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蕉岭情人谷 - 福建 - 8264户外手机版

  福建

梅州蕉岭有个户外队叫怡情山水户外,群主“一路风尘”是一位热情有加的温暖中年男,人缘特别好,但是也太骚了,我是女生的话肯定会爱上他绝不放手,用尽九阴真经必定要让他阳气皆失而亡。

受他的诱惑,说好了不再去第二趟的大峰嶂因为他说藏有一条峡谷密道在太阳热辣的晴天里也丝毫不晒,于是乎,大伙就蠢蠢欲动了,久不露面的才哥也应约而来,就因为这条路线名字取得很好听,叫:情人谷。

从永定县城出发,驱车80分钟抵达停车点叫做尖峰寨的地方是一个荒废的真人CS训练山庄,据说未营业就倒闭了。杂草丛生显得停车位置有限,但是我们不管它了,容纳4-5辆车在棚屋面前还是可以的。

抬头远远望去,大峰嶂、尖峰笔的几个山头高耸林立十分壮观,显得风水极好,不禁想起去年4月份在山脊上连穿的疲惫情景酣畅淋漓也十分过瘾。

接过高陂林嘉强这位老驴亲自做的27个“肉圆”一整箱放回我自己的帕萨特后备箱,这是我要送给铜陵亲家的中秋礼物,地方特色美食才尽显诚意嘛。

没有过多的喧嚣和吵闹,户外规则大家都懂,各自简单而认真地整理了下背包行装,叮嘱谁谁谁的头盔没带,询问谁谁谁的路餐和饮水有没有带够,众人就开始徒步进山了。

沿着一条破败废弃的古道缓缓前行,山涧中野芭蕉硕果累累已无村民采摘,可能是市场价也不高的原因吧没有什么劳工费所得,若是下山路经过此处每人均可收获一大串肯定不是问题。

丛林里很闷热,我用暴汗的形容词不为过,不敢用力的膝盖得小心翼翼地跨越每一次的枯木草丛藤蔓,来到观音寨,该建筑早已了无生意,站在中间的“母舅”芳年68行走气不喘心不慌步态稳如钟是“一路风尘”的亲舅舅,山里打野行走不在话下,他自己一人暑假都还独自骑摩托一天行走500多公里呢,实在是个猛男。

观音寨这个破房子往前继续行走30米左右,来到这个叫做十八双草鞋战斗遗址,有个小瀑布。

搜集历史资料的记载如下:1949 年 7 月,为抗击进犯蕉岭的胡琏兵团残部,时任梅州地委秘书长、一支队政治部主任的黄戈平率平远县委机关撤退到蓝坊肚休整,粤赣边纵支队独四团、九团等部队也在此休整,黄戈平代表梅州地委在蓝坊肚组织召开闽粤赣边纵支队独四团、九团负责人会议,确立代号为 “长江” 的领导机构。因遭东岭地反告密,部队遭到敌人夹击,触发蓝坊肚战斗,黄戈平和百名战士为保护后方县党政机关安全,冲锋在前,最终壮烈牺牲,留下英勇的故事。



高陂强驴“林嘉强”忍不住肃然起敬,一定要在此留下一张缅怀革命先烈的身影。

王小兵凑过来说他也要拍一张,并且还要求也把他写进历史,户外历史可以有,解放革命的篇章可轮不到咱们。

  “一路风尘”也连呼大家集合起来,拍张集体照,彰显崇敬在此战斗的英雄前辈,让今天能衣食无忧的我们在这片浸染过英雄鲜血的土地上,以合影定格对先辈的追思。镜头里,每个人的神情都格外庄重,身后的芊芊细流默默诉说着当年枪林弹雨的岁月,是黄戈平等十八名烈士用生命筑起屏障,才护得后方机关安全,为蕉岭的解放铺就道路。

这张合影不只是一张普通的照片,更是一次跨越时空的对话。它提醒着我们,如今的太平盛世、三餐安稳,从不是凭空而来,而是无数先烈用热血换来的。我们站在这里,既是传承他们的信仰,也是立下承诺:会带着这份崇敬,守护好先辈们用生命捍卫的家国,让红色精神在新时代继续闪耀。

休息了10来分钟,开始了近乎于垂直的拔高。南方山势良好,均有树木生长,再怎么陡峭,都可以得到手抓脚蹬的地方,“一路风尘”说对了,爬蕉岭的这大峰嶂,携带登山杖确实是累赘。

突然前边队伍一阵骚乱,星夜和吴桂静等人大呼惊叫,原来是路遇一土蜂窝,晓霜运气爆棚,幸运地获得了13下免疫增强注射。我渴望地坐在她旁边期待来一番理疗让痛风能得以缓解一段时间,未料不得逞。

