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继川:这个问题确实非常尖锐,我想是这样,我想从两个角度回答。第一个千百度虽然是媒体公司,转过来做赛事,我是两个角度,我们之前帮助品牌一起启动赛事,我们作为赛事运营方也拿我们优势吸引品牌跟我们一起玩,这两个角度换位不一样,从传统领域来说,一个品牌要借助体育赛事本身有三个阶段,现在好多大家有赛事有营销,好多品牌就那样不了了之,也是有也可以没有也可以,这是一个怪圈,是我们大家要探讨。从三个问题来解答,作为赛事主办方和品牌合作方,我想这个叫专情不花心,为什么?首先要介于品牌本身。我从体育本身来讲,我想比如说每一个体育品牌背后精神和核心价值不一样,那么你选择赛事本身是不是符合,精神是不是符合,精神上很契合很观念,你要选择赛事首先要提升你的品质,同时要和其他的品牌隔开,这是我认为叫专情不花心。
红牛所有赛事都参加,你的能量超过你的想象。浪琴专注于马术,马术大赛都能够看到浪琴的身影。专注也需要持续,因为体育赛事是非常漫长的转化过程,我们不能因为第一次的投入、或者说第一次什么没有看到效果,然后就放弃了对它本身的东西,其实是不对的,这样恰恰违背了我们对体育赛事本身的初衷,专注持续下去做会成功,专注过程中本宣传本身嫁接到营销系统,我们不但做品牌提升,同时也可以提升销售的能力。这里面有很多例子,汽车品牌赞助很多大的汽车运动,同时在区域本身营销推广,区域就是专注可持续。
蔡永军(耐心很重要):在马拉松赛盈利的没有几家大多数都是亏本来做。作为主办方,必须有预算拿来做媒体推广,你做赛事组办方没有做媒体推广如何推广品牌。比如说越野赛,越野赛据我所知没有一个越野赛是挣钱的,我们今年做一个赛事贴了100万现金、机票不算的,如果再加上餐饮我们可能有200万。说白了赛事就是IP打造不是长期投入,这点我觉得需要耐心,不是一蹴而就的。
做赛事如何盈利:
钟承湛(经验之谈):我有个赛事公司,对赛事这块有些心得。一个赛事有几个收入,我不知道在座多少人做赛事,门票,报名费,赞助费、赛事转播权、纪念销售,五个收入,是吧,你就看你这个赛事在五个主要收入里面,你能收到什么钱,如果是开放型门票收不到,在中国赛事转播权收不到。
蔡永军(新点子):现在还有一个新的盈利模式,咱们现在赛事很多流线线上马拉松,线下马拉松可以把IP给他们,用我的赛事IP得给我钱,我可以做线上线下互联网案例,你把IP给我,你不上网我愿意给你做互换,这是条件。
张恒(做零售一样做活动赛事):三夫不是专门的赛事公司,三夫做零售一样做赛事,我们运营成本低。三夫主做小赛事,投入30、40万,我们可能收入60万,一个赛事仅仅投入10、20万。今年50、60个赛事有40个盈利,所以一年下来可以,我们做零售一样做三夫赛事,我们落地60个旗舰店,每个地方有三到四个精品赛事,一年要组织接近200个大大小小的赛事,所以我们就像做零售一样做活动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