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18日
焦作太行中部户外一行12人自驾至紫霞关十寨门,
徒步将军梯~东驼腰后泉~对首寺上午峪环线。
白径古道与紫霞关及其隧道
白陉古道,是古代晋豫间通商通行的捷径要道,是太行八陉保存距离最长最完整的古马古道,两省现存十公里,辉县境内五公里,陵川境内五公里,沿途有茶亭、山神庙、驿站、辽代水牢等古迹遗址,
山西十里河大峡谷有白陉古道七十二拐,形成上有古道、下有车道的的历史人文景观。
白陉古道,缘由这条古道起自
河南辉县的白露山而得名,白露山就是今天的南北关山,以上八里鸭口上面的俗称没牙豁的紫霞关为界,南关山一直到辉县与修武交界的百家岩,北关山一直到八里沟大峡谷。
最早的白陉古道起至河南辉县上八里鸭口,过孟门关经陵川关爷坪、长山底、甘河、武家湾、双塽底、
衡水河至上党与太行陉、釡口陉汇合,全长约150公里。
在河南辉县,目前尚存的却还有薄壁铁匠庄一带的云台古道、薄壁宝泉一带的宝泉古道、上八里鸭口紫霞关古道等三处遗址,
辉县境内的白陉古道,现存遗迹共有三处
1.孟门古道即紫霞关古道鸭口-十寨门-紫霞关
2.宝泉古道薄壁、十八里坡、龙浴寺、南门关、宝泉
3.云台古道铁匠庄、夹驴缝、西马池、一斗水
从历史资料上看,上八里鸭口这一段的古道是最早的白陉古道。从竹竿园开始,还可看见乱石河滩里面,时隐时现、就地开采铺就的石头路,然后经过拍石地沟、下午峪,经女儿缝梯上到太行二栈,到对头寺、上午峪、苇园、石寨门,开始走之字形的盘山古道,一直到山顶端有一豁口处。

紫霞关,也称孟门。在辉县市西35公里的太行高峰缺口处,关居山巅羊肠小道,极其险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俗名鸭子口,西通陵川,为河南山西两省咽喉。山下有鸭口村,是白陉古道的河南起点。
据《辉县市志大事记》载周灵王22年前550年齐国出兵伐晋,取道共,西入孟门今市区西35公里的紫霞关,登上太行山。清道光《辉县志关隘》载明成化元年1465年紫霞关设巡检司,额设弓兵四十名,万历间裁留二十五名,清朝康熙四年缺裁。紫霞关自古以来为兵家常争之地,为太行军事要隘之一。在白陉古马古道上,上演了多少英勇悲壮的兵家故事和催人奋发的商旅传奇。紫霞关下有西汉三杰之一张良与皇姑隐居的张良洞、皇姑洞,有皇姑开出的女儿缝上山捷径,有为纪念张良、皇姑而建的古刹对头寺,融佛、道、儒三教于一体,交相辉映闻名于世,开凿雕刻于唐代的千佛洞更使游人流连不断。
紫霞关,隧道没有开通前当地人当地人形象地称为没牙豁。位于白陉古道的终端河南一侧。处于河南辉县上八里镇与山西陵川马圪当乡交界,
南太行弧形转折端处,两山耸峙,宽仅2米,是古代重要的关隘之地,至今保留有石寨门
地图中的十寨门遗址。自古以来是晋豫交通要冲之一。
紫霞关正好处于太行南麓的弧形转折端,是一个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险要关隘。紫霞关正处于太行之浮山的东面,每日得日最早,晨光微熹,旭日东升,点点晨光照射在红崖上染成紫色,人称紫霞关。
此关始于春秋战国之前,止于明代,历史上此关一直是兵家必争之地,关山由此而得名。关山以紫霞关为界,分为南关山、北关山,因为北关山是一个行政村,所以一般统称为关山。
紫霞关隧道是2004年8月竣工的。隧道的建成,打通了
新乡陵川最捷径公路。这条公路南起辉县市上八里镇,北到山西陵川县南界,全长15公里,是辉县市通往山西的捷径,也是连接豫晋两省的要塞通道。

登将军梯

对首寺又称对头寺位于河南省辉县市上八里乡鸭口村附近的太行
山南麓,是一座始建于西汉初年的古寺,原名兴复寺,因张良与皇姑的传说而闻名,现为户外徒步热门地。寺庙掩藏于太行腹地,海拔约700米,周边有张良洞、皇姑洞等景观,徒步线路丰富,兼具历史文化和自然探险价值。
位置与历史背景
对首寺地处河南省辉县市上八里乡鸭口村附近的太行山南麓,紧邻关山风景区,从紫霞关可驾车或徒步抵达。寺庙始建于西汉初年,原名兴复寺,后因传说更名为对首寺或对头寺,现存建筑古朴,残余石碑可追溯至康熙年间。
传说与景观
寺庙核心传说与张良和皇姑相关
张良隐居西汉初年,张良助刘邦建立汉朝后,退隐至太行山关山今辉县市。皇姑刘邦之妹慕名寻访,劈山造梯后人称女儿梯,最终在关山二栈与张良对头相遇,但张良拒绝下山,皇姑遂隐居山洞直至终老。
寺庙由来后人在二人相遇处建寺纪念,称为对首寺,意为迎面相会。附近衍生出张良洞天然溶洞,分四层,恒温20以上、皇姑洞、张良垴张良隐居山头等遗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