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户外装备产业前瞻

装备综合 7年前
2016已然过去,中国户外装备产业的发展迈过了第20个年头。过往历历在目,未来影影绰绰。  

通常分析和预测一个行业最有力的武器是大数据,可惜在中国户外装备行业这个很特殊的领域里大数据的规模还是准确性都逊色很多。户外装备行业的特殊性在于:从过去上百年的逆社会化到今天的社会化,户外装备行业走了回头路! 

所以,我这个户外活化石只好做个天马行空式的“前瞻”,排名不分先后,有宏观和微观,供您参考或抄袭。 

1. 山难 

16年是有记录以来中国户外山难最多的一年,直到前几天还发生了一起惨难。多难兴邦,不无道理! 我想说的是山难对于户外行业的发展弊大于利,虽然这么说在道德上对不住遇难的同胞。山难的频发固然有爱好者本身的各种原因,但是在整个户外行业的层面看这是户外活动和爱好者普及和参与的内在张力集中爆发造成的必然现象。 

与山难直接相关的装备以及由此渗透到其它类型装备的革新都是户外装备厂商新的创新点。相比欧美在滑雪攀登水上项目的各种完善的装备,中国在这些领域还是单薄很多,即使是中国最主流的徒步活动领域依然有众多装备类目没有开发出来,而山难可以提供一个特殊的视角去创新。 

这两年,与户外安全相关的装备开始出现,虽然这类装备不会成为市场的主流但是这类装备对于户外产业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对于打算创新的中小户外装备品牌或者作坊都有研究价值。 

2. 户外装备新媒体 

这个严格说不是户外装备,但是这个可能对某些行业人士是非常重要的讯息。中国的户外装备媒体的窗口已经打开,有资本和有远见的人士肯定不会错过这个窗口,事实上我在去年已经在鼓动一些土豪朋友去尝试做装备新媒体。 

中国的户外媒体有三个窗口时期,恰好都让我结结实实的赶上了。 

2000年前第一个窗口,北绿野南磨房就是这么来的 

2006年第二个窗口,8264就是这么来的(同期还有很多网站被PK掉) 

2016年第三个窗口,装备新媒体 

为什么第三个窗口我会强调是装备新媒体,原因在于文章开头 提到的户外行业的发展方向有了变化,无论是绿野还是磨房或者8264这些综合性媒体都是搭乘了奔跑在去社会化户外产业的互联网快车,但是当户外行业回归社会化之后,这些综合性网站的其他功能和属性会被更巨大更方便的媒体逆向稀释掉。只有装备很难被替代和稀释。 

装备新媒体的价值不用我废话,你们这些聪明人一看就明白。至于怎么做可以直接来问我,这里就不细说了! 

3. 轻量化 

在前面的文章中其实已经说过多次,轻量化要真正革命的话除了材料黑科技的出现,只有落脚在“重”,对!你没看错不是“轻”是“重” 。上一个关于强氧的新品发布会的帖子《强氧 O2 X-PAC 跨界包 乱评》里提到的强氧和江工坊的新品里四个关键词: 硬背负,模块化,全防水,轻量化!这里面轻量是最后要考虑的,也是最不应该浪费你精力和时间的地方。设计的重点是在重量上的均衡性而不是过度压缩重量。 极端轻量是逆社会化的,和现在的大趋势刚好相反,不要和趋势为敌就是这个道理! 

我在更早的文章里就预言这种轻量化的发展趋势,是有依据的:首先是轻量化的历史过于悠久,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里看不到变化这本身就说明一种趋势。其次轻量化无论是欧美还是国内的圈子现象十分的严重缺乏足够的包容性。最后,极端轻量化是户外装备里最脆弱的类型,极易被渗透。一个超市易拉罐分分钟做出来的CAT STOVE的效率和商业成品的钛合金酒精炉几乎没啥区别,如果前者深加工一下可能更吸引眼球。有人会说CUBEN总该高大上了吧,是! 但是除去材料本身的原因价格门槛就太高了,短时间不能迅速降低成本的,你猜结果会怎么样?

4.  机器人 

这个是我本人最为担心的事情。作为一枚热爱装备的攻城狮,未来最让我感到迷茫的就是机器人。这里的机器人不是指像变形金刚一样能完成整个装备的制造和设计。这里指的是工业机器人被大规模用于装备模块化部件的加工和生产。 

户外装备没有标准化的一个门槛就是品类太过繁杂。但是随着装备产业的回归社会,装备部件在模块化的趋势下极有可能出现被工业机器人批量生产。 

举个栗子: 

无论多么复杂和拉风的背包设计我都不觉得稀奇,但是当我看到几十年前的背包,如此经典(简陋)的背包居然用的是无缝肩带。 这让我感到一丝不安,只要简单的一条车线即可完成的部件却做成无缝的。无缝工艺本身只是机器生产的一小步,但是这种相对复杂工艺的深入发展很可能会带来装备生产的一次巨变。 

模块化为机器人生产的铺垫完成之后,下面就只是设计层面的问题。那么匠人的发展空间很可能会被大幅度压缩或者转移。 

5.  专业装备和露营装备的分手 

类似攀岩和攀冰这些更加专业的户外装备由于技术门槛较高会有更强的抵抗其它产品渗透的能力,同时专业的户外装备提供了更多的无法复制的用户体验,所以我个人会更加看好专业装备的发展。而传统户外装备(简单的露营装备)被大规模渗透会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快。这些 生产传统户外装备的厂商会面临更加巨大的压力和竞争。 

这两年无论是探路者还是凯拉斯,甚至三夫都在销售上面临增长乏力的困境 。你会觉得是整个经济形势不好造成的,我不否认有这方面的原因,但是这些大而美的品牌商零售商面临的更多是如狼群一样的替代品的蚕食。 

举个栗子: 

越野跑和马拉松市场的突然爆发让户外产业的总量得到快速提升,但是传统装备商从这里并没有获得更多,反而会被越野跑和马拉松装备渗透掉原本的市场。你看看现在这些大热的户外项目的爱好者都穿着什么,用着什么! 

