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久没有把自己从系统架构图中抽离出来了。
在过去几年,我习惯每天对着 SoC 安全设计、A
UTOSAR 安全模块、TrustZone 隔离机制、RPMB 的密钥验证机制。这些模块,精确、高效、冷静,是人造世界中最熟悉的秩序。我们以“安全”为名,设计出一层层策略、密钥、权限隔离,就像一个个透明而无情的防御矩阵。
这里没有任何芯片,只有野生的秩序。没有防火墙,却有猴群的岗哨系统;没有内核,但每一种生物都像在运行它的主线程;没有日志服务,但一声鸟鸣、一阵树叶颤动,就是生态系统的“事件广播”。
我不是来休息的。我更像是换了一个目标系统,把视角从 TrustZone 切到了“热带雨林”,从 RPMB 的密钥读写,切到了“鳄鱼的觅食策略”。这个系统不能被调试,却能被理解。不能被修改,却能被观察。
如果说在公司里,我是设计者,那么在 山打根 ,我成了监听者。我带着一台 Sony A7III 和腾龙 50-400mm 的“探测器”,在 Kinabatangan 河边观察数据流动:猴子、犀鸟、长鼻猴、蝙蝠——它们是自然世界里的“endpoint”,随时间调度、根据事件唤醒。那一瞬间,我仿佛不是在拍摄,而是在用长焦监听一个比所有分布式系统都复杂的生态网络。


山打根 不只是 婆罗洲 的一座小镇,更像是一个多域融合的“安全架构沙盘”:马来文化是它的主干内核,华人社区构成了中间件,英殖民遗产则像底层引导程序,还运行着一些旧时代的服务模块。而二战的记忆,就像一次系统崩溃后的持久影像,在 ROM 中静静躺着,偶尔被游客读出。计划去婆罗洲山打根2024年10月份的 亚庇,在nexus酒店拍到了好多的小动物,让我对这个酒店流连忘返
索婆罗洲雨林:京那巴当岸河游船之旅
探索生命的起源地,京那巴当岸河,
马来西亚沙巴州的母亲河,两岸是无尽的热带雨林,这里有着令人叹为观止的生物多样性。
在这片雨林中探险,安全又舒适。随着向导驾驶的小船缓缓前行,你将有机会与长鼻猴、银叶猴、长尾猕猴等灵长类动物近距离接触;在晨曦或暮色中,观赏犀鸟群飞过天空;运气好的话,还能遇到婆罗洲侏儒象在岸边觅食。
京河的度假村提供包含市区接送、游船和三餐的行程套餐。山打根市区周边还有西必洛热带雨林、红毛猩猩和马来熊中心等丰富的
旅游资源。沙巴州的飞行交通非常便利,如果时间充裕,可以将亚庇、仙本那
潜水以及文莱的
旅行安排在同一次行程中。
飞机+住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