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公里暴走,在蜀山之王的山脊上跳舞—— 记六人小队贡嘎山脊切大环线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百公里山脊之舞:六人小队的贡嘎大环切山脊线

贡嘎,被誉为“蜀山之王”。对徒步者而言,完成传统大环线是朝圣,走山脊线是挑战。而我们,选择了一条更“贪心”的路线——贡嘎山脊切大环线。它既非传统大环,也非传统山脊线,而是在两者之间反复横跳,既要河谷的便捷,更求山脊的辽阔。五天四晚,一百公里,我们六人小队,在海拔四千米之上,与王者对望。



01. 我们,行走在云端的伙伴

一支队伍的灵魂,永远是队友。

领队“小宝”:我们的“GPS”兼首席“画饼师”。“看到那个山头没?翻过去就到了!”虽然饼画得有点圆,但方向从未指偏。

摄影师“千千”:美景的忠实记录者,也是我们凹造型的总指挥。

农场主“天竺”:看着他那个逼近50斤的神农,我们总幻想他会在某个疲惫的黄昏,从里面掏出一个西瓜。我们一路的精神寄托——虽然西瓜从未出现。

强驴“刘老板”:此行的“卷王”。第一次重装、第一次上高原,就直接挑战贡嘎。全程稳居队伍前列,却总带着一丝凡尔赛的焦虑问我:“我是不是很菜?”我的回答日复一日:“你不菜,太TM太强了!你已经拉爆了路上99%的人!

节奏器“汪汪:队伍的“定盘星” ,稳定的步伐,就是队伍行进的基准线。

加速器“夏尔巴潘”(也就是我):刘老板认证的“人肉节奏器”,据她说我带队时,整个队伍的速度会莫名提升一个档位。



02.路线解码——贡嘎大环切山脊线

https://apicn.coros.com/coros/data/share-track?regionId=2&id=472538834863882240

简单来说,这是在传统贡嘎大环线的基础上,尽可能多地切到山脊上行走。

我们的行程单及轨迹:

03. 五日纪行:山脊线上的苦与乐

Day 1: 悠闲热身,初识贡嘎

行程:巴王海停车场 → 子梅村外1公里营地

数据:15KM | 爬升约500m

早5点的成都,我们从酒店的温床上“诈尸”般弹起。一路昏昏沉沉,睡睡醒醒,大脑和车窗外的景色一样模糊。约12点多,在一个记不住名字的高速路口,我们像货物一样被“转运”上当地的面包车,颠簸着驶向起点。



下午两点,巴王海停车场,缴纳了20元“卫生费”,背上行囊,那一刻,才真正感觉旅程开始了。

今天是温柔的热身。15公里,500米爬升,穿行在原始森林与无尽的机耕道上。路上,牛哥马哥是这里真正的主人,它们都懒得瞥我们一眼。我们超过了一支重装队伍,此外,便只遇见三五个轻装游览巴王海的游客。真好,这里依旧小众。

巴王海像一块遗落的碧玉,静卧在山谷间。



我们无心久留,心里惦记着前方的营地。晚上七点,天色已晚,在离子梅村还有一公里的地方,发现了一块完美的草坪。“就这儿了!”扎营,做饭。后来我们无比庆幸这个决定——第二日路过子梅村,活脱一个户外大集市,早已没有我们六人小队的容身之所。



Day 2: 腐败抉择,山脊彩虹

行程:子梅村外1公里营地 → 子梅村 → 子梅垭口 → 山脊无名营地

数据:约20KM | 爬升约1400m

七点在高原清冷的空气中醒来。磨蹭到快九点,拔营出发。

一公里后,子梅村到了,摆在面前的两条路:1)磨练之路:靠双脚,死磕15公里盘山路,完成1100米的恐怖爬升,直上子梅垭口。代价是,今天大概率只能困在垭口,无法深入山脊。2)腐败之路:花钱坐车,1小时直达垭口,为深入山脊线赢得宝贵时间。

“户外人,能走路绝不坐车!”这几乎是刻在骨子里的信条。 “这可是绝佳的高原拉练机会啊!” 问价,老乡张口六人一车800块。“太贵了太贵了!”我们头摇得像拨浪鼓。旁边刚上去一辆车,听说只花了300。这下心理更不平衡了:“当冤大头?不干不干!走路走路!”

于是,我们怀着一种近乎悲壮的决心,准备迈开双腿。刚走出村口不过百米,一辆空车“恰巧”返回。“坐车不?好多钱嘛?”

