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仿鞋风光依旧 企业缺乏创新 市场少监管机制

业界 11年前

每年,在过“3.15”之后,总会有一段时间,让我们去审视周围已经司空见惯的一些东西。高仿鞋,这个词本身就充满矛盾,模糊了真与假的界限。在2011年2月21日,阿里巴巴曾宣布,2010年该公司1107名“中国供应商”因涉嫌欺诈被终止服务,CEO卫哲、COO李旭晖为此引咎辞职。这场风波曾经把莆田高仿鞋推到风口浪尖。时隔两年,电商让它更畅销了,当很低的折扣的耐克限量款篮球鞋出现时,你心里明白这百分之百是“高仿鞋”。
 
怎样分辨高仿鞋?很遗憾,一位做了20多年体育用品的资深人士,拿到一双高仿鞋时,只是从价格上感觉到有问题,真的分辨出来,是依靠拿真品做对比。作为普通消费者,你会拿着一双真鞋,再去买一双吗?
 
怎么才能做“高仿鞋”?偷技术,找图纸?你OUT了,这些原始的手段已过时了。中国作为世界工厂,原料、技术甚至核心技术已经不是问题。多年的操作,使成熟的高仿团队有能力通过广告片,就能判断出所采用的技术和材料,并赶在厂家推出新品之前将产品推出市场。
 
莆田的仿鞋产业已存在近30年,最近几年的打假反而让他们扬名天下。在这里,主要是高仿耐克等体育品牌。不仅有板鞋、跑鞋等技术含量较低的品类,制作工艺复杂的篮球鞋同样以假乱真,这里的制假工艺已经非常成熟。目前莆田高仿鞋产业的客户不仅来自国内,美国和俄罗斯已经成为其最大的外销客户,据莆田业内人士估算,这一产业的内外销比例约为1 : 1。
 
有技术,为什么不能成为自己的品牌?缺乏创新能力是根本原因。莆田的高仿鞋产业经过将近10年的摸索才学会了耐克上世纪90年代的技术,然后通过反复的生产加工来熟练这一过程,期间并没有任何自主创新的因素。建立品牌则需要差异化的创新能力,高仿商家一旦被挂上品牌的帽子,其最擅长的模仿能力将无法施展,因为做品牌带来的知识产权保护将限制他们肆无忌惮的抄袭,而从无到有开拓一个自主核心技术并非其优势所在。
 
这些中国制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除了企业本身沉迷于眼前的利润,缺乏严厉的监管机制也是主要原因。以往所说的“缺一罚十”、“假一罚百”远远不能和所得利润相比拟。更何况,这些高仿品销售时,通常已经暗示自己的“身世”,消费者往往也不去追究这些。在欧美国家,由于作假风险很高,违法成本太高,这样的情况。以美国为例,专业详细的立法,加上数量世界第一的美国律师。一旦有消费者起诉商家销售假冒伪劣产品,马上会有律师免费为消费者打官司的,只在官司打赢后,收取一定比例的赔偿金作为佣金。事实上,在法律支持下,消费者一旦买到假货,投诉商家一投一个准,商家轻则赔钱,重则坐牢收监。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