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族就是盼着珍贵的假期,真正得到假期后又不知去往何方,因为2025年8月初时期,全国各地,不是高温就是下雨。艰难的选择后决定再去大同。上次去大同,骑行了大同西线,包括摩天岭、云冈石窟和左云等地,又开车去了浑源、应县木塔以及雁门关等地。此次行程这些地方不在其中。此次行程以古堡为主。

此次行程依然是4+2形式,李兄和我两个人,计划是以大同为中心,先骑行东线,到达天镇县的李二口长城,再回大同,骑行西线,到达杀虎口和凉城。
8月2日中午到达大同,中午在酒店附近找了家老柴削面,似乎味道一般般。下午天空多云,随时可能下雨,我们去游览了大同古城。


这里说说大同九龙壁。大同素有龙壁之城的美称,至今还存有龙壁九座之多。其中:一龙壁四座,三龙壁一座,五龙壁三座,九龙壁一座。驰名中外的大同九龙壁,坐南朝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是古代琉璃建筑中又一典型的代表。在我国现存最享盛名的三座九龙壁中,是建筑年代最早、尺度最大、而又最富艺术魅力的一座。另两座在北京,一座在北京北海公园,一座在北京故宫皇极门前,均建于清乾隆时代。较大同九龙壁要晚三百五十至四百年。

刚走出九龙壁,一场大雨不期而至,我和李兄冒着大雨又去了五龙壁,其他几个龙壁没去找。
雨越下越大,为了不至于全身湿透,我们还是打车回了酒店。一直到了晚上近6点钟,雨小了许多,我们找了一家餐馆晚餐,当然要品尝当地特色菜肴了。


一夜无话,8月3号一早,把汽车停放在酒店停车场,我们背上行李,带足水,骑上自行车出发了。先到了镇川口村,经过长城乡,目的地是天镇县李二口长城景区。李兄这是第一次骑行,真是难为他了,骑行几十公里后就浑身痛,不过他也有办法,居然把车座子包起来了。


骑行路过镇川口,这里居然有一泉眼,只可惜没照片。



大同骑行路线大坡不多,我骑行小折,李兄骑行钛钢山地,一路骑行,走不远就要休息,对于首次骑行长路的李兄来说,此次行程可是个挑战。老天真是给力,阴云遮挡了阳光,温度25度为最佳,风力1-2级,路况也不错,两个自行车状态为最佳。一切客观条件不能再好了。于当日下午2点半到了天镇县,再看李兄也累的够呛,稍微休息会后即出发。



天镇县,3号下午,蓝天白云,日照比较充足了,我们立即被晒黑了。到达李二口长城需要爬个小坡,对于李兄来说,已经骑行100公里了,再要爬坡?李兄坚定地说:“再难也要完成任务”。从天镇县到达李二口长城为15公里,上坡趋势。李兄咬着牙终于坚持骑行到了终点。
李二口长城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天镇县,是明朝嘉靖年间为了防御蒙古势力侵扰而修筑的。长城保存得比较完好,依山势起伏蜿蜒于山脉之上。传说李二口长城是因为一个叫李二的壮汉坚守此地而得名的。据说在明代嘉靖年间,修筑长城到了李二口这个地方,原本长城的线路规划是要经过一些山高地险的地方。但大同镇总兵周尚文觉得,按原定线路修筑,应援会很不方便,于是他就根据实际情况临时改变了长城的修筑线路。如此一来它和其他地方的长城线路不一样,看起来就像是“修错”了一样,所以就有了“错长城”的称号。



到了长城脚下,也没上去看,只是在下面拍了几张照片,就迅速和李兄返回了,因为毕竟他首次骑行,这一天骑行126公里,总爬升1270米了,这个强度对于新手来说已经是极致了。一路下坡15公里到了天镇县酒店住下。
天镇县的傍晚很安静,天空中有积雨云飘来,根据经验,明早可能有雨了。因此我们早早休息,积蓄力量准备第二天骑行返回大同。天镇县的九岸铂汇大酒店,房间干净整洁,住宿费不贵,还有丰盛的早点,
4号,早点吃足,骑行出发,一场小雨刚过,路面比较湿滑,黑云向北飘,我们向南骑行,成功躲开了一块一块黑云,骑行十几公里后太阳居然出来了,此次降雨,尤其是前几天的大雨,天镇不少农田受灾。


