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韩国滑雪场对比分析

业界 8年前
亚洲东部在世界滑雪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日本是这一区域的“排头兵”,修建了800余座现代滑雪场,近2000万人爱好滑雪运动。中国滑雪旅游在1996年亚冬会后逐渐兴起。1987年,韩国仅有5、6家滑雪场,随着时代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准的提高,滑雪旅游日渐风行。韩国滑雪场的建设对于中国滑雪场的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中国滑雪场

我国滑雪场的修建最早可以追溯到二十世纪30年代初。坐落于黑龙江省的阿城体校滑雪场是中国第一座竞技和旅游滑雪场。1943年2月,吉林市北山滑雪场举行了由意大利、德国、日本等三国运动员参加的滑雪比赛。

新中国成立以后,滑雪场基本上由政府投资兴建。1957年国家在吉林省通化市投资兴建了新中国第一座标准滑雪场。改革开放以来,滑雪场的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82年吉林市建成了当时国内规模最大的城区滑雪场——松花湖滑雪场。北大湖、亚布力雪场等一批具有国际水准的滑雪场建设并投入使用,标志着我国滑雪场的建设进入了可与世界先进滑雪场竞争的新阶段。

据中国滑雪协会不完全的统计,从1995年开始,中国滑雪场建设速度惊人,尤其是2000年以后增长幅度较大,呈现出几乎成倍增长的速度。

根据滑雪场的软、硬件设施、服务功能及所面对的客源状况等分类,我国滑雪场大致包括高级、中级、初级三个档次。

高级滑雪场约占全国滑雪场总数的5%。属于国家级滑雪场,可举办冬运会、亚冬会等赛事。滑雪道种类齐全,线路多种多样,索道档次高且与滑道相配套,雪具标准高且数量充足,可提供滑雪教练,有星级宾馆和多种娱乐设施。具有滑雪训练、竞技和滑雪旅游等多种综合功能,完全能满足运动员、教练员和国内外广大游客的不同需求。目前中国的高级滑雪场有亚布力滑雪中心(风车山庄)和吉林北大湖滑雪场等。

中级滑雪场约占全国滑雪场总数的15%。属于省级滑雪场,上述条件中,只有其中部分项目达到高级标准,基本能满足运动员和国内外游人滑雪需求,如黑龙江省海林双峰滑雪场,吉林省松花湖、净月潭和通化金厂雪场,河北省承德围场塞罕坝雪场等。中国80%的滑雪场属于初级滑雪场。雪场规模小,档次低,设备简陋,功能不全,只能为初学者提供滑雪服务,例如黑龙江省乌吉密滑雪场、吉林市北山滑雪场等。

我国滑雪场以初级滑雪场为主。日本的滑雪场数最多,高级雪场和中级雪场比例大;韩国的滑雪场数量最少,但基本上都是高级和中级滑雪场,初级滑雪场很少。国内多数滑雪场管理处于初级阶段,水平与质量不高,管理不规范,提供的服务不配套。

韩国滑雪场

韩国属于大陆性和海洋性过渡气候,北方属于大陆性气候,冬季降雪不丰。韩国一半以上的滑雪场都设在位居北方的江原道。大型滑雪场主要分布于京畿道和江原道。

韩国境内没有太高的山,雪季也不长。江原道的滑雪场大多选择以11月最后一个星期六为开幕日,大多只营业至三月底(积雪量大时可能至四月初),所有的滑雪场都必须依赖造雪机才能维持运作。

韩国滑道设计略显保守,这与韩国滑雪发展的时间不长有关,但是适合初学者。除了ALPS由于场地限制外,其余的五家滑雪场都装设箱型缆车。不过,韩国箱型缆车票与普通缆车票是分开的。韩国滑雪场的经营形态属于度假村。所有滑雪场都提供夜间滑雪服务,除了滑雪场外,室内游泳池、保龄球馆、电动游戏间、迪斯科舞厅、超级市场、中式餐厅、滑雪用品店等各式休闲设施一应俱全。

经验借鉴 重视滑雪场项目选址研究

滑雪场选址主要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加以考虑。

宏观层面,重点研究不同空间尺度下的区域旅游业发展布局,滑雪旅游研究,区位交通环境及积雪等气候环境。主要是确定滑雪场区域分工、职能、滑雪场客源目标,以及滑雪场适宜规模与等级。对新建雪场要请资深旅游专家、规划设计专家进行现场考察,坚持规划的高起点和服务设施综合配套的高标准,努力实现与国际接轨,既要做到合理开发利用,又要做好资源保护和环境保护工作。已有大型滑雪场的周边地区要严格控制兴建新的滑雪场,避免资源的浪费和客源的分流,从根本上杜绝不合理竞争的根源。

微观层面,重点是从积雪状况、风向、水质水量、地形地貌、自然灾害和景观等方面对选址环境展开微观研究,主要目的是通过全面系统的比较与评估滑雪场工程项目各类影响因素,明确选址方案。

重视滑雪场功能多样化,完善综合服务设施

滑雪旅游不仅需要滑雪产业的保障,也需要相关产业系统的服务和支持。目前,国内真正能满足滑雪者住宿、餐饮需要的滑雪场为数很少,大多数滑雪场综合服务配套设施处于无序的状态。通过借鉴韩国滑雪场的开发模式,建成功能齐全、设施先进,集滑雪、旅游、竞技和度假为一体的高标准、高水平滑雪“圣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