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大商场趋于饱和 调整是发展的必然

业界 12年前

  据《东方早报》报道,日月光、悦达881、南京西路818广场、大悦城,近年上海新冒出的一些综合性百货或多或少都面临着“商业培育期”的阵痛。在上海市商业经济研究中心、市商业信息中心主任齐晓斋教授看来,与上世纪90年代南京路精品商厦一开就火的时代相比,如今的上海商业大环境已经改变,一年一小调、三年一大调势在必行。

  齐晓斋说,上世纪90年代上海商业网点严重不足,除了第一百货、华联、食品一店、时装公司等四大商场外,南京路近40年没建新商场,精品商厦(位于新世界对面,后来拆除变为下沉式广场)弥补了高档商品缺乏的空白,因此一炮走红。

  从上世纪90年代起,结合旧区改造和引进商业外资,上海一下子冒出了八佰伴、东方商厦、曼克顿等大型百货商场,弥补了百货网点的不足,基本上开一家成一家,把“历史欠账”基本还清。

  但是现在的大环境不同了,大型购物中心、百货商场、大卖场和专业卖场供求基本平衡,虽然还不能说上海大型商业已经饱和,但发展难度相对过去明显加大,一方面是市中心繁华地段的成熟商业一铺难求、租金吓人,一方面却是偏一些的新建商场招商难、招不满。

  对于日月光调整首选餐饮入手的做法,齐晓斋表示,现在上海消费者的购买习惯越来越倾向于即兴随机购买,同质化的商场单纯靠购物不一定能吸引消费者。所谓民以食为天,餐饮容易聚集人气,新开商场做餐饮吸引周边客源方向是对的。

  不过齐晓斋表示,餐饮的租金贡献率低于百货,因为多数餐饮品牌只做午晚二市,所以商场在结构调整时一定要掌握好比例,待商场人气上来了可以再增加百货类比例。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