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体验类客户占据了主导地位,中国的滑雪市场仍是个巨大的初级市场。
滑雪运动被发烧友称为“白色鸦片”,而中国滑雪产业的红利在北京冬奥会成功申办后正逐渐释放。早前,亚太雪地产业论坛透露,2015年我国的滑雪总人次达到1250万,较2014年同比增长21.36%。事实上,近3个雪季中国滑雪人次平均增速都超过了20%。预计到2022年,中国滑雪人次将达到4000万,市场规模约为230亿元。
截至2015年,全国共有568家滑雪场,分布在25个省、市、自治区,其中黑龙江以120家居于首位。但在滑雪人次上,拥有23家滑雪场的北京以169万人次成为滑雪人次最多的区域,紧随其后的黑龙江为149万人次,吉林为96万人次。
目前,中国只有3%的滑雪场为目的地度假型,75%是初级的旅游体验型,此外有22%城郊学习型滑雪场为滑雪爱好者提供技术进阶的练习场地。未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体验型滑雪场向目的地度假方向转变。
南北温度的差异,促使中国的旱雪滑雪场发展迅速。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旱雪滑雪市场,其中以成都最为典型。而雪场夏季项目的开发也开始成为行业讨论热点。由于夏季有更多的人愿意出行,雪场可在夏季开发山地自行车等项目,成本低、利润高,还能留住员工。
近几年,万科、万达等地产大佬也涌入滑雪领域。然而,参与者与滑雪场数量的迅速增加,并不能代表中国滑雪产业的真实水平。《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的发布者伍斌认为,国内滑雪场的门槛偏低,近8成滑雪场没有架空索道,5成的雪场没有压雪车,一次性体验类客户占据了主导地位。“中国的滑雪市场仍是个巨大的初级市场。”
在中国,有485家滑雪场的造雪面积仅有5公顷,绝大多数滑雪场的年接待人次都没有超过2万。同时,由于资金投入大、运营成本高、回报周期长等因素影响,滑雪场行业一直利润微薄,有的甚至处于亏损的状态。
与滑雪人次爆发不相称的是,专业的滑雪教练供不应求,直接影响了滑雪者的消费体验。
“美国每年的滑雪人次是6000万,是中国的5倍。我们的人口基数比美国大很多,前景很乐观,关键在于怎么把80%第一次尝试或初级的滑雪者转化为滑雪爱好者。”凯撒旅游“滑遍天下”首席执行官刘恬颐认为,滑雪教练员人数不足是目前中国存在的主要问题。“客人的体验很重要,大部人如果初次滑雪体验不好就不会再感兴趣。事实上,雪场业绩的增长也主要来自教练员的专业指导和进一步转化。”
“中国的滑雪市场落后欧美至少50年,真正迎来爆发期可能还需要10年左右。”互联网创业项目“滑雪助手”创始人王小源说。
伍斌认为,中国滑雪产业最大的挑战在于市场上太多急功近利的行为,只关注眼前利益,缺乏长期发展的战略。好在迅速崛起的中产阶级人群以及冬奥会的东风会为全产业链的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伍斌更看好“滑雪+度假村”的组合,这一模式充分体现了滑雪的运动属性、旅游属性以及度假属性,使滑雪真正成为一种以家庭为单位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