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潭岛旅居日记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平潭D1-入住平潭岛

12时19分,提着行李走下动车,一股热浪袭来,这还哪有秋天的凉爽,简直就是炎热的夏天,气温高达33度。

走在站台上,呼吸着夹杂着海腥味的空气,背着双肩包、托着行李箱,合计负重约35公斤,汗水瞬间从里往外湿,额头大滴大滴汗珠顺着脸颊往下流,幸好估计到了此时状态,提前换了
速干衣,手上备了毛巾。
站台那段热气腾腾的路很快走过去,沿扶梯进入通道,也凉快多了。顺着指示牌找到滴滴打车地点,放下行李,坐在长椅上开始约滴滴,不足二十元可以到目的地,奇怪的是约了几个滴滴司机打来电话都说只能在车站出站口接,不能下通道去滴滴打车点,我问为什么,说通行证还未办下来,车去不了,让我返回去车站出站口上车,想想刚刚那段路的热浪,又看看身边行李,立刻取消订单。正在重新约车时,身边不断有别人约的滴滴师傅过来说,20元送到城里任何地方,我心里想本来一个人才十几元的事,拼我一单还要20元,过分了。这时又过来一个滴滴师傅说,15元走吧,顺带你去目的地。我抬头一看司机一副热情豪爽的样子,我正好还没约上,就说行。司机帮我拿行李箱时顺便问了一句,是来跑船的吗?跑船?我愣了几秒后,说我是来旅游的。司机诧异地看着我,旅游?这是要住多久带这么多行李,我说至少一个月。这时我反问司机,为什么说我是来跑船的,司机说只有跑船的才像你这样带这么多行李,一出海就是几个月。

我乘坐在滴滴后排,把目的地告诉司机后,心里开始想,什么是跑船?于是豆包询问了跑船。

由于是9月中旬入住平潭岛,还是旅游淡季,房源很好找,首选了一家在平潭中部靠东距龙风沙滩较近的民宿,也是预约几家民宿位置最好的一个。
房东是小伙子,看去很本分,交流后我同意入住,只是网络信号太弱,YiFi在三楼,我住一楼,基本上不了网,我说其他都没有问题,网络千万不能没有,每天要利用网络处理图片、视频,查询次日出行线路,流量速度太慢,需要网络才能完成。房东听后立刻在我房间重新安装了ViFi,网络问题解决了。确定入住后,我迅速微信告诉其他几家预约看房的,说住宿已经确定,很抱歉!

简单收拾好行后出去吃饭,顺便熟悉一下周边环境。

平潭是中国第五大岛(约324平方公里),海域面积达6064平方公里 ,由126个岛屿和702个礁岩组成。位于福建省东部,也是大陆距离台湾最近的地方(仅68海里)。平潭2016年获批为“国际旅游岛”,以其独特的海岛风光、地质奇观和闽台文化交融的特色,成为近年来热门的旅游目的地。
平潭D2-68海里

昨天乘滴滴听司机说,十一假日期间这里是人山人海,满街游客人挤人,于是调整了景区游览行程,现在游客不多先去热门景区,尽量避开十一游人高峰期。

清晨5点30分天都亮了,时差还没有倒过来。今天要去的景区较远,经昨晚休息体力恢复的还好。洗濑、烧水、熬粥,好在出发前想的周全,携带供早餐的食物够一周了,否则出门找早餐耽误时间。

考虑到天气炎热,背包里带足的水和适量零食,又备了两瓶红牛,以防体力消耗过大时用上。出民宿大门,顺手机导航走几分钟就到了公交车站,看了看时间是7点,没等几分钟就乘上26路公交车,票价2元。可能是首发,车上没几人,不过行走几站后,上满了小学生,前面也许有小学,又上来几位像是赶集去的老人。这条公交车线很长,要从平潭中部开到南部,中途老人、学生陆续都下车了,公交行30分钟后到观音澳站(终点)就我一个乘客,前往景区大门还要步行约2公里。

沿着海岛边行走,呼呼的空气中夹杂着更浓的鱼腥味,一路上没有高大植被乘凉,好在海边有点微风,吹散了烈日的熏烤。
步行大约二十多分钟后,可以看到景区入口了。

平潭68海里景区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平潭综合实验区澳前镇东澳村,是祖国大陆距离台湾本岛最近的地方,因距台湾新竹南寮渔港仅68海里而得名 。

景区由猴研岛、研后岛和限山岛三个岛屿组成,是平潭岛“海蚀地貌”的典型代表,岛上怪石嶙峋,巨石屹立 。

传说猴研岛有一只母猴带着一只小猴前往台湾岛,在路途中遇到大风浪,母猴自己漂回了猴研山,而小猴则漂到了新竹南寮渔港,后来,母子俩就一直站在这最近的地方隔海相望,渐渐就变成了化石。这些传说和历史,为猴研岛增添了一份神秘的色彩。

清晨8点,我站在入口处,咸涩的海风裹着晨雾扑面而来。进入景区,沿着右手边的景观线前行,便来到了最经典的打卡区域--醒目的“祖国大陆距离台湾岛最近距离68海里”石碑。目光越过众多游人,停留在那个指向台湾新竹的“68海里”标识牌上,仿佛一道无形的线将目光牵向远方。这里是祖国大陆距台湾最近的陆地,每一块礁石似乎都浸染着跨越海峡的守望。

踩着蜿蜒的红色步道深入岛屿,猝不及防撞见一片灰白巨石阵。海浪千万年的啃噬与季风的凿刻,让这些花岗岩化作匍匐的巨兽、沉思的老者,甚至某块岩石的裂痕竟神似台湾地图轮廓。当地渔民说,台风过境时,石缝中会传出悠长的呜鸣,像是大地与海洋的私语。

经过墨水石柱,用紫铜铸造而成,犹如水滴般晶莹剔透,象征着两岸文化源远流长。传说郑成功在此研墨点兵,如今石上墨色斑驳处成了孩童寻宝地——潮退时能挖到指甲盖大小的七彩海玻璃。

再往前走,便是“两岸同心窗”,以邮票为造型,站在窗前拍照,仿佛能将两岸的情谊定格在这一刻。不远处的“望归石”,默默地诉说着对游子归来的期盼。

海峡之眼,纯白色环形观景台悬于断崖之上,透过中央的镂空圆镜望去,翻涌的浪花竟与澎湖双心石沪的影像在手机屏上交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