得到了“一路风尘”药油的擦拭,晓霜慢慢被温暖蜕化了蜂蜇的疼痛,紧跟队伍爬了上来。

单薄的山脊线切成崖壁挂在两边,真是服了当年的拓路人,居然能找到这样的上行路线,也正是我最喜欢的爬山方式。

是真正的爬,四驱模式的这种爬,但是又不会有万丈深渊般的恐惧,有绳索辅助是很安全的,基本都可以借用灌木或者茅草找到脚踩点和手抓点,丝毫不用担心。


青松在旁,粗糙的岩石棱角硌着掌心,风裹着山野的清凉气息扑在脸上,将额前细汗掀得乱飞。我踮脚向外探着身子,双臂用力舒展成一道弧线,像是要把漫山苍翠都揽进怀里。

对着层叠的群山放声呼喊,声音撞在黛青色的山壁上,又裹着松涛的回响漫回来,在耳畔轻轻震荡,先前郁积在心里的沉闷瞬间被吹散,目光所及处,云雾在山谷间缓缓流淌,不知名的野花在岩缝里倔强绽放,连呼吸都变得格外畅快,只觉得整颗心都跟着大自然一同开阔起来。


哦,那不知名的野花其实就是鼎鼎有名的石橄榄花,户外爬山10来年,第一次见。石橄榄是兰科石仙桃属,也是兰花的一种呢,石橄榄花淡丽素雅且有幽香,我们所见的石橄榄其果实以全草或假鳞茎入药,花作为其一部分,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养阴润肺,清热解毒,利湿,消瘀。

上一次爬山的“医路精诚”苏医生恰好也是爬这一座山,当时我们走的是大峰嶂、尖峰笔的山脊线连穿。苏医生素来只喜欢有强度的路线,身强体壮,尤其是这种飞檐走壁的方式最能让他心动,此次就是在最后时刻才拉上好友上车的,来了后攀爬此路段连连大呼过瘾。


恰登顶一小平台,视野明朗开阔,我们瞬间被大峰嶂的雄浑气势震撼,对面陡峭的崖壁如刀削斧劈,岩层纹理在阳光下折射出岁月的沧桑,仿佛大地的史书在此摊开,山巅云雾缭绕,似轻纱幔帐,为峻岭添了几分缥缈仙气。
最令人称奇的是植被的生命力,顽强的松枝从岩缝中探出,墨绿的藤蔓攀附绝壁,在垂直的画布上泼洒出生机。登临绝顶,脚下群峰如浪涛奔涌,远处云层翻涌,与蓝天相接,恍若置身蓬莱仙境。
这山脉以鬼斧神工的险峻、钟灵毓秀的唯美、吞吐天地的壮观,在粤东大地刻下不朽的自然诗篇。


见此壮观美景,同行的小驴友“晚风”禁不住振臂欢呼,崖边微风得势,她背对着众人站在峭壁边缘,脚下是深不见底的谷壑,身后是连绵起伏、覆着苍绿的群山。只见她骤然双臂高举,指尖仿佛要触到天际流云,婀娜多姿的背影在壮阔山景映衬下,竟透出一股与山脉同频的靓丽。
阳光斜洒在她身上,给发梢镀上金边,倩影与黛色山峦、澄蓝天空融成一幅鲜活的画,身旁驴友们屏息看着这一幕,只觉心潮跟着她的动作澎湃起来,我忍不住频频按动快门,嘴里不停赞叹,连自己口水的吞咽声都清晰可闻,这般人与自然的完美契合,实在让人移不开眼。

我还在这个小山头流连忘返的时候,肩膀上的对讲机里传来最前边的严禄先他们已经下坠到沟底,原来“一路风尘”已经在一断崖上绑系好绳索,众人需要紧凑跟上脚步。


我挥手示意旺哥和阿坤抓紧免得人家得等许久时间才能收绳。


我约么判断了下,没有绳索辅助的话,自己下来倒是没啥问题,要是我姐夫一起前来的话,那就会比较麻烦,得费不少时间。

广东人常常形同一年两箱油的开车是说明很少去利用物品,我的老驴“幸运草”近年来因为家庭因素和美容店事业,甚少有时间来参加户外锻炼,她一年来一次是当作完成党的使命般的态度来做,这精神令人敬佩。


严禄先急呼陡坡碎石滚落严重,无法驻足停留过久,只能一鼓作气往下行走直至沟谷凹,熟称百丈崖底。


我膝盖不好,这样的路段下滚没有携带登山杖让我苦不堪言,只能强力绷紧小腿肌肉来踩,十分费劲。

所有队员都在这百丈岩底集合等候,时间也只才是上午11点,我抬头望去,这大峰嶂的百丈岩,瀑布水量不大,却自有一番清逸之美,水流从岩顶悠悠坠下,似一缕银丝轻舞,又像薄纱般缥缈,水珠细碎,溅落在黝黑的岩石上,洇出点点湿痕,也在周遭漾起淡淡的水雾,岩壁上苔藓与绿草,因这细流的润泽,更显鲜翠,虽无磅礴气势,可这涓涓细瀑,在葱郁山林与峭岩的环抱中,如灵动的音符,为静谧的山谷奏响了轻柔的乐章,别有一番雅致韵味。

