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香山红叶111 于 2025-11-14 15:21 编辑
从甲依错到最高垭口处大概4公里3个小时上升500米,垭口处4600米,我们大部分队员在12点准时到达,后队相隔半个小时,比计划时间提前半小时。

半山平台处,甲依错湖水成天蓝色

党岭雪山群坡度不是很大

来自黄石的胡说,上次一起走过喀拉峻,性格好适合团队出行。有轻微高反。

自然形成的布满经文的石头

不了和六六

甲依错像一块碧玉一样镶嵌在群山之间

需要翻越的垭口

干坝子,甲依错和甲尤母错之间冰川淤积湖,


红线为红四方面军翻过的垭口,从淤积湖的右侧和左侧垭口都能经过,经过实地考察我认为从右侧可能性比较大,坡度平缓。绿线为本人设计的行军路线,可能要简单明了,亦或是由敌军把守,红军才逼迫翻过雪山出其不意的冲出敌人包围圈。这里还有一个动人的故事。
党岭山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系大雪山脉的北段,主峰海拔5470米,是红军三大主力在长征途中翻越的最高雪山 。 1936年2月,红四方面军南下受挫后西进甘孜,途中需翻越党岭山。为给部队筹备粮食,兵站部在凌晨3点半出发,前卫营在前,随后是轻伤员、担架队等。行至半山腰时,突遇风暴,许多同志被卷进山涧,部队只好就地宿营。第二天,部队继续前进,最终成功翻越党岭山。红军战士刘志海在党岭山牺牲时,手中仍紧紧攥着一个党证和一块银元,他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想着交最后一次党费,其事迹令人动容。- 历史意义:红军长征过党岭,展现了不怕艰难困苦、大无畏的牺牲精神以及坚定的革命信念 。党岭山的艰难征程,是红军长征艰苦卓绝的缩影,也为长征精神增添了深刻内涵。

庄洒和深蓝

深蓝

来自黄石的九,蓝天救援队队员。为后来救援平台的搭建起到了关键作用。


甲尤母错(也称甲雍错)。就在这个山梁上,和身边的队友交代这个湖出口处下到葫芦海后,下到湖边,两两位队友没有跟着队友走过的路,自开线路,结果走到先锋前面去了,从此造成后来的一系列救援误会


不同的角度拍摄

庄洒和深蓝,从这里直接插到湖边是正常轨迹的走法,实际也可以以顺着路迹半腰绕行回到正对面湖的出水口位置,我在地图上和现场做了对比,也在聊天中和身边的说过,但为了队伍的安全我还是选择轨迹线路,估计身边的队员认为我的说法可行,那样可以不用走很远的下撤,后来听他说至少近500米,我心里知道确实如此,但是他们没有记住我最后的话就是不能另开线,跟着队伍走,等我前面带队后,他们还是选择那条线路去了。所以后来没有找到人我就知道他可能失联的正确位置,党岭湖上面和甲尤母错(也称卓雍错)出口山林那里。我是想只有那里下坡过河的石头缝里搜救就成。


此时是下午3点快要到达出口,下午就是葫芦海,冰葫芦的心情很放松,跟着我慢慢的沿着出口走去


冰葫芦,庄洒和深蓝

出口过来后一个小上坡转过来就能望见葫芦海了,山林变得格外娇媚

五彩的杜鹃林伴随着清澈的流水


党岭雪山和雪松
一面走一面下雪,高原随时变天确实习以为常。正是由于下雪才逼迫我快速的组建搜救团队和救援方案选择,因为晚上天气更冷,人在野外能不能呆过12小时不好说。


杜鹃林出来的大石块上是个拍照的好地方


零大师湖边静思,我估计她会说:大好的河山,扯TMDJB岁月。
下午四点半我们先头部队到达葫芦海木棚子那里,对讲机和收队零大师联系,她一直附送在两名高反队友的身边,走的很慢,但是也到了甲尤母错出口处,也就是说大家相距在半个小时距离。我们就在湖边拍照等人。陆续到达的队友我都一一计算,还有谁没到,等到零大师带着两名队友最后到达时已经是下午5点08分了。清点有两名队员没到,旁边不知谁说他们已经到酒店了,所以我们才决定骑摩托下山,下山那几公里没必要走。愿意走的自己走到酒店。回到酒店有个队友没有回来,从这以后3个多小时内搜救前准备工作,忙的我和大家饭都没吃好。准备救援,准备救援,准备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