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北航大学登山队透明梦柯东峰攀登报告

登山 12年前
2012年暑假,20名怀揣梦想的北航学生组成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凯乐石登山队前往甘肃透明梦柯进行攀登活动,历经坎坷,最终有3名队员登顶。

一、山峰简介

透明梦柯冰川位于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祁连山区大雪山北坡老虎沟内,长10.1公里,面积21.9平方公里,是祁连山区最大的山谷冰川。老虎沟地区共有冰川44条,透明梦柯冰川是其12号冰川,相当于新疆一号冰川的十倍大。此次攀登活动选择祁连山区大雪山段的大雪山东峰(5483米),是祁连山北端最高的山体。透明梦柯冰川地势平缓,人员容易进入、攀登。冰川末端海拔4260米,最高峰海拔5483米。该冰川坡度较平缓,粒雪区最大坡度数26度,没有雪崩危害。承受力大、安全性高是其显著的特征。具有稳定性冰川的特征。由于大雪山地处西北气流直下的要冲,高山降水丰富。

二、进、出山路线

半脊透明梦柯东峰距敦煌百余公里,距离柳园站也不是很远,从石包城出发5小时左右可以到达大本营,大本营各方面条件不错,有石包城自然保护站。

今年考虑到我们需要在敦煌买很多物资,加上联系的车辆,人员都在敦煌,我们先乘坐火车到达兰州,然后经由兰州转车到达敦煌。敦煌之后所有物资和先遣队乘坐我们在敦煌租用的一辆越野卡车直接到达大本营,其余人员先坐敦煌到瓜州的班车,然后可以坐瓜州到石包城的班车,并租用班车到达距离大本营6公里处的大桥,由于大桥被洪水冲断,正在修理,之后由租用的越野卡车将我们带至的冰川末端大本营,如果路修好之后可以直接由车送至大本营,有简易公路联通。石包城之前都有公路,比较好走。后边的简易公路比较难走,车速很低。

出山时由于车出现问题,耽误了时间,直接由越野卡车连车带人一起带至瓜州到敦煌的路口,再联系租了一辆班车,将所有人员运送至敦煌,物资由卡车带回。之后包车从敦煌到柳州,再坐T70,直接回北京西。

三、天气情况

大雪山天气气候决定于地方性的大气环流情况和高山地形特点。从而天气气候的日变化特别明显,冬干夏湿,夏季多云雨,冬季云少而天气晴朗。因为大冰川对水气的贡献。大雪山常是附近坏天气中的最坏天气。今年雨水较多,晴天比较少。

2012.7.16星期一晴、阴

2012.7.17星期二晴、阴、雨

2012.7.18星期三阴、晴、雪

2012.7.19星期四晴、冰雹

2012.7.20星期五雪

2012.7.21星期六晴

2012.7.22星期天雪、晴

四、队伍组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凯乐石"登山队共有20名队员(包括队长1名,攀登队长1名,后勤队长1名),再加两名由四川省登山协会聘请的教练,一名由甘肃省登山协会指派的联络官,留守本营的卡车司机,一共24人。队员全部来自北航凌峰社注册会员,其中有登山经验的队员9人,新队员11人,全部参加过凌峰社组织的冬季冰雪技术训练,所有人经过3个多月的集中训练和培训。

五、攀登路线

本次攀登我们选择了大雪山西北山脊路线,由于是夏季,积雪融化严重,岩石裸露,碎石路段较多。


整体路线

本营(4120米):今年的本营在中途换了一次,第一天我们选择了大本营1处为本营,这里是一块平整的碎石地,旁边有景区的垃圾筒,还有一个厕所,水源也只有50米,很方便,但是这里旁边有个山体,不时的滚落碎石,虽然离营地有近二十米的距离,但是考虑到潜在的危险,我们还是放弃了这个方便的本营,后来挪到冰川观测站旁边的一块草甸上,这里睡着会舒服很多,但是比较潮湿。水源也比较远,差不多200米以上,但是这里有突发状况可以求助观测站,不过观测站里有恶犬,需小心。


