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驴看户外之MHW:创新vs保守?奋前vs停滞?

业界 11年前
MHW:装备天下、户外品牌俱乐部版版主(2005年4月19日注册)
年龄 :29岁     职业:设计管理、设计研究
爱好:跑跑小步、骑骑小车、听听小歌、拍拍小照
 

以下为采访录MHW观点:
 
“创新”这个词,火爆得耳朵都已起茧。CCTV天天播,各行各业都在说。而我作为一个设计领域的从业者,别无所长之时也只能聊聊现在户外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对其缺失感到忧虑,也对其未来充满信心。权当抛砖,希望引玉。


看得出每年新品的差别吗?

多重因素令户外产品“千人一面”

商场里千篇一律的冲锋衣,功能接近的户外鞋,设计大同小异的背包,让消费者感到乏味,他们往往埋怨是品牌商彼此抄袭,或者设计师的头脑僵化。而实际上社会大环境缺少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消费者对原创设计的追求和欣赏、投资人对设计环节的投入产出比不了解等都是造成现在这种“没有设计”状态的原因。

目前,国内的户外产品,从品牌原生的角度可以分两个方面,国内品牌自主推进的产品和代理商代理的国际品牌产品。国内品牌商里,一些传统较大品牌,其着眼点更关注盈利,客户群定位主要集中在主流渠道市场。由于消费者普遍对设计的判断力不够,造成了这些国内大品牌在产品和创新方面的前进脚步并不明显。反之,一些小品牌,因为客户群体较小,产品方向也就更明确。从而更容易推出一些令人眼睛一亮的产品。例如:华巍今年的产品大量采用10D的面料和900蓬松度的羽绒,就取得了不错的市场反响。而代理商所代理的国际品牌产品,大多数因为外方对品牌规划的限制或者对中国市场的不了解,同时也有代理商与外方配合度的问题,造成代理品牌更多的关注销售而非设计。这时,如果代理商没有更好的充当国外品牌商的眼睛和耳朵的话,他们的产品即使很好也有可能水土不服。
 
加之国内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法规制度尚存在缺失,且普通消费者不会像从业者那样专注于产品设计是否原创,很难判断哪些是抄袭的。所以,我觉得短期内很难有本质意义的改善。只有进一步完善法规制度建设、增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可操作性;同时以舆论监督加强引导品牌商、制造商自身企业道德建设,从这两方面入手,循序渐进地改善产业整体大环境才是长久之计。
 


莫比乌斯圈

跳出“有产品没设计”的怪圈
 
一个好的设计管理者,需要了解从消费者到设计到生产甚至到推广全线的信息和知识。现在有些国内品牌或者在国内销售的品牌已经开始炒作“设计师”的概念了,例如聘请国际设计师。我觉得这可以理解为中国市场已经开始逐渐意识到了设计的重要性。
 
不过也有些品牌出现了设计师来头不小,但产品依然差强人意的情况。原因可能有很多:调研有误、设计师水平失常、上下游沟通不畅、推广无力等等。
 
在一些对设计理解得更成熟的行业,普遍会在研发流程中加入更多的环节来减小最终产品失败的可能,提高成功率。例如设计研究、项目管理、用户体验(不同行业对这些环节的称呼可能略有差异)等等。简而言之,由一群在各自领域都很专业的人组成一个覆盖更全面的团队,共同完成产品开发的整个过程。而不是现在常见的一两名设计师打天下的简单模式。不过,实际操做起来并不简单,因为这往往是在挑战一家公司已有的构架和流程。
据我了解,现在已经有国内品牌开始了这方面的改变,虽然仍然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不过其中一些已经从中获益初见效果。
 
回顾12看13
 
说到对2012年的国内产品的印象,几个圈内很有名的品牌都有不错的新品推出:强氧的小包、华巍的羽绒和帐篷、Fenix新推出的自行车灯、火枫的超轻炉头等等,都可以说是2012年国内品牌里做的比较很有意思的单品。
 
可惜这些都还只是单品。谈及品牌,就不是单纯的产品设计或者自主创新层面上的问题了,更多的还在品牌规划和推广。就好比我们记住汽车,往往是它的品牌,而非它的型号;知道始祖鸟、TNF品牌的人远比细数品牌里各种款式的人多得多。这差不多是国内品牌里和设计一样缺少整体规划的一块短板。对一家公司来说,一个完善的品牌规划,比几款单品的畅销更重要。
 
2013年,受国内经济大环境影响,企业想得更多的是如何生存,形而上的东西必然往后排。但反过来想,如果对公司进行长远规划,能利用这个相对平缓的时期,花些时间理清公司的方向和品牌的目标,组建一个积极可靠的团队会让今后少走很多弯路。
 
期待在新的一年里,国货当自强,有更多有创意的产品在8264装备栏目上亮相,更多的驴友在“装备天下”子版块畅所欲言。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