紧接着这些稍微大一些的品牌商就干了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捞偏门。 别人有的我也要有!  你说你一个帐篷品牌你去搞什么冲锋衣去卖,并不是说做帐篷的就不能做冲锋衣,而是你能为你的用户创造什么价值,纯粹是去圈钱去了。这些品牌如果不能转型到专业装备领域,又无法保持自身领域持久的价值创造,最后什么结局,你猜! 

6. 情怀到宅男-户外新生代的崛起 

好吧,现在微信王道!大部分新新人的户外装备观念和动手能力确实让人眼前一亮。他们不太受传统装备知识的束缚,怎么想怎么来,这种土壤很容易催生出奇花异果。 

你看tara的小包做的多好看,调整一下针距做工直接怼上ARCTERYX了。这也是另外一个层面的创新能力。 

过去: 

你为啥在ORG玩?其实因为根本没的选择啊,那个时候玩装备的TNND都是北京人。但是作为中国最早的那拨热爱装备的老人们结婚的结婚的出国的出国。这一拨人有着对装备最质朴的理解和极高的热情,但是他们注定是没有办法对装备和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因为他们就是“装备爱好者”。户外新生代从宅男到理工男,得益于大环境的优势,他们对于更加垂直化的精细装备更有创造力和想象力。 

这种对比即使放在国际化的舞台上也十分的耀眼。欧美户外装备产业的发展已经变的十分缓慢,虽然在规模上和工业设计水平上面我们的差距巨大,但是我们是后来者没有历史积淀(包袱)更容易跳出已有的框框条条。就在打完这段文字,一个朋友发来一个链接,一个主打设计的新的国产睡袋品牌又诞生了。在中国可能一睁眼就能出现一个新的装备品牌,无论其生命力如何,终究预示着一场暴风雨的临近。 

每次微信上看到他们的聚会和互动,我都会十分羡慕,因为未来是属于他们的。 

7. 材料科技与设计 

新技术的推广和普及一直都是有窗口期的,GORE-TEX如果没有早期工业产品的应用,单单户外装备的使用是不足以让这种优秀的材料像今天一样的深入人心。 

我想说的是两点: 

一,新材料的普及明显缺乏动力 

无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类似CUBEN, SPECTRA...更多的是在匠人品牌中得以使用和推广 ,知名品牌在新材料的使用推广上面明显受到屁股思想的影响。不同于上个世纪欧美很多新材料被知名品牌推出之后引发的巨大的连锁效应,从而加速新材料的普及,我们的科技创新反而来自势单力薄的作坊品牌。 

二,装备设计的短板 

如果说材料的普及还可以通过时间和市场来解决,那么装备设计可能是我们发展和进入国际市场的最大的问题。 

中国的户外装备产业发展的太快,过早的进入了国际化的浪潮中。日本在承接了第一波欧美户外装备产业转移之后花了4,50年的时间建立自己独特的产品风格。而我们完全没有这个时间和机会来完善自身。而恰好我们又赶上了整个世界的经济下行以及户外装备行业的瓶颈期。 

很难想象像凯拉斯这样庞大的公司去哪里找到这么多有专业水准的装备设计师,每年还要出那么多新产品,那怎么办呢 ? 你猜! 

上面两点就导致了一个结果:众多匠人品牌或者中小品牌在百花齐放之后无法结出果实充当了后来者的肥料,而大型厂商保守的策略会导致户外装备整个行业的畏缩不前。前者变成了后者的探路石。这是非常不正常的现象,再加上国内版权保护的严重缺失,雪上加霜。 

我们的爱好者看到欧美有很多小而美的品牌很羡慕,但是实际上真正的设计创新依然来自那些顶尖的国际大牌。类似TNF, MHW, ARCTERYX等等。对于作坊品牌来说,产品设计是唯一可以有效抗衡自身缺陷和强大品牌的利器。 

所以对于创业者如果你打算进入这个领域,提升设计水平并做好死在沙滩上的准备。 

8.“胖驴”现象 

先说“胖驴”现象的大背景: 

和欧美正规的户外装备产业相比,中国的装备产业同时有三种不同类型的存在: 正规品牌,外贸余货,山寨品!  

这三种类型产品混合在一起,别说你一个新人或者“装备砖家”,连我这种装备活化石都不一定分得清。 

而“胖驴”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道路:创新式山寨!他把后两者结合起来,不同于粗制滥造的低端山寨品,“胖驴”的装备无论是定价还是品质都有一定的要求。早年TNF之所以让一部分人望而却步的原因是太多山寨TNF装备完全不考虑产品特殊性,做的一塌糊涂,属于“就算我想将就也下不去嘴”的程度。而“胖驴”的产品明显有了价格和品质的门槛,看上去不太糟糕! 

而“胖驴”现象这座冰山的下面是更加庞大的中国出口加工产能的外溢。虽然 “胖驴”卖的是户外装备,但是户外装备只是他的皮,所以 : 鉴于经济下行压力和以“胖驴”为代表的创新式山寨的利润水平 ,我甚至看好他们的发展。而事实上这个类型的产品已然运作了很多年,他们的未来其实并不太受户外这个行业的影响。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