  早上6点起床匆忙早餐就出发的队员在这清凉幽静的谷底里已舍不得离去,“一路风尘”大手一挥,索性同意队伍停留此地埋锅造饭解决午餐。

于是众人卸包宽衣,我则取包掏出了炉头悠然自得地煮水,今天带来的是牛排+酸菜面,很可口,惹得吴桂静前来分享时候不小心居然翻了锅,差点口粮全无,掉落在碎石地上的牛肉片顾不得什么忌讳了,连忙捡起来拿到小瀑布下洗了洗,再入锅炊煮,照样有滋有味地下肚,爽歪歪。

解决了路餐,我们继续上路,沿着马巷沥前行。林中的小径被落叶与苔藓覆盖,松软舒服。驴友们背着行囊,或俯身拨开挡路的藤蔓,或小心踩着凸起的树根,一列纵队,在陡峭的坡路上缓缓挪动。身旁是长满青苔的岩壁,头顶枝叶交错,阳光透过缝隙洒下,给这趟山林跋涉增添了几分挑战。


踏入马巷沥,才懂它 “狭窄” 之名的贴切。两侧岩壁如被巨斧猛力劈开,直直矗立,几乎要将天空挤成一线。我们在中间的缝隙里穿行,脚下尽是滚落的碎石,硌得鞋底发疼。抬头望,岩壁高耸入云,表面布满苍绿的苔藓,像给冷峻的岩石披上了柔软的绒毯。偶尔有几株顽强的树木,从岩缝里探出身,枝叶在头顶交错,滤下斑驳的光影。每走一步,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那震撼的视觉冲击,仿佛置身于一场宏大的电影场景中,让人心生敬畏。

岩壁上,苔藓与藤蔓肆意生长,把坚硬的岩石装扮得充满生机。阳光艰难地穿过狭窄的天空,在地上投下细长的光束,给这幽暗的峡谷增添了几分神秘。我们一行人,在这一线天般的缝隙里缓缓移动,彼此间的距离都因空间的逼仄而拉近,每一个人都被眼前这极具大片感的景象所震撼,纷纷停下脚步,用目光和镜头去捕捉这份独特的美。


长长的峡谷,是大自然雕琢的奇迹,两侧山壁陡峭如削,仿佛随时会倾倒,将中间的小路吞噬。碎石铺满地面,踩上去嘎吱作响,像是在为我们的前行伴奏。


两侧的山岩如同天然的屏障,垂直而立,纹理清晰可见,像是岁月刻下的印记。碎石随意地散布在谷底,大小不一,形态各异,一脚踩上去,还会微微滑动。岩壁上,绿色的苔藓层层叠叠,有些地方还挂着晶莹的水珠,在微光下闪烁。几棵瘦小的树木,顽强地扎根在岩缝,枝叶稀疏却透着韧劲。我们沿着碎石路小心前行,身旁是陡峭的山壁,前方是望不到头的峡谷,那种被大自然力量环绕的感觉,既让人心跳加速,又忍不住为这震撼的情景发出赞叹。

  有些地方过于陡峭,“一路风尘”早早地提前抵达绑缚好绳索,便于众人顺利下落,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四处都带着一股原始的粗犷与壮美,两侧山壁如被利刃劈开,形成狭窄的通道。碎石铺就的小径,崎岖难行,每一步都得格外留意。岩壁上,苔藓茂密,像是给山岩穿上了一件绿衣,还有一些不知名的小花,在岩缝里悄然绽放,为这冷峻的峡谷增添了一抹亮色。

阳光透过缝隙洒下,照亮了空中飞舞的微尘,也让整个峡谷多了些灵动。我们行走其间,仿佛成了这宏大自然场景里的点缀,每一个人都被眼前的震撼景象所吸引,沉浸在这如大片般的氛围中,久久无法回神。

峡谷里的绳索下降路段,驴友 “阿坤” 格外勇猛,冷静与刚毅写在脸上,他穿着亮眼的橙色队服特别显眼,双手紧拽绳索,缓缓降落,任凭脚下碎石泥土滚动,身旁岩壁湿滑,可他动作沉稳,还不时回头给身后伙伴鼓劲,那矫健的身姿,在狭窄山谷间,宛如披荆斩棘的勇士,为大家提供标准动作的示范,尽显果敢与力量。


沟谷底处一股山涧细流,石壁缝隙里流出,清洁干净,在此午炊的话,会很舒坦。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