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首条260公里轻装徒步路线—迭山措美峰大环线诞生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本帖最后由 七哥行天下 于 2025-11-14 12:50 编辑

世人只识扎尕那 无人知晓措美峰

                                             中国首条260公里轻装徒步路线——迭山措美峰大环线震撼问世

一、地理简介
    迭山(山脉),位于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北部与卓尼县交界地带,西起卓尼、碌曲、若尔盖三县交界处,东至迭部县东界,东西延绵100余公里;北到洮河南岸、南到白龙江北岸,南北纵贯30余公里。迭山是青藏高原东部边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昆仑山余脉东段,也是秦岭山脉的西段,平均海拔3500以上,地貌以高山峡谷为典型特征。代表山峰有措美峰、骨麻山、高日道耀、铁杰日、莫老、虎头山、光盖山、华尔干山。


迭山(山脉)地形图来源网络

    措美峰海拔4920米,位于迭部县卡坝乡北部、卓尼县木耳乡南部,不仅是甘南之极,也是及广义秦岭最高峰,藏语名为“措曼加毛”,意为“女性国王”,是藏区信教群众祭祀祈福、禳灾避邪的圣地。山体由奥陶纪灰岩构成,呈现陡峭峻拔的裸岩地貌,峰顶常年积雪,发育有古冰川作用形成的角峰、刃脊和冰斗等冰川地貌,上帝视角下,措美峰宛若一朵盛开的黑莲花,矗立在迭山的最高处,形态独特而壮观。

措美峰航拍—“太良平”拍摄


措美峰官方媒体视频截图

                                     措美峰卫峰视角—“十年”拍摄
关于主峰!
   这里在补充一点,措美峰作为迭山主峰,海拔4920米,主脉山脊延绵相连、裙峰环绕,地理特征并不明显,就连官方都没给出具体坐标方位以及影像资料。措美峰景区给出的一张“主峰”观景台照片其实是迭部县大尕卡村正北方向6公里一座无名山峰,根据中国科学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和国家基础学科公共科学数据中心发布的高程数据,显示此无名山峰海拔为4825米。这也间接导致户外爱好者以及游客一直误将此山头当做主峰。真正的主峰位于该无名山峰西侧沿着主脉山脊4.6公里处,也是区域内高程唯一超过4900米的山峰,据此确认为真正主峰。经纬度(g103.43141511,34.18766364
以上为个人猜测,欢迎大家共同考证!                                                                                        措美峰主峰实拍

本帖最后由 七哥行天下 于 2025-11-14 12:42 编辑

二、线路概述

    本次问世的大环线便是围绕措美峰,深入迭山腹地,历时2年,在大量研究卫星地图、走访当地牧民、咨询本地驴友基础上,先后5次实地穿越考证最终闭环,命名为“迭山措美峰大环线”。在此特别感谢才让、阿达、加保、尕让等当地牧民,岷县本地资深驴友岷山之棘、天水背包客清心阁,以及一路陪伴的户外小伙伴们。尤其岷山之棘老大哥,几十年以来遍访迭山各个角落,绝对可以称得上是迭山活地图。本地牧民才让,经常喜欢背着酒囊饭袋骑马仗剑走天涯,独自探寻了迭山不少区域,精明能干的他与其他马帮不同,喜欢另辟蹊径、走差异化竞争路线。

    线路以扎尕那、安子库、二郎城、骨麻湖为枢纽,由北线(扎尕那—安子库)、东线(二郎城—骨麻湖)、南线(骨麻湖—扎尕那)以及补丁线(安子库—二郎城)四条4-7天不等的徒步路线组合而成。

                                        迭山措美峰大环线实走线路图

本帖最后由 七哥行天下 于 2025-11-14 12:43 编辑

三、历史传承

(一)洛克之路——穿越亿年冰川的藏地密码

    迭山措美峰大环线中的北线即为传统的扎尕那穿越线路,也是著名的“洛克之路”。

(二)吐司古道——岷迭驿路上的最后马帮

    据岷山之棘介绍,东线与卓尼历史上的“吐司古道”有很大关联性,卓尼土司可以追溯到明朝永乐年间(公元1418年),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卓尼最后一任土司杨复兴和平起义投诚,结束了沿袭500多年的土司制度,

    众多土司古道中最著名的是岷迭古道,就是现在岷县马烨仓过铁尺山到腊子、旺藏、尼傲、尖尼沟一带的骡马通道,主要交易马匹牛羊烟土。当时本地人管迭山一带叫背山,“走背山”就成了贩牛马贩大烟的代名词。在历史的长河中,这条古道曾是连接卓尼、岷县与迭部的重要通道,见证了卓尼土司时期的经济与文化交流。

