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陆地搜救面临新挑战 协调运作亟待增强

户外 11年前
在全国面积最大、陆地国境线最长的省区新疆,“户外运动者的天堂”和“特种旅游大区”的声名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徒步爱好者和野外探险者。新疆又属于自然灾害多发区,融雪型洪水、山体滑坡等灾害频繁发生,灾害事故几率无形中增高,陆地搜救工作面临着新压力和新挑战。

搜救队伍力量薄弱

新疆红十字蓝天救援队在新疆全区设有4个分队,救援队中不少队员对新疆的众多艰险徒步线路很熟悉,但新疆红十字蓝天救援队队长安少华深切感受到,他们的搜救力量仍十分薄弱。一方面,新疆还有很多区域缺少民间搜救队伍;另一方面,作为纯公益组织,他们不愿掺杂任何商业因素,结果是没有得到过一分钱社会捐助。一切费用靠会员自理,培训和装备情况可想而知。

“还有一个问题,突然接到搜救的消息,可以出动的队员太少。”据伊犁分队联络官唐旻星介绍,“伊犁红十字蓝天救援队有43名队员,能立即出动的只有三分之一。有些队员在单位上班,不能撂下手头工作,能立即出动的多为私营企业主和个体户。”

谈到民间搜救队伍的现状,新疆古道探险有限公司总经理于仲涛直言不讳:人专业,器材不专业;热情高,训练少。单凭热情而赤手空拳的搜救队伍,一定起不到救援作用。

即使政府组建的搜救队伍,也承认新疆搜救队伍力量的薄弱。在户外遇险救援电话旁值班的新疆户外运动救援队管理中心副主任金英杰告诉记者,新疆户外运动救援队是自治区体育局组建的一支官方搜救队,只有15名成员,繁忙时人员不足,需要从民间搜救队选拔优秀队员来增援。这支队伍主要是针对高山救援,低山救援还要依赖民间搜救队。另外,官方搜救队也并不是无所不能,比如,在目前国家救援体系尚不完善的现状下,没有专业的直升机和驾驶员,租用直升机救援每小时需要6万元,调飞机还需要一定的手续和时间。

协调运作亟待增强

于仲涛是新疆知名探险家,参与过多种复杂地形条件下的救援保障工作。一次登山时发生塌方,消防队员迅速赶到,但没有登山经验和绳索,只能等待登山救援队的到来。因此,他认为,搜救工作应是政府、民间和企业的三方合作,这样才能整合力量。

“要有统一的救援电话号码,统一的信息系统。很多人不管遇到什么危险,乱打119,这让消防队员很被动。如果有统一响应、统一指挥的救援体系,根据什么样的险情、什么样的地理条件,需要上什么样的专业队伍,救援工作便能有序、高效进行。”于仲涛说。

安少华总结道,此次赴芦山救援,政府巨大的救援力量在山外发挥了作用,民间搜救队伍在山内发挥了作用。

在自然灾害发生频率较高的新疆伊犁州,伊犁州民政局、地震局和消防局对伊犁红十字蓝天救援队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在当地去年6月30日地震灾害和7月31日山体滑坡事故中,政府和民间救援队伍互相协作,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唐旻星认为,民间救援志愿者的身份需要进一步认定,以便在突发事故中迅速出动。

至于在整体搜救中,需要怎样整合力量?接受采访的几位搜救队员建议,政府对于民间搜救组织的管理,应像管理民兵一样,形成定期训练机制,平时让这些搜救队员忙各自的本职工作,但接到指令后能迅速投入应急救援。如今,民间搜救队伍的搜救经验越来越丰富,但缺乏资金和设备,对于一些新型设备不会使用。政府如果完善对民间搜救队的指挥、分工、培训及交通保障等工作,遇到紧急情况下的搜救任务,一定会因多支队伍的相互配合打出“漂亮仗”。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