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探鸽子洞(338楼更新) - 吉林 - 8264户外手机版
本帖最后由 qqworkroom 于 2012-4-18 00:38 编辑
严正声明:本游记仅在8264吉林版块、长春自游人户外论坛、《像驴一样地生活》博客发布。严禁转载。
未经本人同意,不得转载本帖任何图片。
鸽子洞的诱惑
《序》
第四次从鸽子洞归来,至今已有5天时间了,本来早就该把鸽子洞的探洞经历和照片与大家共享,但迟迟未能动笔:一是这几天可用的空闲时间都花在了清理装备和清洗衣物上,二是确实没有想好该如何动笔。
但是实在不能再拖了。因为本周末,我将再赴一处新的洞穴探险猎奇。在此之前,我必须对鸽子洞有个交代。
说到不知如何动笔,皆因鸽子洞承载了我太多的牵挂,用“魂萦梦牵”四个字来形容绝不为过,这里面没有丝毫矫情的成分。如果不是对某种事物怀着强烈的好奇之心,如果没有一股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劲头,你永远体会不到这种感觉。
狭窄曲折的通道、宽敞壮观的洞厅、千姿百态的钟乳、成群倒挂的蝙蝠、来历不明的尸体,望而生畏的竖井,冰冷刺骨的暗河,清澈幽绿的深潭……以上的所有元素,让鸽子洞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同时也向每一位探险者展现着巨大的诱惑。越是神秘,越是艰险,才愈发激起了我们的猎奇之心和挑战欲望。
随着一次次的深入,一个个难关的攻克,我们一步步走近鸽子洞的怀抱,一层层剥开它神秘的面纱。
成群倒挂的蝙蝠
来历不明的尸体(此图片由吉林驴友老航拍摄)
望而生畏的竖井
冰冷刺骨的暗河
清澈幽绿的深潭
《初闻鸽子洞》
最早知道鸽子洞,是在2006年。当时,奇峰论坛上发布了两篇关于鸽子洞探险的帖子,记录的是同一次行动。那次行动,是奇峰的领队生子、大丈夫与几位驴友共同参与的。根据帖子介绍,生子他们当时爬过了狭窄的通道,沿着软梯下到竖井,并尝试泅渡暗河,但终因装备所限,没能继续深入。在经过通道时,他们还发现了一具尸体。那两篇帖子,激起了我对鸽子洞的强烈向往,暗河那边竟然还有什么洞天一直在撩拨着我的好奇之心。
后来,我查到了大丈夫的电话号码并打过去,向他详细了解他们那次探洞的见闻,然而据大丈夫介绍,因为他们在洞中发现了尸体,引起了当地政府的关注,为了防止危险发生,鸽子洞口已经被政府部门给炸毁并封死。这个消息听来实在令人沮丧!但我仍不死心,甚至通过查号台查到了鸽子洞所属地黄榆乡政府的电话并打过去,进一步了解鸽子洞的情况。关于洞口被封的描述,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说法基本与大丈夫一致,并严肃劝阻我不要前往。
于是,鸽子洞也像那被封的洞口一样被深埋在了我的心底。

为了让大家详细了解我们探洞的过程,先上传一张鸽子洞的示意图。结合这张图,看下面的文字内容才会更清晰。须知,这张图是我在第四次探完鸽子洞后绘成的。
《一探鸽子洞》
2010年11月6日,与队友们组织了一次休闲自驾游,主要目的地是双阳北山防空洞和双阳水库。在制定计划时,我突然想到了鸽子洞---开车这么方便,为什么不顺路去看一看呢,如果洞口真的封了,登一下鸽子山也好,如果洞口没封,岂不是另有收获?
说去就去。顺利完成双阳北山防空洞和双阳水库之旅后,我们驱车直奔鸽子洞。当时,我们并不知道鸽子洞的确切位置,只知道洞口在鸽子山上,而离鸽子洞山最近的村庄是鸽子洞村,那里便是我们前进的目标。村子虽然很偏僻,但找起来相当顺利,这得益于行前我所做的大量地图功课,只是有一段土路非常非常之烂,老春那辆刚买不久的哈弗载着我们上下起舞,险被刮到底盘,说不上当时老春怎么揪心呢!
把车停在村头,按照村民的指引,走过一段漫长的山路,我们顺利找到了鸽子洞口。让我喜出望外的是,洞口竟然没有被封!也许,洞口从来就没有被封过。当时大丈夫可能是受到了警告,政府则是不想给自己找麻烦,所以对外宣称洞口封死,以让觊觎鸽子洞的人知难而退;也许,洞口当时真的封了,后来又被好奇的探险者重新掘开。不管封与没封,那一刻这个话题已毫无意义,重要的是洞口是敞开的,想如何折腾已不受限制,关键看你的本事如何。

为使大家更好对照图片了解行程,现将鸽子洞示意图局部放大。
整理好装备,我第一个下到洞中。洞口是向斜下方延伸的,刚进洞的一段,坡度很陡。下行七、八米,便到一处低矮入口(图中标注的“低矮洞口”),不得不胸贴地面或后背着地,一点一点地往里挪。过了此处,洞内渐宽,继续前行,一宽敞洞厅(图中标注的“阶梯洞厅”)出现在眼前,洞厅上方岩壁上堆挤着无数的蝙蝠,密密麻麻,让人看了心里不爽。几只受到惊扰的蝙蝠,在头灯前飞来飞去,险些撞到人的脸上。洞厅顶部有几处小的通道,但钻来钻去,很快又回到洞厅。顺着洞厅阶梯状的侧壁下到最底部,是一处既陡又窄的通道(图中标注的“陡坡窄道”),需要爬行才能通过,此处地面全是泥土,弄脏衣服已无可避免,更要格外小心控制身体下滑以免擦伤皮肤。过了此处,可以直起身子前进,但走出不远,就到达一处非常狭窄的石缝通道(图中标注的“狭窄通道1”),必须放平身体钻进缝中,并侧转九十度,靠身体的蠕动一点一点往前挪行,想舒服地用肘部支起身体匍匐前进,根本没有可能。至于背包和随身所带物品,只能放于头顶上方用手把住,随着身体的前进,动一下往前递一点。如果身体肥胖的人,很有可以会被卡在此处,进出不得。
过了石缝,是一个不大的洞厅(图中标注的“小洞厅”),走出不远,还需以蠕动的方式费力爬过一处扁平通道(图中标注的“狭窄通道2”),然后来到一个竖井上方,井口非常狭窄,井口边的空间也非常有限,仅能容纳三人坐下。一个钢丝制成的铁梯(图中标注的“钢丝软梯”)吊在井口上方一块大的石头上面,直接通向井底。用头灯的强光档通过井口照向竖井底部,可以看到水面的反光。
因不了解井底情况,也不确定钢丝铁梯是否牢固,我把登山辅绳系在腰间,由KEVIN和游医在井口上方做好保护,然后沿铁梯一步步向井底接近,在距井底三四米时,停住脚步,大概观察了一下井底情况:随了水面,就是四周光滑的洞壁,梯子下面根本没有落脚之处,往前看则是幽深的洞厅,头灯的光芒被四周的黑暗所吞噬,看不清远处情况。
无法继续前行,只能就此打住。顺着铁梯我爬上井口,收好绳子沿来路返回。进来不易,出去也同样痛苦,尤其是经过两处狭窄通道时,干着急用不上力,让人憋出一身大汗。出了洞口,呼吸着外面干爽的空气,大有重见天日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