    夕阳为铁尺山的雪峰镀上金边时,我站在风化的驮马石碑旁,突然听见山谷里响起清脆的铜铃声。恍惚间,仿佛看到百年前的马帮幻影正从历史褶皱中走来——头缠布帕的马脚子牵着矮脚马,驮着茶砖与盐巴的队列正从山涧的雾气里显形。他们兽皮靴踏过的碎石路早已湮没在荒草下,唯有石碑上“光绪廿年官道重修”的刻痕,还在诉说着古道上曾经的人喧马嘶。

    山风掠过,带来腐殖土与松脂的苦涩。那些被马帮火塘熏黑的崖壁,那些歇脚时用藏刀刻在冷杉上的经文,都成了大山记忆的年轮。此刻的铜铃或许是某匹走失骡马的后裔项圈所发,却让百年前的时空在此重叠——我分明看见马帮头领转身望来,他腰间黄铜烟袋反射着与夕阳相同的颜色。

(三)赤色丰碑,土司与红军的生死契约

    1935年长征期间,中央红军从松潘进入甘南迭部(卓尼土司辖区),杨复兴之父杨积庆“违背”国民zf命令,撤走地方武装并多次为中央红军开仓济粮、抢修栈道、抢救伤员,为红军突破腊子口、进入陕北根据地提供了关键物资保障。
本帖最后由 七哥行天下 于 2025-11-14 12:44 编辑

四、探索起源

    甘南扎尕那,似乎这便是驴友圈对甘肃徒步路线的唯一认知,包括作为西北人的我,此前也只知道被誉为“石匣子”的扎尕那,毕竟是国内十大非著名山峰之一。

    2019年利用五一四天假期,我组织了传统扎尕那穿大峪沟四天轻装徒步穿越,以为就此甘肃毕业,往后就没有任何关注了。转眼来到2024年,五一重装走完祁连山冷龙岭后,便开始筹划端午节活动,正愁去哪儿的时候,天水背包客(清心阁)建议往迭山方向探索,他们五一试图探寻措美峰,但因为天气和路况最终放弃。在我研究了他们的实走轨迹后,发现措美峰南侧一条适合三日的徒步路线,可惜两步路只找到一条网名“老白”的规划轨迹,能否走通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2025年有一次偶然机会得知老白(银川)在2023年单人徒步巴丹吉林时坠入冰湖遇难,愿天堂没有痛苦,继续保持山河热爱。

    辗转多方,联系上当地牧民,最终确认,从卡坝乡尼吉巴村进山,沿着措美峰南侧经过若干牧场、翻越数个垭口,在靠近吐鲁卡垭口的安子沟出山,到达葱地。线路实走里程31KM,累计爬升1550米,下降2211米。

南线吐鲁卡垭口

    三天线路基本是沿着措美峰脊线南坡由东向西徒步,离开丛林山脊线进入眼帘那一刻,我被措美峰南坡的风光彻底震撼,那是完全不同于扎尕那的风景,如果要对比,我觉得更像年保玉则穿莲宝叶则,山脉雄伟壮阔,山峰剑指苍穹。

年保玉则穿莲宝叶则—珠姆措上方平台

    打开奥维地图,措美峰脊线向东(南)一直延伸到骨麻湖,向西(北)可近扎尕那,直线距离近50公里。此时一颗打通骨麻湖到扎尕那的大胆想法已经深深烙印在心中。当前尼吉巴到葱地已经实走完成。2025年端午节岷山之棘带队用时三天实走黑拉—骨麻湖—代西错—尼吉巴。南线仅差吐鲁卡垭口至扎尕那段没有实走轨迹,结合奥维地图规划,预计南线总里程80KM,拔高近7000,预计用时6-7天,至此南线完成初步规划。鉴于上班原因,南线计划2025年国庆节实施。

    时间来到2025年,按照法定假日安排,五一放假五天。经与岷山之棘、才让(马帮)多次沟通,五一路线瞄准了东线(二郎城—骨麻湖)。这条路线是才让多年前一人一马一包裹探索出来的,也曾带少量本地驴友走过,线路相对成熟,但外界鲜有人知,两步路也仅有兰州驴友“云海飘飘”一条轨迹,但只有路线,没有照片、日期、速度等其他任何信息,只能凭借才让口述的每天走路几小时来确定大概行程。

