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歌后|两日双山赋:白云山的云与攻离山的险,一场“仙气”与“硬气”的碰撞 - 河南 - 8264户外手机版
本帖最后由 秋风飞云 于 2025-9-3 16:45 编辑
作者:太阳歌后
(记跟秋风队长的第三次徒步)
2025年7月26日,怀着激动与忐忑的心情踏上了两天的洛阳大山之旅,激动的是又可以跟着秋风队长一起出行了,忐忑的是担心走不完全程,继第二次山野徒步活动后,由于膝盖髌骨软化导致的膝盖无力经过一个月的吃药和锻炼刚刚恢复好。
洛阳,十三朝古都的厚重也掩不住其怀抱山川的灵秀。此行的目标是地处伏牛山腹地原始林区缥缈若仙的白云山与峥嵘如刃的攻离山。
上午九点多到达了白云山的游客中心,一起出行的35人乘坐景区公交开始上山。经过一个小时的颠簸与环绕,到达了乘坐小交通的地方,乘坐小交通到达坐缆车的地方,一路上吹着凉爽且舒适的山风,心已经飘到了九霄云外。从这个地方开始,如纱的薄雾已经笼罩着山的轮廓在飘荡,同行的人纷纷感叹着云的重峦叠嶂。乘坐缆车上山时,缆车缓缓上行升高,视野逐渐开阔,可以透过车厢俯瞰脚下连绵起伏、郁郁葱葱的森林,如同巨大的绿色绒毯,远处层峦叠嶂的山峰在薄雾中若隐若现,构成了一幅恢弘的水墨画。我有些恐高,还好有我的小伙伴阿敏一路上拉着我的手陪伴着我。下缆车后开始步行登山。



甫入山林,便觉气息陡然清冽,石阶蜿蜒,隐入葱郁林海,湿润的空气饱含草木的芬芳。攀登的节奏是舒缓的序曲,每一步都踏在自然的静谧之上,路边古木盘错,时有鸟鸣,清脆悦耳。随着海拔的攀升,云雾愈浓,它们不再是山脚的薄纱,而是翻涌的乳白色波涛,缠绕山腰,吞吐峰峦,石阶在云雾中若隐若现,仿佛直通天庭的云梯。行至半山,回首望去,脚下已是茫茫云海。此情此景,顿生“荡胸生层云”之慨,凡尘俗虑尽被涤荡。




当汗水浸透衣衫,双腿微微发酸时,终抵此行的顶点——玉皇顶。云海在脚下铺展,无边无际,浩瀚壮阔,一直延伸到天际,再抬头,云雾缭绕,仿佛置身仙境,云雾飘动很快,蓝天若隐若现,深刻的体会到了一步一景、一时一景的画面,整个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一般。极目远眺,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九霄之外,伸手可揽日月星辰。立于白云之巅,征服的豪情与融入自然的宁静奇妙交融,这便是登山者追求的“仙阙”之境——不是羽化登仙的虚幻,而是脚踏实地、历经跋涉后,心灵抵达的澄明与辽阔。



登顶后稍作休息,大家开始午餐,吃到一半,听说有人带了椒麻鸡,立刻收起午餐去找椒麻鸡,吃到椒麻鸡的那一刻,瞬间觉得这是迄今为止吃到过最好吃的椒麻鸡。在回来后,立刻去这家店买了只椒麻鸡一饱口福。
回程的路上去了山林腹地的白云湖,我们去的时间刚好有仙女散花的表演,大家坐在湖边欣赏表演的同时还稍事休息,表演结束好几个队友去找仙女姐姐拍照合影,当然少不了爱凑热闹的我。看完表演,秋队带我们环湖行走欣赏各个角度的白云湖,它如同一块翠色碧玉,静卧在白云山的胸膛之间。沿着水润润的木板栈道徐徐而行,耳畔边回响着微风的低吟,脚下有木材温和的吱哑声以及远方若有若无的瀑布和鸣。无论走到哪个角度,巍峨的山峦始终是湖的背景与衬托,湖边森林饱含水汽后释放出丰沛的负氧离子气息,混合着泥土的芬芳、草木的清气,令人忍不住深深呼吸,肺腑通透。绕湖一周,那些湖光山色、水影林声,已悄然浸入记忆,将美景与心境一并珍藏。



结束一天的跋涉,乘着大巴走过了山路十八弯到达了我们晚上住宿的上坪人家,大家简单修整后到院子里用餐,院子很宽敞,民宿老板收拾的井井有条,朋友们围坐在桌旁,山风裹挟着路边野花的香味将人吹得很是惬意。大家吃着野菜,喝着小酒,聊着天很是快乐,笑声在院子里回荡,最终都散入晚风,成了岁月里最悠长的回响。吃过晚饭,大家都回各自房间休息,民宿的院子在月光下宛如一片静谧的小天地,偶尔有萤火虫飞过,像闪烁的小星星落入这人间仙境。


攻离山在《山海经》《水经注》中均有记载,“攻离之山,淯水出焉,南流注于汉”,以险峰林立,瀑潭成群的自然风光著称,素有“小黄山”之称,这里还是野百合的种植基地。

攀登之路,甫一便显峥嵘,走了将近两公里的水泥上坡路后,规整的路面没了,映入眼帘的是各种破碎的岩石,崎岖难行,石块杂乱堆积,几乎没有平整的落脚处,仿佛天然的“屏障赛道”,对徒步者的体力、平衡感和耐力都是严峻的考验,每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方能在这乱石间艰难前行,从这里开始才真正开始进山。走了大约500米的乱石路后,开始进入山林,山林的路期初比较好走,走的也比较快,一直处于队伍的前列,民宿老板说攻离山是周边城市户外人经常徒步的一座山,所以登山路很明显。刚入山的地方看路牌上标识是野生大百合的种植基地,我们去的时候百合花已经开过了,就剩大球球,但是依旧很漂亮。越往上走越是陡峭,已经没有一开始的游刃有余,已经稍觉困难,山林里很湿润,脚下还有些泥泞,危险系数陡然增加。大概走到距山顶三分之二处的陡坡上时,遇到了一段沿着峭壁搭建的木头路,一边是直立的峭壁,另一边是山坡,由于本身就恐高,走了两三步腿突然开始软了,佝偻着身子顺势爬到了满是青苔的石壁上,不敢动弹,这时阿敏帮我背起了包,一半大哥走到我跟前一边鼓励我,一边拉起我并站在我的身旁挡住了陡坡往前艰难的走过了这段木栈道,本以为这已经很吓人了,谁曾想,挑战才刚刚开始。过了木栈道,又到了一个山体的夹缝中手脚并用的爬了上去,我也不敢乱动,坐在中间一小片儿地方缓解一下,这时,已经到了第一个山头了,我已经处于队伍末尾了。稍作休息,又开始沿着山脊继续前行,越走路越窄,最宽的地方可能只有一米,我越来越不敢走了,从这阶段开始往事如烟大哥就一直热心帮助我,拉着我走过了一段又一段依山就势开凿的陡峭石径,以及需要借助村民自建的近乎垂直的“天梯”,许多路段对我这个恐高症患者并不友好,必须真正的“爬”,手掌紧贴粗糙冰冷的岩壁,十指用力扣住石峰,膝盖抵着坚硬的山石,全身肌肉协同发力,才能向前移动一寸。汗水早已浸湿了后背,喘息声在山谷间回荡,风在嶙峋的石缝中呼啸穿行,仿佛是大山粗重的鼻音,考验着每一个攀登者的意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