从天镇出来,感觉一直在缓上坡,到了阳高县可能是最高点。阳高杏脯,别称王官屯杏脯,是山西省阳高县以当地山区特产杏为原料制成的传统蜜饯食品,属地理标志农产品及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肉质脆嫩带清香。

这里还有一首《劝种杏树歌》,真不知道要是用山西口音念此歌谣,该有多好听。
众乡亲,听我说,
故里怎把穷皮剥?
采凉山,水如金,
种籽一斗收八升;
采凉山,气候寒,
辛勤躬,霜冻完;
采凉山,土地薄,
种满坡坡难吃上窝窝,
种满沟沟难喝碗糊糊。
播下汗水收泪珠,
莫若多栽摇钱树。
君不见,
谁家有杏林,不愁饿扁肚?
谁家多杏林,尽过好光景!
其实阳高的涮羊肉,选料非常讲究,以长城乡羊肉为最佳。玻璃饺子是阳高独具特色的民间食品。由于它的皮子似玻璃般透明或半透明,人们能看出内中的馅儿,因而人们称之为玻璃饺子。可惜我们只是匆匆而过,无暇享受这美食了,留作念想吧。
刚过阳高县,阳光没了,小雨来了,我们披上雨衣,此刻开始了长达30公里的缓下坡,骑行比较爽快,但因路面湿滑,为了安全,我在前面控制好速度。就这样一直骑行到大同。李兄虽然很累,但是终于坚持下来了。在大同酒店稍微休息后,按照计划骑行大同火山群,而当时大同市区小雨断续,而时间又紧张,所以决定开车前往火山群。
大同火山群特点是密集、最具代表性、形态保存完好和最为出名,因此被誉为“东亚大陆稀有的自然遗产”和“火山地质博物馆”。从这一区域内发掘出来的肖家窑头汉墓群,西汉时代郡平邑县故址以及许家窑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的出土文物均没有被火山岩覆盖,由此证明大同火山远在旧石器时代之后就再没有活动过。因此成为死火山。



从火山群景区返回,雨渐渐大了,随即就是修整,经过商议,8月5号的大同西线骑行改为自驾了。大同美食到处是,5号早点,每人来一碗小云吞很是爽口。一艘地图,最近的路封闭了,于是绕路自驾前往杀虎口,这也是不骑行的原因之一,今年雨水大,部分路段有可能被封闭。
头一天的雨算是全下完了,5号天气格外好,上午10点半到达杀虎口,从这里再向前就是内蒙了。是一个千年的关隘,春秋战国时期称参合陉,隋唐时期为白狼关,明朝名称为杀胡口,到了清朝改名为杀虎口。是内蒙古南下山西中部或下太行山所必经的关口。这里记录了汉伐匈奴、唐战突厥、宋驱契丹、明御内蒙等书千年的金戈铁马和烽火狼烟的故事,也孕育着晋商诚实守信、艰苦创业的传奇故事。

我们沿着古道,过了通顺桥,向前走不远就看见一座城堡,这里是古道上的杀虎堡,继续向前见一座几乎完全塌陷的古堡,推测这里可能是中堡,过了中堡就是影视基地平集堡了。明朝万历四十三年在杀虎堡南侧建成平集堡,后又于两堡之间东西筑墙,建成中关堡。通过通顺桥就踏上了西口漫漫长路,顾名思义,通通顺顺,当年走西口的人都会把平安顺利的祈求寄托在桥上。
历史上的“走西口”的故事就发生在杀虎口。清初,长期镇压农民起义和抗清的战争,造成北方长城以内生产极大破坏,各地田地荒芜,屋宇残破,人丁流亡。大批山西、陕西、甘肃和部分河北的破产农民、战败的起义军,千百成群,背井离乡,冒禁私越长城,从这里走出关外谋生。解放后才结束了“走西口”的历史。如今的走西口古道在博物馆的右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