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孙古道收“环境管理费”引争议:收费主体不明,清运效果不佳
近期,
新疆乌孙古道开始向
徒步者收取50元/人的“环境管理费”,此举引发了
旅行社和游客的关注与质疑。多家经营该线路的旅行社负责人向记者证实,今年所有组织乌孙古道徒步的机构都接到通知,必须缴纳这笔与环境管理及进山许可证绑定的费用,否则无法办理通行手续。
“驼峰旅程”旅行社负责人王先生表示,该社自6月13日古道开放至今已带9个团(每团9-36人不等),累计缴纳约1万元环境管理费。然而,收费后古道关键景点天堂湖的垃圾问题却未见改善,反而被描述为“垃圾湖”。有旅行社负责人直言,负责收费的特克斯县易城旅投公司(易城旅投)“收钱没把事办好”,其组织的垃圾清理主要依靠志愿者和游客参与的“净山行动”,专业投入明显不足。
收费方解释:成本高昂,承认清运滞后
面对质疑,易城旅投工作人员向记者转发了特克斯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
旅游局发布的《乌孙古道6月13日正式开放》通知作为收费依据。该通知确实在“报备与审核”部分明确要求“进山人员缴纳环境管理费”。
易城旅投解释称,收费主要用于解决古道内日益严重的垃圾问题。他们表示,过去存在游客垃圾处理不当的情况,现在需要安排人员用马匹将垃圾驮运出来,再经200多公里车运至县城处理,涉及马匹、马夫和车辆等多项成本,因此收取50元/人的“垃圾清运费”。对于旅行社反映的垃圾清运不及时、天堂湖污染严重的问题,工作人员承认存在疏漏,并表示“人太多了,存在清运不及时的问题,我们会改进的”。
核心争议点浮现
此次收费事件凸显了几个关键问题:
收费主体与授权存疑: 收费行为由企业(易城旅投)执行,依据是zf部门(文体广旅局)的通知要求。然而,企业本身是否具备合法的行政收费权限?收费标准的设定是否经过上级zf(如省级)的审批?这些关键问题尚未明确。
收费效果遭质疑: 旅行社和游客缴纳费用后,期望看到专业、有效的垃圾清理和环境维护服务。但实际情况是,主要清理工作依赖志愿力量,核心区域天堂湖垃圾问题反而加剧,让人质疑费用是否被有效用于其宣称的目的。
管理与责任不清: 收费方易城旅投承认清运能力跟不上游客数量,暴露了管理规划和执行力的不足。如何在收费的同时,切实履行好环境管理的责任,建立长效、专业的垃圾收集、转运和处理机制,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
乌孙古道作为热门徒步线路,其生态环境的保护需要可持续的解决方案。当前收取的环境管理费引发的争议,核心在于收费的合法性、透明度和实际效果能否得到保障。相关方需要给出更清晰的解释和更有效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