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说明书一一夏季选择服装应搞清吸湿和排汗

面料 8年前
对于面料的吸湿和排汗,一般的人会产生混淆。其实这是两个概念,即面料的吸湿和排湿。

首先我们来谈吸湿:合成纤维以涤纶为例,其实吸水性小,透湿性能差,在活动时容易产生闷热感;天然纤维以棉为例,其吸湿性能好,穿着舒适,但当人的出汗量稍大时,棉纤维会因吸湿膨胀,并粘贴在皮肤上,同时,水份发散速度也较慢,从而给人体造成一种冷湿感。所以,对于所有面料,特别是涤纶产品,在后整理阶段用亲水性助剂进行处理是改善吸湿性的好办法。

但是解决了吸湿问题,并不能说就可以保持干爽了。只有将面料中吸附的水分尽量的排到面料的表层,在阳光的照射和良好的通风情况下水分充分蒸发了,这才能保持穿着者的干爽与舒适。而面料的排湿主要取决于纤维的物理结构形态。从皮肤表面蒸发的气态水分首先被面料吸收(即吸湿,----注意,是面料吸湿,而不是纤维!)然后由纤维内部的孔洞(毛细孔、微孔、沟槽)以及纤维之间的空隙所产生的毛细效应使水分在面料间进行吸附、扩散。这样,水分向面料的表层发生了迁移并蒸发,从而完成了排湿的过程。所以,只有吸湿是不够的。对于一些普通的合成纤维面料,仅仅用亲水助剂进行后整理,然后标榜吸湿“排汗”实际把我们大家都带入了误区。

在合成纤维的生产中,改变喷丝孔形状,在纤维的纵向产生许多沟槽,可以提高纤维的比表面积。这改善了纤维的导湿性,通过这些沟槽的芯吸效应达到排汗的作用。

排汗原理

所谓“吸湿”、“排汗”在这个话题上的意义来说,就是水份从身体经过服装到表面蒸发后的一个结果。


水份由皮服表面透过布料散发到空气中

为什么这样说呢?坊间很多简易的测试方法都只做了一半,就是拿1滴水,滴在布料的正面或者里面让水滴扩散,依照水份扩散的速度来评断这件衣服的“吸湿”、“排汗”效果。这个测试可以获得几个结果:

第一:该款布料将水份扩散的速度是快或是慢

第二:该款布料具不具有吸水的特性


非排汗设计的服装,几分钟过去水份依然不易扩散

这个是“1滴水”的情况,假设是1杯水呢?或者说把衣服丟进水里呢?结果不难想像,衣服不是湿一片就是整件都湿了;那各位朋友,当你在长时间运动时会只流一滴汗吗?我相信很多人都跟笔者一样有这个经验,衣服上的汗水是用滴的方式滴下去。

这就可以说明,当你出汗量大于水份蒸发的速度,中间所谓的“吸湿”、“排汗”就变得没有意义了。


特殊的孔洞与架桥织法,很快的会让水份扩散出去

但是什么才是影响排汗衫最关键的问题呢?就是水份蒸发的速度。台湾属于海岛型、亚热带气地区,四季分明,湿气都偏重,运动过程中的风、温度,全都会影响水份蒸发的速度。

所以当我们在雨后傍晚的操场上运动,或者是在酷热夏天的公路上骑车,身体上干燥的速度是绝对不一样的。

再来谈到排汗衫吸不吸水,应该讲的是水份会不会被“材质的纤维”吸收,而不是水份被这件“衣服”吸收。

主要就会跟它的纤维类型有关:(常见范例,纺织材料的进步,已经有很多特殊材料问世)

动物纤维:蚕丝、羊毛,吸水,触感舒适

植物纤维:棉、麻,吸水,触感舒适

人造纤维:聚酯纤维、弹性纤维,不吸水

混合纤维:严格来讲是将动物、植物、人造纤维等依照比例混纺而成。

简单举例,各位不妨可以拿出自己的运动衫,看看上面标示的成分是什么,你可能会发现你正在穿的衣服非常柔软舒适,但是写著“100%聚酯纤维”或者“92%聚酯纤维,8%弹性纤维”等,完全没有动、植物纤维却又非常柔软,像前面提到的,纺织材料的进步都会克服这些问题。

那各位就会跟笔者一样有这个疑问了,大部分的运动衫都是聚酯纤维制作的,但它又不吸水?是的,我们需要的是“排水”的材料,不是“吸水”,各位一定也有这个经验,就是穿着棉T流得满身汗,衣服会吸收汗水、变重也不容易干;当然的,如果当你汗水超过一定的程度,吸收汗水饱和了,就会跟排汗衣一样开始往下滴。

这两者之间的差別就在于,排汗衣排出水份或者说蒸发水份的速度比较快,棉质衣服蒸发水份的速度比较慢,而且纤维还会吸水。

材料以外 编织也是重点

在运动服装里,我们常看到每季都会有不同的新装上市,姑且都认为这些都是优质的排汗运动衫,那我们要如何去分辨排汗的功能呢?

除了材质上的不同,另一个最大的不同就是编织方式;最常看见的就是网孔编织,就是衣服上细看的话就会布满网孔,或者是类似的孔状,为什么要这样编呢?第一、它接触空气的面积比较大,另外在几乎肉眼看不到的织法上,也比较立体;第二、具有把水份导出的功能。


与皮肤的接触面积缩小,可以不让布料直接黏在皮肤上

市面上有些运动排汗衣网孔的设计会放在内面,主要用意是让服装与皮肤接触的面积缩小,让吸满水份衣服不会整个“贴”在皮肤上,就不会有黏黏不舒服的感觉,脱下也比较方便;但是,也有不少运动衫,内面也不是设计成网孔,那这样是不是穿起来会不舒服呢?

也不尽然,因为前面也提到,还是有肉眼看不见得立体织法,以及材料科技的进步,可以解决这样的问题。所以说使用越多高科技、高机能性的材料,成本自然会提高。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