本帖最后由 七哥行天下 于 2025-11-14 15:12 编辑

五、征程之路

    以下照片全部来源于历次活动实拍,航拍手秦岭之鹰、lidong,人数众多,其他人员不再一一列举。

(一)迭山措美峰东线

    2025年的东线探索可谓热闹非凡,毕竟圈内各地老驴对于新线早已饥渴难耐,且预计东线安全系数高,行程较为休闲,于是浩浩荡荡30余人大部队挺近迭山。才让、加保受聘为本次马帮。

1、第一站:二郎城的丹霞长城与史诗神话

(里程13.22KM,拔高1132,下降564,二郎城营地3580)

    东线起点是才让的冬窝子(冬季牧场),位于岷县秦许乡马烨仓,需要经过双燕省级自然保护区。上午8点来到才让冬窝子,卸包装马,8:30队伍浩浩荡荡向二郎城进军。

    才让冬窝子海拔3000,时令即将立夏,但对于高原,春天似乎还很遥远,整个山谷两侧的植被呈雾霾灰,偶尔可见小草微微泛绿艰难的生长。沿着才让冬窝子后山斜向西南方向上切,约2公里后经过一片杜鹃林便来到才让春窝子,一座简陋的石头房子,旁边有一泉眼,今年大旱,几乎无水。沿着牧场继续上行,随着垭口的接近,对面的联排雪峰旱地拔葱般呈现在眼前,甚是壮观。

    此后的路段主要是横切地图上一座名为沙玛多玛的山头(沙意为土,多意为石头,玛则是红色的意思),部分路段滑坡,人可以安全通过,但马帮就没那么幸运了,其中一匹马失前蹄,滚下山谷百余米。作为前队,果断返回救援,配合马帮一块把散落在山涧的驮包背到平缓地带。在此期间,队员们不分男女踊跃抗包近1公里,下了大陡坡后,方才有平坦空地修整。幸运的是马并无大碍,观察片刻,继续驮包上马前行。感叹生命力之强悍,那可是遍布荆棘乱石的近50度大斜坡。此处平台地势虽然不平整,算不上理想营地,好在有水源,可临时应急。

    安顿好马帮,继续启程,下午6:30,全员到达二郎城营地。

    二郎城并非凡人所建,而是大自然耗费亿万年光阴,借地质变迁之手,以风雨雷电为刃,一寸寸雕琢而成的一座宏伟的城堡,坚固而厚重,给人一种无坚不摧的感觉。城堡中央顶部的通天塔仿佛一顶皇冠,闪耀着金色的光芒。四周巍峨的丹霞绝壁好似城墙般屹立在群山之间,沿着山脊蜿蜒起伏,宛如一条巨龙盘踞在山间,守护着这片神奇的土地。站在城堡的高处,可以俯瞰整个二郎城的美景。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层峦叠嶂,仿佛是一幅巨大的山水画。山间的峡谷深邃幽静,溪流潺潺,给这片壮丽的山峦增添了几分灵动的气息。

    传说上古之时,二郎神杨戬为守护这方水土,在此筑城以镇妖龙。眼前这延绵的石墙,便是他筑起的堡垒;而城墙之后那座孤傲挺立、直刺苍穹的锐利山峰,正是他号令天兵天将的“点将台”。

    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风景。它是一段凝固的传说,一座自然的丰碑,一个让灵魂感到无比震撼与敬畏的所在。在这里,时间的洪流与信仰的力量,共同铸就了眼前这永恒的奇迹。

    以下是岷山之棘提供的官方记载:

天生寨,俗名二郎城。四面石壁峭立,宛若城形,高出霄汉,自下仰视,上仿佛有若茅庵形者。一猎者至其下,于日落时,闻有钵声。又樵者数人宿其下,大雪中见一人携炽炭一笼过去,疑竹笼。何以盛火?急尾之,倏忽不见。——摘自《岷州志校注》

本帖最后由 七哥行天下 于 2025-11-14 13:43 编辑

2、第二站:大断崖的壮美与守护

(里程11.39KM,拔高606,下降700,跑马滩营地3500)

    早上8:30队员们陆续打包好驮包,开始新一天的旅程。今天正式步入东线,线路整体一路南下向骨麻湖方向行进。离开营地是漫山遍野的高山杜绝,可惜时候未到,据马帮介绍,每年5月底盛开一直持续到6月中旬。




    沿着杜鹃林前行约5公里,到达东线重要观景台—箭口滩大断崖,此时无需借助无人机,肉眼可以的丹霞断崖地貌定会让你惊叹不已。断崖下方是一条垂直落差数百米的山谷,山谷尽头是一座被我们称之为“迭山冈仁波齐”的无名山峰,神似其名。断崖如长城蜿蜒与周围的山峦融为一体;峡谷丛林高大挺拔,枝叶繁茂;远处的冈仁波齐巍然屹立,高耸入云,山顶覆盖着皑皑白雪,仿佛是天神的居所。




