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希望能骑行到西藏,骑行到珠峰。”这是南宁市民林志初的一个梦想。2011年5月,林志初和另外10名市民一起,开始了骑行西藏的征途。在历时31天的“磨难”之后,61岁的林志初、60岁的王旭、58岁的杨景兰、50岁的周大洲以及28岁的赵增坚终于实现了他们的愿望,到达珠峰大本营。
6月24日、25日,受访时,回想起这段骑行时光,他们说收获颇多。
足足准备了3年
林志初是南宁市冬泳协会自行车队一名队员。在车队中,骑行至西藏是很多人的梦想。今年5月,经过集体商讨,林志初等人决定启动前往西藏的骑行之旅,将多年的愿望化为现实。骑行队伍最终确定为11人,七男四女,年龄最大的62岁,最小的28岁,平均年龄51.5岁。林志初是这支队伍的主要负责人。
“2009年,我和王旭、赵增坚等人曾从南宁骑行到云南香格里拉。而为了这次骑行,我准备了3年,锻炼身体,增强体质,磨练意志。”林志初说,他搜集了92个队伍骑行西藏的资料,总结得失,“充分借鉴别人的经验,我们骑行时就可以减少不必要的麻烦”。
其他10名队员也像林志初一样,从身体、心理等方面做好了充分准备。5月4日,他们从南宁坐火车到云南丽江。经过一番休整之后,5月8日,真正的骑行开始了——从丽江启程,沿着滇藏公路向西藏出发。
贪恋美景误行程
11人纵向排成一字形,一踩一踏之间,西藏之旅按照他们预订的计划进行着。开头几天非常顺利,但5月12日,他们遇到了第一个严峻的考验——翻过海拔4000多米的白马雪山,然后到达一座县城。
“在白马雪山上,看到眼前的美景,我们非常兴奋,大家争先恐后地拍照留念。”林志初说,包括他在内的4名队员由于“贪恋”美景,骑行速度放缓,结果掉了队。“天黑时,刮起了八九级的大风,骑行非常艰难,半小时才骑了一公里”。
先头的7名队员按照预先制定的计划,在天黑前到达了县城。拖后的4名队员因为天黑不得不停下来,在路边找一户人家借宿,第二天一早赶赴与“先头部队”会合。林志初说:“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我们太自信了,以为凭借着自己的骑行速度能按时到达目的地,不料因为欣赏美景耽误了时间。”
缺氧气不缺志气
“在整个骑行过程中,我们一共翻过16座海拔4000米以上的雪山。”队员王旭说,为了体验踩单车旅行的苦与乐,一路上,他们都坚持骑行或下车推行,即便是速度很慢,大家都没有选择乘坐其他交通工具。他们在途中见到,有些骑行者,包括一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遇到雪山道路,往往是坐车通过。
高山上缺氧,队员普遍感觉到胸闷、头痛、四肢无力等症状。“我们都挺过去了,没有一个人打退堂鼓。”王旭说,凭借着顽强的意志,他们征服了一座又一座雪山,“我们有意志,不缺少志气”。
这支队伍中年龄最大的是62岁的老金,他坚持骑行到拉萨。58岁的队员杨景兰也很坚强,她在途中被大风吹倒在地,爬起来继续骑行。
藏族同胞真诚热情
由于队员的平均年龄相对偏大,与其他骑行者相比,这支队伍就显得与众不同,因此也备受关注。很多人认为,长途骑行是年轻人的“特权”,没想到林志初等人也能骑行如此之远。有路人感叹,这支骑行队伍真是“老而弥坚”。
“一路上,不断有人和我们打招呼。他们向我们挥手,或者放慢车速,向我们伸出大拇指。”杨景兰说,休息时,一些陌生的路人还给他们送来饮料、苹果、馒头等,“有一次在饭店里用餐,两名去西藏游玩的年轻人听说了我们事,感到很吃惊,结账时,他们抢着为我们埋单。这让我们也很感动”。
值得一提的是,队员们都深深地感受到藏族同胞的热情好客。“有天晚上,我们有4名队员借宿在一藏族老乡家。他们家里是一对姐弟,因为语言不通,大家都听不懂对方在说什么,但他们总能明白我们的意思。”杨景兰说,这对藏族姐弟非常真诚和热情,拿出家中最好吃的东西,还铺开被褥让队员休息。
团队协作相互照应
骑行到第7天,还差40多公里进入西藏界。队员阿凤因为比较兴奋,在一段很陡的下坡路上跌倒受伤,不得不乘车返回。阿凤感到非常遗憾,没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6月2日,剩下的10名队员顺利到达拉萨。休整一天后,其中的5人意犹未尽,表示要继续骑行到珠峰大本营。另外5名队员决定在拉萨游玩后返回南宁。
6月4日,林志初等5人,四男一女,从拉萨向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进军,这段路程共710公里。9天后,5人抵达目的地。林志初说:“来到珠峰大本营的那一刻,我们非常激动,言辞难以形容。”
6月23日,林志初等人乘车回到南宁。至此,整个行程历时50天,其中骑行31天,林志初等5人都骑行了2562公里。
林志初说,在骑行中,人的意志、志气与毅力至关重要,不仅要战胜环境,还要战胜自己。另外,要发扬团队协作的精神,在途中相互照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