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漠高塔|传统攀岩的训练场:印第安溪

攀岩 8年前

在北美,提起印第安溪(IndianCreek),很多攀岩爱好者都会竖起大拇哥,因为它山形众多、裂缝多样,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传统攀岩训练场。整个印第安溪有上千条攀爬路线,每年都会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攀岩爱好者。凯乐石赞助运动员刘赟卿携手台湾女子攀登者易思婷在印第安溪的第一站,即选定BridgerJacks高塔群,两天时间连拔四座。

印第安溪(IndianCreek)其实是对印第安溪谷(IndianCreekCanyon)攀岩区的总称。与ShipRock一马平川的的荒漠地貌不同,印第安溪属于峡谷地形,一丛丛独立的红岩尤为独特,因为有河流的经过,峡谷里仍然覆盖很多的绿色植被。

在北美,提起印第安溪(IndianCreek),很多攀岩爱好者都会竖起大拇哥,因为它山形众多、裂缝多样,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传统攀岩训练场。其覆盖的1000多条攀爬路线,吸引来自世界各地的攀岩爱好者聚集此地。

来自北美攀岩资料库MountainProject统计数据,菜胖胖截图整理

屏障式高塔群

"天气最大"的原因,易思婷和刘赟卿赶在连阴雨之前来到了印第安溪,首战选定BridgerJacks,这一排屏障式的高塔群。

图:屏障式高塔群BridgerJacks,摄影:王松

整个BridgerJacks高塔群包括7座高塔,从南到北(图从左到右)依次是Thumbelina(拇指姑娘)、SparkingTouch(闪亮接触)、EasterIsland(复活岛)、Sunflowers(太阳花)、HummingbirdSpire(蜂鸟尖峰)、KingofPain(痛苦之王)和BridgerJackButte(布里杰.杰克敦),所有这些可爱而充满韵律的名字,大都来自印第安原住民的歌谣。

复活岛-太阳花-痛苦之王-拇指姑娘

1、复活岛(EasterIsland)之"雷电"(Thunderbolts)

复活岛是刘赟卿和易思婷印第安溪首先攀爬的高塔,在Bridger高塔群位列第三座。她们经由"雷电"(Thunderbolts)线路登顶。这条路线虽然曲折,但相对简单,两个绳段,难度5.10b,经由裂缝路线攀爬到侧面的Face面而后登顶。

图:刘赟卿整理装备准备攀爬,摄影:王松

图:攀爬中的刘赟卿,摄影:王松

2、太阳花(Sunflowers)之"东壁"(EastFace)

太阳花是BridgerJacks高塔群第四座高塔,也是锯齿形状的顶峰。刘赟卿和易思婷经由难度5.10d的东壁(EastFace)登顶。前两座可谓速战速决,用刘赟卿的话,也是为之后的硬战做了充分的"热身"。

图:刘赟卿和易思婷登顶,摄影:DaveAnderson

图:两位姑娘在太阳花塔顶峰绽放,摄影:刘赟卿

3、痛苦之王(KingofPain)之灵境追寻(VisionQuest)

这条线路被北美攀岩资料库MountainProject指称为印第安溪最好的路线之一。路书上说"灵境追寻"是条很硬的路线(Aburlyroute),难度虽然只有5.10d,但在很多资深的攀岩者眼里,这条路线很不简单。一位在摩押当向导的朋友,几乎爬遍印第安溪所有岩壁,在砂岩上可以传统先锋到5.13的,也啧啧说这条路线会比想象中更硬。

图:攀爬中的刘赟卿,摄影:DaveAnderson

经由4个多小时的艰苦奋战,刘赟卿最终站在了痛苦之王山巅。就像她和易思婷说的那样:"虽然痛苦之王很有挑战,但这个过程是我们的必经之路"。

图:登顶后的刘赟卿和易思婷,摄影:刘赟卿

图:刘赟卿和易思婷登顶痛苦之王,摄影:菜胖胖

4、"拇指姑娘"(Thumbelina)之学着爬(LearntoCrawl)

拇指姑娘的"学着爬"(LearntoCrawl)线路虽然不长,只有一个绳段,50米,但难度却有5.11c,属于faceclimbing(在岩石表面攀岩),这是犹他地区砂岩构造的岩壁少有的线路类型。整个线路在岩石的侧棱上,是一条非常考验胆量和平衡技巧的外角路线。刘赟卿一鼓作气直接先锋掉。仅耗时一个半小时,两位姑娘又成功的站在了塔峰之巅。

图:刘赟卿先锋攀爬,摄影:王松

图:攀爬中的刘赟卿,摄影:王松

图:刘赟卿和易思婷登顶拇指姑娘,摄影:DaveAnderson??

传统攀之装备推荐:凯乐石TOTEM机械塞

适用攀登方式:岩石操作,传统攀,阿式攀登

●四个凸轮均能独立均衡承重的专利设计,在正确放置后拥有最大的摩擦力。解决了传统机械塞可能出现不能有效接触岩石或受力不均衡的情况。

●凸轮上呈对角线加工的齿槽能够增大摩擦力,更加不容易移动

●三片凸轮,甚至两片凸轮即可独立承重。

●5种码数可供选择,每种码数的颜色不同,便于在使用中快速选择。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