“你说好多嘛?”

“300走不走?”

“300走不了。”

一番你来我往的拉锯,最终以350元成交。

于是我们挤上了这辆“腐败之车”。嘴上还念念有词:“唉,耽误大佬们高原拉练了!”

车子在之字形的盘山土路上颠簸向上。窗外,是无遮无拦的暴晒,是望不到头的“之”字弯,。看着窗外那些在尘土和烈日下一步步挪动的“怨种”和“僵驴”,由衷地感到庆幸(虽然浪费了一小时,但或许就是为了等待这位命中注定的师傅呢?),隔着车窗对他们喊出“加油加油”,“还是坐车香啊!”

乐极生悲。在持续爬坡中,这辆面包车,在高温下熄火罢工了!下车,浇水降温,半小时了,车子依然毫无动静。想象着被后来者嘲笑“坐车被我们抓住了吧,菜鸟”、“哈哈哈,坐车还没我们走路快”的场景 。“要脸要脸!最后四公里,走吧走吧!”我们几乎要背上背包,准备用双脚捍卫最后的尊严。就在此时,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 又一辆车仿佛神兵天150降 ,“上!腐败到底! “

终于,一波三折地抵达了子梅垭口。我们匆匆拍照留念,便迫不及待地逃离人潮,正式切入了山脊线。

世界瞬间改换。喧嚣被甩在身后,我们在山脊的高点平台上疯狂拍照,足足拍了半小时,才心满意足地继续前行。

“山脊线有点意思哈!”从这里开始,再也没见到其他游客。只有我们,在无尽的石子路和草甸上“切切切”,仿佛拥有了整片天地。

高原的天气说变就变。顷刻间,乌云压顶,雨下来了也带了狂风。温度骤降,我们框框当当掏出雨衣、穿上羽绒服,在风雨中不敢停步,埋头前行。走了约半小时,雨势渐歇,抬头,绚丽的彩虹架在山谷之间。“

营地还在前方,而我们的生命之源已然告急。从现在起,见到水就必须像强盗一样冲上去。终于,在一处低洼地,我们发现了“山脊绿洲”!全体像难民一样卸下背包,掏出所有身家性命的瓶瓶罐罐,恨不得趴在地上,用尽一切办法将山水纳入囊中。那场面,狼狈不堪,却又充满了求生的顽强。

水袋满盈,心也安了。领队小宝开始日常“画饼”:“看到那个山头没有?翻过去,咱就在那扎营!”对于这种“爬山第一骗局”,我们早已心照不宣地笑了。

下午五点。反正今天已经腐败过了,不如将腐败进行到底!“下班下班!”我们一致决定,就在这片能看到贡嘎的平台扎营。

此刻,阳光洒满山脊。晒着湿漉漉的装备,听着音乐,煮着晚餐,眼睛不停地望着对面的贡嘎主峰,等待着……当夕阳的金色光芒终于点燃了那座金字塔形的山巅,“日照金山” 的奇迹在眼前上演。所有犹豫、尴尬与疲惫,在这一刻,都化为了无言的震撼与深深的满足。

Day 3: 最虐赶路,水源争夺战

行程:无名营地 → 坐若湖 → 连续垭口 → 山脊水源地

数据:约20KM | 爬升约1000m

七点在高原清冷的空气中醒来。磨蹭到快九点,拔营出发。

昨日腐败的欢愉,终究要在今日偿还。七点挣扎起身,八点半收拾好行囊,再度踏上征程。

翻过眼前山梁, “快看,好多人啊!”刘老板兴奋地指着前方。确实,这是三天来首次遇见如此密集的人流与马队。稍作休整后,我们继续向前。

穿过一个垭口,连续两个陡峭下坡将我们带到坐若湖。传闻中绝美的高山海子,实际却比想象中小巧许多,周边挤满商业帐篷。队友天竺因体力不支,决定在此与我们分别,明日下撤至玉龙西村。

继续攀升时,偶遇重装小黑和小橙。原本计划就地扎营的他们,不知小宝和他们说了什么,他们竟追上我们与我们共同前行。沿途驴友络绎不绝,总有不守交通规则的牦牛横穿小径——想必它们也在纳闷,这群人类为何突然蜂拥而至。

“大哥,前面有水源吗?”“往前走45分钟就有!”这句应答成了我们当日的曙光。果然在近五十分钟跋涉后找到水源。在“就地取水再寻营地”与“找到营地再取水”间犹豫片刻,我们果断装满水袋。幸运的是,前行不到一公里便发现理想营地。

