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冈仁波齐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序章-感受天路   

    我对西藏的执念几乎全部来自冈仁波齐,到冈仁波齐转山的念头从知道冈仁波齐就没有动摇过。至于为什么,没有认真想过。再说我也不是一个擅长思考人,说白了就是头脑有点简单。正是因为头脑简单,很多事情想不清楚,所以相信因果,想去,一定有原因。


    过完年,内心的渴望尤为强烈,我知道该动身了。   


    冈仁波齐(Kangrinboqe)的藏语含义?:"冈"(???)指雪山,"仁波齐"(??????????)为珍宝之意,组合意为"雪山之宝"或"神灵之山",其名称在藏语中需分读为"冈·仁波齐"。她是中国冈底斯山脉的主峰,最高海拔6656米。

朋友们说:“西藏很远,冈仁波齐可能更远”!

远,我能有什么办法,多带点吃的呗。背上大包、提着小包、哼着朴树的“你在躲避什么,你在挽留什么?”出发了。

   

选择坐火车进藏,为了风景更为“天路”。用心去认真感受一下那句“西藏不在拉萨,在路上。”

    “天路”是对青藏铁路的爱称,也是对筑路人尊重,对先驱的敬仰。她是一条连接青海省西宁市至西藏拉萨市的国铁Ⅰ级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通过永久冻土区最长和最高的高原铁路。青藏铁路全长1956公里,分两期建成。一期工程东起西宁,西至格尔木,1984年5月建成通车;二期工程东起格尔木,西至拉萨,2006年7月1日全线通车。

    在西宁坐上了那趟心仪已久的Z165,很有年代感车厢,处处都记载她的荣耀,这极有可能是天路通车的第一批功勋老兵。

    能看出来很多人和我一样,都是第一次进藏,开心和兴奋毫无掩饰的挂在脸上。除了吃饭睡觉,脸基本都在玻璃上贴着。

    美丽的格尔木到了,停车半小时,火车需要在这儿更换内燃机车头,像我这样的内燃机迷必须下车观礼。小遗憾是没有合影,不过也没关系,狠狠地摸了几把也过足了瘾。

    格尔木的海拔来到2800,我们也正式进入高原,进入只在书里读过的可可西里。窗外的一切都开始变大、变得广阔、变得不受控制。两只眼睛根本没办法一次性看完,看了这个就一定会落下那个。

    车厢里不时就会有一阵小沸腾,多半是出现了一群野驴或是几只憨憨(土拨鼠)。

    藏羚羊的出现更是把气氛推向高潮,三三两两悠闲地走着。她们四肢匀称、体态婀娜,每一步都透着优雅,这就是高原精灵与生俱来的气质吧。

    不知不觉海拔逼近5000,我们的嘴唇也由红色变成紫色。车厢渐渐安静下来,过道玻璃上几乎没有人了,大家都躺回到床上,默默的承受着来自唐古拉山口5231的挤压。怎么描述现在的状态呢,意识模糊、头昏脑涨且身体不受控制。《生化危机》里有个镜头,丧尸不停地用头撞击困住他们的玻璃门。我现在就是这种感觉,想撞碎车窗玻璃,然后逃出去。

乘务员不时的调侃,大家一定要坚持,扛过了唐古拉山,就是美丽的措那湖。可能是来自圣湖的庇护,没有人去撞车窗玻璃,我们也顺利的翻过了唐古拉山。

措那湖在安多,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和昆仑山山脉之间,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淡水湖,海拔高度4650,面积约300平方公里。

这里的两张照片,对于呈现措那湖的景色可能连万分之一都算不上。这么说吧,就是撞得满头大包也值得。

    这次行程有一个非常意外的收获,就是和一群年轻人在一起,不用藏着,也不用端着,更不需要情绪稳定。总之,觉得又找到自己了。(今天看到一句话,情绪稳定的人有可能已经病了很久了。就这句话,至少抵消我三分一的高反症状)。

    天路上还有一道最亮丽的风景,就是我们敬爱的护路员。应该敬礼的是我们,衷心感谢你们守护青藏铁路的平安畅通。

    经历了两天一夜,30几个小时的火车洗礼,平安到达拉萨。现在心里就一句话,祖国真的是太大了。

中篇--冈仁波齐转山

    来冈仁波齐转山真的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决心。到了拉萨距离冈仁波齐还有1200公里,高速只通到日喀则,接下来就是传说中的318转219,全程海拔4500~5200。我们包了一辆7座商务车,早上六点从拉萨向冈仁波齐出发。

    9点多一些我们到达日喀则,两个伙伴需要在日喀则办理边防证。我们运气不错,排队的人不多,大概半个小时搞定。这边还是建议在家提前办好边防证,听司机大哥讲,人多的时候排队两小时也正常。

    日喀则市区很漂亮,街道干净整洁,很有藏区特色。

    路过村子的时候,路边、屋顶、墙头上,随处可见摆放整齐的牛粪,如果不仔细看还以为是什么当地的特色装饰。

    出了日喀则沿318到萨迦,再转到219。走过这段219的小伙伴们,应该都能了解我们接下来将经历什么。1000公里的搓板路,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直路不存在的。此时的海拔也来到4500,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头晕、恶心。胃里翻江倒海的气势,丝毫不亚于旁边的雅鲁藏布江。

    此时大家的状态不需要做任何的文学粉饰,简单陈述事实就足以撼动人心。司机大哥像往常一样进站加油,大家集体上厕所,可以这次有点不一样,四个女生在隔壁吐的此起彼伏,而我们两个男同志虽然很能共情她们的痛苦,却依然不厚道的笑出了声音。

    我们玩户外真是个神奇的物种,苦是苦、乐是乐,两者互不打扰。说起来,这更像是一种信仰,他能把几个陌生但同样狂野的灵魂拉到近的无法想象,即便在当下半死不活的状态,同样能瞬间激发极大的热情。

    我、大刚和小洋挤在后座,可能都不太健谈的原因,颠簸了几个小时都是各自默默承受着自己的痛苦,没有一点想分享的意思。他俩是一起的,可能由于我的存在,也几乎也没什么交流。

    直到“幺妹儿峰”这三个字鬼使神差的出现在空气里,场面瞬间失控,我们从川西聊到西藏,从西藏聊到新疆,几乎涵盖整条茶马古道加上半个玄奘之路。这里可能有朋友要问,为什么是半个。这就是我们户外人严谨的地方,即使吹牛也很有分寸,因为这次聊天并没有涉及印度尼泊尔的相关线路。

    吹牛虽然开心,但终抵不过海拔5000的晃晃悠悠,大家越来越萎靡,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喘气。

    车子缓缓停下来,前面修路交通管制,堵车了。正好,下车放风。在这边时间好像没任何实际意义,下午六点太阳还在头顶,丝毫没有要下班的意思。甚至距离也没有意义,车开了一天居然还在日喀则行政区,我不想再思考这个问题了,浆糊是没有运算能力的。

    离开公路往远处走了一段,尿泡也活动一下腿脚。周边很多不大不小的石头,随手推起一个玛尼堆。偶然间发现一个老朋友,一株怒放的蒲公英。要知道,这可是海拔5000的荒原,西藏再次是颠覆我的认知。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