本营1

大雪山区域夏季雨水很多,需要在营帐周围挖排水沟,但不需要很大,营地帐防水,今年的帐篷上面有几处破口,之后的雨水直接导致大帐无法使用。旁边观测站的人员经常上冰川,对于路线非常熟悉,我们今年刚开始交流不够,了解到得信息不多,给攀爬带了了很多不确定性,大大增加了难度。以后到得队伍一定要多交流,在上山之前拿到最详细的第一手资料,避免无用功。

本营到换鞋处(4310米):本营2到本营1处是一段沙石铺成的简易公路,很好辨认,从本营2到换鞋处切着旁边的山体前进,是一段很难走的碎石,由于旁边山体风化严重,很不稳定,碎石多,有滑坡危险,一定要佩戴头盔快速通过。之后就会到达冰川末端,从这里开始,需要穿冰爪。

换鞋处到C1(4750米):换鞋处到C1,前半部分路一直是冰川,上面几乎没有雪,夏季冰川融化,表层的冰不平整,行走比较艰难,要注意不要崴脚,表层还有流水,注意不要弄湿鞋子,途中还有一个很大的裂缝,宽1.2米左右,深8米,需要修路做保护,轻装都可以跳过去,不用梯子。后半段全是积雪区,积雪超过20厘米,这段路比较熬人,由3个大雪坡构成,呈台阶状,上了一看的到的雪坡,却发现后面还有一个,连续三个很是折磨人。


看的到的是第一个大雪坡

从第二个雪坡开始,就开始出现暗裂缝,这里必须相当注意,需要有人在前边探修路,其他人需要结组,我们当时天色比较晚,我和两个教练结组在前边探路,裂缝也不大,所以让其他队员踩着我们的脚印前进,当我们上到第三个雪坡顶上的时候,遇到一个比较大的裂缝,这已经是第七个了。教练开始在这里铺设路绳做保护,与此同时雪面下的冰开始发出不稳定的声音,做好保护后,为了保证安全,全队下撤到雪坡下变平地上,并在这里扎营,作为C1,此时已经是晚上8点了,从早上九点多出发,我们已经走了十个多小时了,中间出了短时间的休息,简单的行动食品,还有有限的水,体力消耗相当严重。晚上和教练商量之后决定第二天早上3点起床,4点出发冲顶。

换鞋处到C1出了要注意脚下的暗裂缝之外,没有什么技术难度,坡度比较缓,海拔上升不高,但是路程比较长,相当消耗体力。裂缝除了比较宽的需要做保护点以外,其他的只需要让其露出,直接跨越就好,即使掉进去也不会很危险。

C1营地可以再往前推进到山脚下,会比较好,在冰原上,夜间的风比较大,扎帐篷的时候需要注意,我,们扎营的而当晚凌晨,突然刮起一阵暴风雪,风还是很大的。

C1到顶峰(5483米):顶峰是透明梦柯大雪山的最高峰,海拔5483米,在山下我们只能看到假顶,到达假顶后再沿宽阔的雪脊向南前行约200米,就登上了东峰顶峰。顶峰为混圆的小雪包,西面有一小片碎东部是悬空的大雪檐。在顶峰可以一览梦柯冰川全貌。

从C1出发,刚开始还是平坦的雪地,有一段路程有10厘米左右的积水,通过需要注意,尽量不要让鞋子进水。刚开始一直往南走,在上一个雪坡之后开始向东走,一直到达山下碎石坡。这段路上除了昨天发现的那个大裂缝之外还遇到一个小裂缝,需要注意,最好结组前进。


最后一个雪坡

碎石坡开始就要沿着山脊上升,路线很清晰,但是这段路海拔上升快,坡度比较陡。路线上夹杂着碎石坡和雪坡,其中坡度比较大的几段碎石坡需要修路,假顶之后的刃脊,也需要修路,此处还是比较危险,旁边就是超过70度的雪坡。要按照地形,选择较容易、安全的路线,碎石坡要特别注意上方滚落的碎石,行走时要小心,拉开距离。


