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营地1000万收入 做成万亿产业有点难

业界 7年前
“到2020年,露营地带动的消费规模至少是1万亿”,1月11日,在2016中国露营行业年度盛典上,大会主办方露营天下创始人孙建东做出判断。

近一两年,自驾游的热度持续攀升,从2013年开始自驾游占据旅游总人次比重超越50%,并继续逐年攀升。作为自驾游的天然配套,露营地行业发展空间持续诱发旅游业内业外人士的想象。并且2016年以来,政府部门连续出台露营地发展政策,新的风口似乎正在逐渐浮现。


来源:《2016中国露营地行业报告》

万亿级言之过早

孙建东从事露营行业十一年,曾参与起草2016年11月中央十一部委联合发布的《关于促进自驾车旅居车旅游发展若干意见》,并连续两年举办中国露营行业年度盛典,可谓露营行业的资深专家。关于露营产业规模,他的预测是否可靠呢?

“2020年,露营地数量预计将达1万个,平均每个营地年收入一千万元,一千万元营地预计带动周边1亿元消费”,孙建东解释判断依据。

1万亿是什么概念?最新数据显示,2016年旅游业总收入4.69万亿元,而根据《“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2020年旅游业总收入达到7万亿元。如果孙建东的预期被证实,4年后露营地产业将贡献旅游总收入的1/7。

事实上,旅游总收入统计口径宽泛,游客在旅游过程中一切旅游支出都是旅游收入,涵盖吃住行游娱购等多个要素,能占据1/7份额将是十分庞大的规模。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5年全国2.7万家旅行社,总营业收入4200亿元,在当年旅游总收入中占比约1/10。旅行社数量庞大,同时经营国内外旅游业务,其收入涵盖吃住行游娱购等多项消费,对比之下,露营地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其4年之内贡献旅游总收入1/7的预测不免过于乐观。

单以露营地营业收入计算,其预测同样偏于乐观。1万家营地合计营业收入1000亿元,而国家旅游局统计,2015年其监测的1万家星级饭店营业收入2100亿元,其中客房和餐饮分别贡献924亿元、861亿元。酒店业作为高成熟度行业,产业链完整、分工明确,从规划建设到运营管理再到行业研究、咨询、技术、培训等第三方服务,多年来酒店业各产业环节积累了大批专业人才,但即使如此,纳入国家旅游局监测的1万家星级饭店2015年营收额刚刚突破2000亿元。

而根据《2016中国露营地行业报告》显示,截止到2016年全国建成露营地469个,要实现2020年数量亿万个,年度营收1000亿元,人才缺口如何解决,产业分工配合如何引导,露营地产品和服务标准如何统一,消费市场如何培育和引导。以上种种问题都是露营地面临的挑战,但从目前情况看来,露营地产业似乎并未做好准备,甚至露营是什么,在从业者范围内还未达成共识。

其实,本次露营行业年度盛典的一大主题,就是重新定义露营。孙建东表示:“大部分人对露营的认识是不一样的,理解上也有偏差。露营不是住帐篷或房车,露营是一个户外生活,是自由行时代游客在户外的落脚点和集散地。”

猎户座户外总经理默照也表示:“大家都在问露营到底是什么,直到上台的一刹那我还在想露营到底是什么,我觉得只有把这个搞清楚才有利于行业发展。”

不拼服务拼位置

露营地在国外发达已有超过60年的历史,在美国,1/3的旅游住宿设施、1/3的旅游时间、1/3的旅游土地以露营形式存在。可以说露营地产业是美国旅游业的一大支柱,按照通常的理解,这里面存在大量商机机会和经济价值,但有趣的是,美国的露营地约70%由政府投资建设,再委托给商业公司负责运营,营地本身属公益事业。

不少欧洲国家的情况也类似。而中国的露营地产业显然要走上独特的道路,政府负责政策护航,投资、建设、运营由市场自行完成。

脱离公共服务属性、纯粹市场行为,是中国露营地最大的特点。这样的特点导致露营地和旅游景区较为类似,自然资源禀赋几乎决定成败,目前盈利良好营地也大部分依托自然资源优势。

“中美两国消费习惯、休假制度、旅游淡旺季等各种因素的不同,决定了二者的露营产业不具可比性”,在露营行业年度盛典上,上海蜗窝房车营地总经理王琪表示,“一个成功的营地首先要依托非常良好的地理位置。”

四川318自驾游营地是国内发展较快的露营地公司,2007年正式成立,目前已经开展连锁化经营,旗下已投入运营大中型露营地13个,还有17个处于试营业阶段。其制定“三年发展规划”:未来3年,该公司将使自建营地增至51个,加盟营地达到101个,逐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自驾游房车营地连锁布局。

四川318成功一大关键在于其依托国内最火热的自驾线路,川藏线318国道。这条线路为四川318带去源源不断的客流。四川318自驾游营地董事长助理郝亮透露其选址秘诀:我们选址的地方都是游客非常愿意来的,哪怕只有1%的人在这个时段选择这个地方,也能很好满足我们的需求量,所以318的布局也是围绕这个来的。”

但川藏线这样适合做营地的资源十分稀缺。GOWO连锁营地品牌董事长王渝波表达了这样的观点:“中国的露营地刚刚开始发展到现在也不过几年的时间,这几年时间是最大的机遇,我们是第一轮玩家,可以选择到更好的资源,更适合做营地的地块。”

事实上,依靠自然资源优势无法撑起露营地产业的大理想,部分营地开始尝试往近郊,城市休闲方向发展,但如何打造有足够吸引力的产品和服务,如何引导培育市场,如何解决周一至周四的客流不足问题,目前还仍没有脱颖而出的露营地能给出回答。华东师大房车研究中心主任符全胜表示:“怎么提供良好的服务,这是接下来的难点。”

孙建东将露营地定义为沟通城市和自然的桥梁,高达22亿人次的自驾游客也让露营地从业者们纷纷燃起雄心,但露营地作为非标旅游产品,想要高速扩张具备较大难度。能否打造出自然条件依赖度较低的城市近郊休闲露营地模板,是露营地能否成为万亿产业的关键。显然,在目前产业链各环节还不完善的情况下,还有较长的路要走。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