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灵景区”一日游 - 北京 - 8264户外手机版

  北京

集合点是六里桥地铁站,坐车太顺了,早上七点前我就到了,原定的七点半出发,因为等迟到的队友延迟了十五分钟。车程两小时,抵达轨迹起点塔儿寺村,村口、轨迹的终点有个停车场,一位本地的哑巴村民咿呀的用手比划着,告诉我们停哪里、怎么走,尽管我完全无法理解他的肢体语言,同行的两位队友却似乎心领神会。

村子的登山口处,有当地村民牵着几匹马,配着马鞍,"要骑马上山吗?”村民问,原来是做这个生意的,我属实没想到,在北京爬个山还能有这种服务,旅游业进步得真快。

天气预报中的雨并没有来,阳光普照,因前几日持续降雨,海拔1500米以下的小径变成了涓涓细流。

两位牵着马的村民一直跟在我们后面,路上游客不少,他们一定是相信自己的马可以成为一些人眼中难以抵抗的诱惑,果然,没爬多久,一个马鞍上多了位女孩儿。

空气潮湿,闷热难耐,到海拔1800时,才出现变化,有了白桦林,温度明显下降,在阴凉处感到了清新凉爽。

以前来北灵的时候,听说这里是个废弃景区,前一阵子传闻来的人太多了,"灵山游客激增导致野韭菜被采光、垃圾遍地",于是,这片区域被围起来又成了景区,一旦某个开放的地方被封禁或圈起来,在驴友间的传播速度和其反向过程是一样的快。

经营这片景区的公司叫“京旅体育”,去年年底在麻黄峪(山脚下河北一侧的村子)刚成立的公司,所以并不能确定是人来得多了导致圈起来,还是本来已经决定好圈起来了,恰好去的人多了;能够确定的是,“户外”真的是越来越流行,我身边有不少同事也开始尝试,这是好事,人多了,会得到重视,国内的“户外”还不成熟,大部分管理的和被管理的都还不成熟。

虽说是景区,还没有正式的大门,在通往北灵的一个三(四)岔口处,有几名挂着工作牌和收款二维码的人,旁边立着几块告示牌,介绍北灵,介绍公司,说明收费制度的正规。他们站的地方算是灵山景色的分隔带,其后是挺拔的白桦树林庇荫的山间小路,愉悦身心,路边间隔放有分类垃圾桶,确实是下过功夫,动过心思的。

上了山脊则变为草甸景致,这里的山脊在我心里的排名仅次于小五台,胜过大五台和武功山;上至“海拔1950米的灵山主峰”,我们择地补给,铅笔还背了个冰镇小西瓜给我们分享,队友在附近找到不少韭菜,我是完全分不清韭菜和草。

补给后,沿栈道方向下山,我真是太喜欢这段山脊了,游客也集中在这里。

走完栈道,正式下山的地方有一个收费亭,比我们进来的收费点正式,有个小屋和一个移动卫生间。

我和工作人员搭话,问他们凭什么收费。

他们说卫生间和垃圾桶是一部分,还有一部分是购票的游客如果遇到意外,可以打110,警察会联系他们去免费救援,而没买票的游客则需要自付救援费用。他们还给我举例,前几天有个小男孩在山上崴了脚,就是他们背下山的,这种说法让我感觉有点儿像在强制卖保险,但也不无道理。

下山的路平缓而舒适,如果从这条路线上山应该也不错。

在回到停车场前的拐角处,一位老人家在卖菜,黄瓜五元五根,豆角十元一袋,便宜而新鲜,不能走空。付款时,看见老人手机背面贴的收款码上方还有个年轻人的证件照,我问他是谁的照片,老人说是他的大孙子,孩子的父亲因车祸去世,由他抚养孙子念大学,钱是直接到他孙子账户上的。

我又问他黄瓜洗过没,老人家坚称洗过了,尽管我吃的时候有99%的把握确定它没洗过。可转念一想,一个人就算要说谎,也不至于咒自己的儿子死了。

北灵回来折腾手机的路网,结果把轨迹整没了……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