傍晚六点早早收工,躺在帐篷里细数今日收获:20公里跋涉,累计爬升千米,还有山脊线上永不重复的云海盛宴。

Day 4: 冰河惊魂,方向之思

行程:营地 → 偏轨迹过河 → 接入传统大环

数据:约15KM | 爬升约600m

七点在高原清冷的空气中醒来。磨蹭到快九点,拔营出发。

清晨七点拔营,八点四十整装出发。5公里缓下坡疾行,一行人顺着草甸阔步向前,怎料下坡速度失控,竟直接冲过了正确岔口——轨迹明明显示正确路线应在高处山腰。

面对走错的困境,是立即折返爬升,还是顺势下切至河谷强行对接轨迹?折返耗时费力,索性决定直降河谷。

谁知刚冲至谷底,一道冰河横亘眼前。浑浊的雪水奔涌不息,河面宽达十余米。全员陷入两难:此刻过河意味着要在寒水中往返两次;若不过河,需在茂密林子里绕行。

我与三个伙伴选择强渡冰河,直接切入贡嘎大环线反穿轨迹;另外三人先绕行树林,寻找更安全的过河点。四人组成功渡河后,在前方汇合点苦候半小时不见队友踪影。望着汹涌的冰河,不祥的预感在心头蔓延——该不会在渡河时发生意外?

焦急折返搜寻时,岸边一只粉红色拖鞋心头一紧。焦急返回,小宝启动无人机升空侦查,终于在密林深处发现了三人身影。原来他们在林间穿行时与我完美错过。

这场河谷迷途足足耗费两小时,原本11点就能抵达的计划,直到下午两点才接回正轨。

这次偏离虽打乱节奏,应了老话“方向比速度更重要“。虽然走了弯路,却积累了宝贵的渡河经验,更在密林深处偶遇鹿,当时真担心会惊动熊罴。或许徒步如人生,每条路都是独特的修行。

下午开始冲击垭口,连续6公里爬升400米的高度,将决定明日能否顺利出山。下午四点因过河受寒体力不支,队伍遂在海拔4200米的河谷台地提前扎营。

意外的是营地竟有4G信号,今日透支的电量,终将成为明日充电宝告急的伏笔。山区徒步,每一步馈赠都在暗中标好了价码。

Day 5: 雪山婚纱,草原赌注

行程:营地 → 日乌且垭口(4950m) → 格西草原 → 康定

数据:约30KM | 爬升800m

七点在高原清冷的空气中醒来。磨蹭到快九点,拔营出发。

七点起床,近九点正式启程。今日将直面全程最后一道难关——5公里持续爬升600米的垭口冲刺。小黑与小橙前日已寻回原队,我们的5人小队继续前行。

出发时与小宝说,“这个长坡我要一气呵成,垭口见。”这是属于我的拉练仪式——可以放缓步伐,但绝不中途停歇。为何在重装徒步中还要如此自我较劲?或许因为上坡时的持续突破最能见证成长。正如某位大佬所言:“上坡不顶上去,就永远无法突破瓶颈。”

若遇风雪,这段暴露感极强的垭口将危机四伏,而此刻晴空万里。我埋首向上,听着自己喘息与登山杖的节奏,在海拔4800米的高度,这成了最纯粹的修行。

十一时许,终抵垭口。从包中取出保管的鲜花,在经幡飞扬处记录这难忘时刻。

下到一个大的平台,勒多曼因冰川巍然屹立,天堂海子碧如翡翠。亮出此行的秘密武器——婚纱与西装。在三个机位的见证下,在雪山下定格幸福。高原寒风凛冽,羽绒服成了最真实的搭配,至于妆发?留给后期处理吧。

午后在勒多曼因营地,花15元买下的可乐宛若琼浆。营地老板热情赠予的馒头更是人间至味—可惜仅供不售,我们也不好意思多要。

随后10公里直降格西草原的旅程变得轻快无比。没有信号,没有提前约车,赌的就是草原有车可搭。一路疾行,随处可见的人流打破了“贡嘎大环不能正穿”的传言。

傍晚七点抵达格西草原,赌运亨通——70元/人的拼车直达康定。

04. 后记:山野情谊,未完待续

此行虽告段落,但贡嘎结下的情谊仍在康定、成都的庆功宴上延续。当车轮转动时,下次,我们又将在哪条山径重逢?

围观欣赏美景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