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里拉的棉花堡,白水台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安徽

白水台,  

是云落下时,  

忘了带走的那部分;  

千年钙华,  

在泉水里反复练习,

一层,一层,  

叠成雪色梯田。


瑶池水映纳西传说,

在香格里拉深处,

写就大地情诗;

我数着台地的年轮,  

而风,正把剩下的云,  

吹向哈巴雪山

2025年9月17日一早在香格里拉市三坝乡三斤客栈起来,天空有点阴沉。白水台景区就在客栈旁边,早餐后,大家便步行前去。

白水台入口很是简陋,只有一个保安在值守,门票30块。

入口右侧下方这白色建筑就是游客中心,不过工作人员还没上班。

沿着步道往上走,游客中心上方有人工打造的梯级水池,有点low了。

大概走了两百米左右,就到了钙化台地边了,但是下层的钙化池有点发黄。

白水台,位于中国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三坝乡白地村的哈巴雪山北麓,是中国目前为止所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冷泉型淡水碳酸盐泉华台地,海拔2380米,是纳西族东巴教的发祥地。

爬上观景台,飞起无人机航拍一下。层层叠叠白色的台阶泉池映入眼帘。每一级都齐整得如同匠人精心雕琢的梯田,边缘却带着水流冲刷出的柔润弧度。最上层的"云冠"在晨光里泛着珍珠母贝的光泽,往下则渐次晕染成乳白、淡青,仿佛有人正提着蘸了月光的笔,自云端向下晕墨。

这些莹白的"台阶"是碳酸钙历经千年沉淀的杰作,泉水从岩缝里渗出时还带着地下暗河的幽蓝,却在触及空气的瞬间,将溶解的钙质重新凝结成薄如蝉翼的碳酸钙膜。水流漫过一级台地,便留下一层半透明的"云壳";再漫过下一层,又覆上一层更厚的"云衣"。如此循环往复,终成了这"叠雪为台,凝泉作阶"的奇景。有细流仍在台地边缘汩汩流淌,水珠溅在碳酸钙结晶上,发出细碎的叮咚声,像是云朵在轻轻呼吸。

白水台,在纳西语中名为“拜卜芝”,意指“逐渐长大的花”,因其泉华台地层层叠叠且呈白色远看状似梯田,传说这片“梯田”是天上的天母为了让当地的纳西族人学会造田耕地特地变幻出的,因而有了“仙人遗田”的美誉。

又因白水台的地貌类似于土耳其的棉花堡,于是有人称其为中国的棉花堡。像这种自然钙化地貌的景观,在我国还有四川阿坝州的黄龙,神仙池,牟尼沟,卡龙沟,甘孜州的泉华滩等景区都有。

高差小的池子俯瞰就是五彩斑斓了,和黄龙的池子比较像。

高空俯瞰白水台全貌,后方的茂密森林就属于哈巴雪山北麓了。

近处看钙化池,有些实在不像是天然生成,倒像是人工挖出来后,经水流中的碳酸钙不断覆盖而形成的。也许是开发成景区后,人为干预打造的。

白水台景区地处偏僻,比较小众,很少游客。工作人员没啥事,都自己做饭吃,上班时带了只大公鸡,说是他们午餐的菜。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