    从断崖的某处缺口可下降至一处牧场,半坡上牦牛成群,一座破败的木屋在此矗立,却不见主人。过了木屋继续陡降,在穿过一片树林后来到河边另一处牧场,牧场不大,但十分整洁干净,四周砌有木头围栏,应该是个牛圈,旁边就是一条清澈的河流,是户外人眼中的理想营地。



    沿着河流向东前行约1公里向南拐入腊子沟,腊子沟有几处隘峡,两侧陡峰林立,颇有一线天的感觉。沿沟缓慢上行4公里后拐入左侧山坡,不远便到了跑马滩营地。


    跑马滩顾名思义,平坦广阔,可容万马奔腾。跑马滩对面是连绵起伏的山脉,巍峨壮观,山峰形态各异,有的像金字塔般尖锐挺拔,有的向烽火台般高耸入云,在云雾的笼罩下若隐若现,仿佛置身仙境之中。


本帖最后由 七哥行天下 于 2025-11-14 13:48 编辑

3、第三站:穿越金色草原与幽深峡谷

(里程14.2KM,拔高244,下降995,桑坝沟营地2800)

    离开营地,翻过平缓垭口,视眼瞬间放大,万马奔腾的气势扑面而来,这才是真正的跑马滩,阳光照耀下,金色原野的尽头是数座雪峰,积雪融化形成的小溪顺着草原向下游蜿蜒流淌。唯一缺点是风大,这也是我们扎营在另一侧的主要原因。


    下行至低矮处,顺着河流的方向,我们进入了东线的第四个精华点—跑马滩大峡谷。峡谷两侧的岩壁高耸入云,仿佛是两排巨大的天然屏障,将天空切割成一条狭长的蓝色丝带。岩壁的纹理清晰可见,岁月的痕迹在每一寸石面上留下了深深的烙印,仿佛在诉说着此地的沧海桑田。峡谷深处,空气清新而纯净,带着一丝丝凉意,让人感到心旷神怡。行走其中,仿佛置身于时光长廊,脚下的石径蜿蜒曲折,每一步都踏在历史的痕迹上。阳光透过岩缝洒下斑驳的光影,给这片古老的峡谷增添了几分神秘与梦幻。




    五月初,河道的冰层尚未完全融化,行走之上如履平地,两侧绝壁上的冰瀑偶尔传出崩裂声,如果是雨季,免不了涉水,且此处谷深道窄,或进一步增加通过难度。离开大峡谷,沿着河谷继续南行,时而跨过河道、时而踏过草地、时而进入森林,约9公里后到达一处三角地带,这里是两河交汇的地方,河道十分宽敞,令人惊奇的是此地杜鹃花居然提前绽放,美不胜收。






    由此向东南拐入桑坝沟,由于两河汇集,河道水量猛增,好在河岸一侧道路通畅,且过河均有木桥,继续前行约3公里,到达今天的河谷营地,如继续延河直行,便可出山到达村落。地图上标注此地叫桑坝隆哇,藏语中“隆哇”通常用于描述狭窄的山谷或通道。那就叫它桑坝沟营地。营地位于桑坝河西岸一处宽阔平整草甸,周围被茂密的森林和陡峭的山崖环绕,形成一个天然屏障,安全感十足。




本帖最后由 七哥行天下 于 2025-11-14 13:51 编辑

4、第四站:骨麻湖的风雪与传说

(里程4.33KM,拔高776,下降101,骨麻湖营地3440)

    清晨,被林中鸟叫唤醒,今天行程比较简单,只需沿着营地后方的山脊原始森林一路拔高,期间路过一片草甸视眼较为开阔,其余则全部在丛林漫步。需要注意的是到达最后垭口,看见草甸那一刻,需要顺着草甸来个180度掉头下行便可到达骨麻湖。



    当一行人正沉浸于山林间的静谧时,天际骤然暗沉,乌云翻涌而来,雷声轰鸣大作。起初是倾盆大雨,雨滴密集如箭矢,紧接着风力陡增,雨点变成密集的冰雹,更令人惊异的是,雨幕冰雹中突然混入细碎的冰晶,仿佛从九天之上倾泻而下的寒霜,转瞬之间,天地间化作风雪交加的混沌世界。

    这一幕与当地流传千年的传说不谋而合——骨麻湖的守护神骨麻因人类喧扰而震怒。相传,古时猎人在此高声呐喊时,山神便会以雷霆之怒回应,降下暴雨与冰雹作为惩罚。而今,即便没有猎人,这种自然奇观仍以不可抗拒的方式上演,既是自然力量的直观展现,也是人类敬畏自然的古老印记。

