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佛山老林 于 2025-7-25 18:59 编辑

陈列馆右边有台阶,上去就看到几乎要被荒草淹没的刘型半身像。像下面的文字一是看不清,二是有些也看不到。于是,俺把网上的一段话转述如下:
刘型(1906 年 3 月 19 日 - 1981 年 8 月 7 日),又名绍新、弘绪、镇汉、刘雄、刘硎,祖籍湖南醴陵,后迁江西萍乡。
早年经历
出生于江西萍乡一个佃农家庭,父亲刘应璋以佃耕和 “挑脚” 为生,家庭生活困难,刘型童年时就需帮父兄干活,如拔草、砍柴、放牛等。
1914 年春开始在冷水坑附近村小上学,一年后村小停办,转私塾就读。1924 年秋插入明新高小二年级专攻英文、算术,1925 年以优等成绩考入萍乡县立中学。
革命生涯
1926 年 11 月,刘型持当地革命团体介绍信报考黄埔军校武汉分校,被录取为第六期入伍生。1927 年 5 月中旬,在讨伐夏斗寅叛变的战斗中表现突出,火线入党。
大革命失败后,受党组织派遣回家乡江西萍乡搞农民运动,秘密发展党员,恢复党的组织,建立农民武装,参加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1928 年春,任湖南醴陵游击营党代表,后率游击营转战湘赣边界,5 月上井冈山,任红四军十一师三十一团第一营第一连党代表。参加了保卫和巩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在黄洋界保卫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29 年随红四军主力下山,在中央苏区创建时期,任红十二军第一纵队第一支队政委、一〇二团政委等职。1932 年后,任红十三军第三十八师政委、红十五军政治部主任,率部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 “围剿” 作战。1934 年 10 月参加长征,任红一方面军第五军团后勤部政委。
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科长、八路军政治学院政治处主任、三五九旅南下第一支队政治部主任等职。解放战争时期,曾任东北军政大学政治部主任、东北野战军第十纵队副政委、中共嫩江省委常委兼齐齐哈尔市委书记等职。
建设时期
1949 年 8 月随军南下到湖南,参加和平解放湖南和建设新湖南的工作,历任湖南省委常委兼秘书长、省委城市企业部部长、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1952 年 10 月,北京地质学院成立,刘型出任首任院长兼党委书记。他提出学院的规模要 “大而重(点)”,专业要 “少而精”,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缩短学制,为新中国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
1958 年 10 月,调任农垦部副部长,分管橡胶和热带作物的生产工作。他深入海南、云南等地考察,主持起草和修改了第一部橡胶生产技术规程,为中国天然橡胶事业的创建和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十年动乱期间,刘型被下放到江西劳动,但仍自觉从事党史研究工作,亲自校对、订正毛伟人《寻乌调查》的几个版本,收集整理党史资料 30 多万字。1976 年后,担任中纪委常委,为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端正党风,维护党纪,忘我工作,晚年还搜集整理党史资料几十万字呈送党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