山脊

碎石坡俯瞰我们走过的路

六、攀登日程

时间

7.16先遣队提前和装备抵达大本营,建立营地,大部队于晚上到达

7.178名队员和2名教练运输部分物资到物资存放点,侦查登顶路线;其余将营地由本营1挪至本营2位置(观测站),休整营地

7.186名队员和2名教练运输部分物资到物资存放点;身体不适人员营地休整,大部分人员适应性行走至裂缝处

7.19除身体不适队员,其余队员和教练推进至C1营地,建立营地,宿C1

7.20全部人员冲顶并返回C1,宿C1

7.21所有人员下撤返回本营,撤C1营地

7.22拆营,返回敦煌

七、攀登总结

路线方面:本营到山脚下路线很长,比较耗费体力,建议设两个营地,节省体力,提高登顶率。后半程还有很多暗裂缝,一定要注意安全,最好结组前进。由于夏季冰雪融化,加上西北山脊本身碎石就多,行走时一定要小心落石,上面几段路还比较陡,需要修路。下山后和观测站的工作人员交流发现,我们最后其实走错路了,从冰川末端开始我们一直靠着冰川的右端也就是西边前进,其实如果从冰川末端开始,就从左半边(东),前进,我们一路上不会遇到那个很宽的明裂缝,走雪坡的长度也会大大缩短,那些暗裂缝的数量也会大大减少。


蓝色路线为正确路线

如果路线正确,队员体力都比较好,行走7-8个小时队员应该都能到达山脚下的C1营地(绿色标注处),如果队员体力一般的话建议设立C2营地在山脚下,C1营地可以提前到大裂缝过后的一块裸露岩山上,此地地势还比较平坦。

日程安排:今年的攀登计划由于中途的变化,时间受制于经费和队员时间安排,压缩的比较厉害,也造成很多不便。如果时间允许的话还是多安排点时间在山里比较好。

第一天:一组人员运输部分物资到C1附近,同时侦查一下路线,有了清晰的路线才能保证后面的活动顺利。其余人员在本营附近适应,休整营地。如果营地一次性建好的话,休整的人员可以往高海拔走走,进行一些适应性训练。

第二天:一组昨天适应的比较好的人员组成运输组,继续往上运部分物资。其余人员适应性行走训练。一般两天的适应高海拔,绝大部分人都能够恢复体力,适应高度,这时候就可以考虑正式的攀登了。

今年因为路线清晰,技术难度低(事实上也不低)我们采用大队集体推进的方式攀登,实践证明这样的方式不太适合体力不均的大队伍,几乎所有人都没有这座山的攀爬经验也是很关键的因素。这就要求我们还是需要将队伍按照传统分为ABC三组,分组攀爬。

我们只用了两天时间攀爬、冲顶,这样的安排还是很紧张,第三天到达C1,第四天冲顶并撤回C1,第五天就返回本营,第六天撤营出山。整个时间安排的很紧张,不利于队伍的休息,体力消耗比较严重。在山脚设立C2还是很有必要的,再把C1往下挪,从本营出发,能7个小时到达为宜。

队伍分为三组后可以合理安排时间,让大家对高海拔都有个适应,行走过程中不必负担过重的物资,有利于体力保存。山里的时间安排在11天左右比较合适,两天适应,3天运输物资,建立C1、C2营地,三天冲顶,一天下撤到本营,然后可以按照实际安排训练或者出山。

关于训练:今年的训练计划做的还饱满的,出发前大家的体能训练还是很到位,此处忽视计划变更带来的等待期。但是忽视了部分假期和周末的不可靠性,导致最后的技术训练和安全培训偏少,这点在山上的表现尤为明显,队员对装备使用的生疏,安全意识不够高,命令执行的不及时。最后导致有人卡在路绳上无法上升,有人出现滑坠,还没有采用正确方法制动、等待安全救援,幸好雪比较松软,没有造成损失。

训练这点上,今年的三位组长都要检讨,尤其是我这个攀登队长。以后的队伍建议选择有经验的人当攀登队长,前期训练,技术和安全的比例一定要增加,多看一些山难电影有利于培养大家的安全意识。技术训练不能因条件不好就缩水,创造条件也要上。结组、滑坠制动、路绳跟攀等一定要保证大家都非常熟悉,要熟悉每件装备的使用方法,这个希望有经验的老队员写一些技术总结,留下经验。

这些都是今年遇到问题之后的经验教训,希望对以后的队伍有所帮助,大家才是我们社团,我们登山队进步的后盾。

责任编辑:玄天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