    夜间风小了,雪却一直在下,纷纷扬扬的洒在大地上,山间林木披上一层银装,山峦怀抱湖泊,湖泊倒影山峦,目之所及,皆是素白纯净、浪漫静谧,宛如一幅浑然天成的水墨画卷,美不胜收。



    骨麻湖是一个坐落于半山腰的高山海子,面积约3500平米,以其山水湖色碧绿闻名,又名“玉湖”。骨麻湖四周是茂密的原始森林和高山草甸,苍劲的冷杉、隽秀的杜鹃、广阔的草场、或黄或红的小花,既为骨麻湖点染出清新爽快的绿色活力,又为骨麻湖谱写出了一首悠扬的生命之歌。伫立湖边,或近或远的高山丛林倒映湖中,青、蓝、绿、翠水天相接、浑然一色。

    骨麻湖背靠的是迭山第二高峰骨麻山,海拔4781米,与莫老神山(约4400米)隔谷相望。远眺山峰银装素裹,积雪映照湖面;近观山势重岩叠嶂,与森林、草甸构成层次分明的壮丽轮廓。湖光山色浑然一体,交相辉映,美不胜收。云雾缭绕时,山体若隐若现,更添神秘肃穆之感,被当地人奉为神山。


本帖最后由 七哥行天下 于 2025-11-14 13:53 编辑

5、第五站:东线徒步的最后篇章

(里程6.18KM,拔高213,下降678,黑拉出山)

    今天是东线最后一天,原计划沿着山脊北上,翻越3800垭口后从尖尼沟出山,可顺道一睹高日道耀风采。考虑天气路况及后续回镐车程,最终决定就近从黑拉6公里出山。离开骨麻湖进入冷杉林,经过几次上下来到一片草甸顶部,不远处挖掘机已经将土路修到草甸,估计不久骨麻湖会成为很多非户外游客的度假圣地。




    至此,2025年五一迭山措美峰东线画上圆满句号。里程50KM,累计爬升2714,下降2799,耗时5天。

东线队员合影

左起:达文、鲲鹏、教头、静水流深、化雨、源归、程姣、京城小董哥、七哥、吴德钧、花朵、勿扰、伯爵、良士瞿瞿、鲸鱼、岷山之棘

此外还有尘埃落定带队16人参与本次活动

七哥和才让

本帖最后由 七哥行天下 于 2025-11-14 15:18 编辑

(二)迭山措美峰补丁线

    考虑到南线计划国庆节实施,东线已经走通,当前线路仍然存在一个缺口,便是安子库到二郎城,如不将二者连续起来,无法称之为大环线。经过与岷山之棘的多次探讨,惊喜的发现他居然全部走过,虽然不是一次性,但是将其记录的数条轨迹拆分再组合,便是完整的补丁线路,省老事了。后面证明除一个垭口和个别地方略有出入外,岷山之棘的轨迹吻合度95%。

    另一个问题来了,上班族,端午节到国庆节之间是没有假期的,补丁可能得拖到2026年,按捺不住迫切的内心,果断请假2天,连上周末共4天,和才让简单沟通后,西安我带队5人加天水清心阁带队6人共计11人于7月11日整装出发。

1、第一站:二郎城的四季轮回

(里程6.23KM,拔高611,下降114,二郎城营地3580)

    因特殊情况,原计划大峪沟一线天进安子库到二郎城,临时变更为马烨仓上二郎城穿安子库一线天出。才让也因家中有事,委托加保和尕让作为本次马帮负责后勤。

    本次选择了马烨仓另外一条路上二郎城,里程更短、拔高更少,过了双燕保护站到达三岔门遗址后直行,需要经过水厂的保护站。徒步起点附近有个酷似人形的石头,当地人管其叫将军石。今天行程是异常轻松,出发到二郎城营地2个多小时。

七月的迭山,山谷间绿意盎然,野趣横生,各种不知名的野花争相怒放。沿河谷溯溪而行,原始森林与悬崖怪石相映成趣,每一转山弯都带来截然不同的景致——时而穿越幽深林荫,时而俯瞰碧波荡漾的河谷,仿佛在“移步换景”中触摸自然的脉搏。




    二郎城还是那个二郎城,与五一来此最大的不同就是草绿了、花开了、山脊的雪化了,巨大的灰褐色山体仿佛卸掉铠甲的武士,身姿坚韧、伟岸挺拔,散发着冷峻、坚毅、雄浑的气息,守卫者神秘而宏伟的二郎城。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