我一定得去锦州吃顿烧烤了,把大米费给吃回来。然后他沉默地把碗洗了,桌子收拾了,喝茶。


亮子和小丹赶着去上班,重点高中的老师,哪怕昨天是周末能陪我们那么久,已是极限。我们几人在他们房子里,我做主了:看上什么自己拿,不用跟我客气!玉米搬了,猪蹄也搬了,卤鸽也搬了,如果不是高铁上不让带酒,我可能连酒也搬了……


大家都回到到各自生活,我和王扬在动车站等车,上一次见面还是他结婚的时候,如今他已有一对可爱的女儿,是班主任,如今再讲起以前的事,真的恍如梦。希望我们都健康快乐,这是最重要的。



第三站:大连


30号盘锦高铁到大连辽师,来之前先和留校工作的朱婷、龙哥联系,08届生命科学院只要他俩在,我们每次回来都不寂寞。


2014年时曾回母校一次,2020年约好相聚,却在出发的前一夜,我在收拾行李,晚上11点传来消息,去大连航班全都取消,没想到再回是在5年后。


(5年前的退单)

进辽师,北院和南院大门都变了,“厚德博学为人师表”的校训依旧,林荫小道的梧桐树依旧,我仍然会记得21年前我拎着一个巨大的行李箱孤身一人来到辽师的画面。那是我人生第一次出门,那时候家里经济不好,只能负担起一个人的机票费。我觉得一个人也所谓,便孤身一人,从南到北,从未有恐惧。我是个适合在路上的人,这些年却生活的如此安分,不可思议。



梧桐树下,把行李箱交给龙哥代为保管,我则一人在学校里溜达。到主楼打电话给石导,他的声音依旧爽朗,竟还记得我,一听说我到学校,他立马说十分钟后到,心里特别感动。


04级生科院石导带了最长的一届,也是唯一从新生开始带的一届,他把我们从懵懂大一新生一点一滴带起,真的是当自家孩子一样看着——绝对护犊子!那年和其他系闹矛盾,他得知后赶过来第一句话:吃没吃亏?得知没吃亏他就找其他系算账了。


那时候没心没肺的我们尽闯祸,石导为我们付出了多少心血。实习的时候,一个同学出了一点小意外,他摔得肋骨都断了,一声不吭。和男寝和外系闹矛盾,他负责给我们兜底……以至于大三那年他突然调离,我们真的很难过,难适应,还给后面接手的孙老师添了许多麻烦。现在再讲起,是趣事,但当年,我们是真的给导员惹很多麻烦。


石导十分钟不到就赶来,他真的是一点都没变,一点都没变,更加从容,仍是脱口而出的:“孙清华!”,仍清楚记得我们是17年没见,没有任何迟疑的17年,一直记着我们呢。


带我去找孙咏梅老师,可惜她去外地培训了,没碰到,没事,下回会再见的。


石导带着我溜达一圈,一食堂育英楼排球场……对,还有十舍。当年十舍214的8位女生,依旧很好。


去十舍的路依旧熟悉,清晰记得那个初夏午后,我独自一人躺在贴满各电影海报的床上,看《海边卡夫卡》,一抬眼,阳光透过梧桐叶洒在我的脸上,沙沙沙的叶声,水房里有隐约聊天声,那一瞬间我应该是特别满足了,这么多年过去,我仍记得,特别清楚。



一路和石导到文科楼咖咖馆,我厚颜无耻地喝导员请的咖啡,哈哈哈,21年了,终于鼓起勇气让石导请客了,在小馆里聊了这些年的事,心中是安宁的。



终于等到张庆赶来,庆知道我来大连,调班想着无论如何得来,还是和以前一般感性,太感性的人,总会敏感长久记得生活的痛,幸好他也熬过来了。我们和石导聊一路到育英楼,和全导朱婷达子楠楠等汇合。


我拽着庆去一食堂打包心心念念的东北麻辣烫和冷面,虽然大厨换了,但麻辣烫一掀开盖的那股味道,对,就是我想的东北味。


话还是密得不行的达子在辽师出版社工作,正准备为了孩子卷自己呢,我就欣赏这态度,为了给孩子创造更好条件,卷天卷地卷自己,不卷娃,众家长学着点。


还有越来越像弥勒佛的三哥也是挤着时间赶来,他真的一点没变,还是像以前一样讲话直戳人心,下回我要找他去东北小岛玩。


毕毕终于在加班后赶来,还是那样的忙碌,吃饭间隙还电话不断,大学时她就最忙碌,工作后还是她最忙碌,有些东西真的不变。


大家都说我们那届有个神奇的地方,就既便多年未见,也没有任何隔阂,有很强的向心力。护犊子的石导说他从来不担心我们,知道我们闹归闹,但不会惹大事,我们是心中有数又团结的孩子。我们当年美丽勤奋又爱钻研的朱主席无限感慨,希望大家有空多回辽师看看,像回家一样自然,她和全导一直守在辽师等着大家。



再好的宴席终有散。石导和达子先回,我从楠楠车上薅了亮子家的大米给朱婷,毕毕也有亮子家的大米和笑笑的卤肉相赠,三哥很生气,因为他没有……被毕毕投喂的一箱巨好吃的大连樱桃,她又赶着回去了。临走前我们又在大门口合照一张,希望下次可以不用这么赶。



南瓜、小朱和庆带着我直奔大连澡堂子,体验东北新式洗浴文化。东北大姨的手法比多年前温柔多了,搓得我直接睡过去了。我记得当年就搓一次澡,搓破了,此后打死也不搓。大姨们也与时俱进了。


凌晨两点睡下,四点多便醒来,让他们多休息,不让小朱送,我自己一人到机场。去的路上我和师傅说:大连真好,我还要再回来的。


上飞机的时候很困,迷迷糊糊睡了1个多小时。醒来时便一直想这次的东北行,老师和同学们对于生活的不同选择和感悟,许多的时光隐在我们脑海里,它未褪去,一直都在。


虽一直说活在当下,但以什么的方式生活,我好像未真正想明白。最近一直重复听《够与多》,是好奇还是贪婪,那条分界线我是否清楚在哪呢?是要经常反思,要记得给自己的时间留白。


愿大家都健康快乐,期待下一次的相遇。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