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登山步道地方标准拟出台 11条总长900公里

户外 11年前
如今越来越多的户外爱好者和普通健身者迷上了亲近自然的登山运动。为了迎合旅游以及户外运动,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兴建登山健身步道(以登山为基本方式,在山地上修建的、以健身为目的的步道)的风潮。北京市质监局就“登山健身步道设置与运维”地方标准向社会征求意见。

这份涉及登山步道选址、环保、移动信号覆盖和报警点设置等全方位的标准,也是全国首个地方性的登山步道标准。这将为更多人更安全地从事登山活动提供条件,同时也将为登山步道的修建确立更全面和科学的范本。

国内首例地方标准

随着户外运动这些年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有条件的地方也开始发展登山户外运动。登山作为一项适合广泛人群的健身运动也赢得了更多人的喜爱。为了发展旅游和户外运动,不少地方政府开始在景观山区兴建登山步道。

根据全国登山协会的统计,截至去年12月,全国已有11条建成的国家级登山步道,线路总长900公里,而重庆、山西、河北、广西、湖北、浙江、内蒙古等多地都有地方登山步道。

北京周边山林众多也让登山成为不少北京人热衷的健身运动。在原有的登山步道基础上,北京市计划今年再建设208公里登山步道。面对数量呈几何级增长的登山健身爱好者,如何科学规范登山步道也成为关键的配套环节。

作为全国首例登山步道的地方标准,北京市的“登山健身步道设置与运维”地方标准规定,登山步道宜选择在山地资源丰富、生态资源良好的地区,以及人口稠密的中心城市周边1.5-3小时车程内。步道应对危险地段着重警示,设立巡查制度。巡查人员应定期对登山步道路面路基状况、重要公共设施及灾害防救设施设备等进行检查、维护,使其处于良好状态。定期对步道进行自然灾害危险度分析及灾害实况模拟,并加以改善。

此外,标准还特意强调登山步道应尽可能设置在移动电话信号覆盖区域。步道内沿途的标识系统、景观小品等基础设施应进行统一编号,帮助登山者在求援时能准确定位。

在北京拟将出台的这则登山步道标准中,特别强调了报警点的设置。步道上的报警点应设立在路况复杂、易迷失区域相对制高点的易于观测位置。各报警点之间不应超过1小时(或5000米)路程。同时标准规定了报警点有求助电话、线路指示信息等,为安全起见还要求在接待站配备医疗救护器材药品,建立医疗救护点。

惠及发展步道经济

事实上,不少户外人都在关注这则首创性的地方登山步道标准,上海登山协会副秘书长徐超就是其中之一。

尽管上海因为城市资源和地形限制,本地的登山步道并不多,但不少户外爱好者还是会去周边城市进行登山活动。“事实上,这项地方标准的出台更多的是它的借鉴意义。”徐超坦言,如今越来越多的地方建设登山步道,方便大众登山健身和户外探险,但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因为登山步道科学含量、专业性都较高,并且涉及环保、旅游等方面,事实上不科学的登山步道反而会破坏这项运动本身的魅力。”

的确,近年来随着户外登山活动的增多,不少登山路线的环境保护也成为问题。“一方面,一些登山者的素质还不高,在登山过程中随意丢弃垃圾;另一方面登山步道设计不科学,没有综合考量人与自然的结合,反而违背了登山这项与自然高度结合的运动真谛。”徐超举了个例子,不少地方修建登山步道,并没有考虑环保,步道大都是硬化的(简单的水泥台阶),这不但破坏山地自然环境,同样也容易对登山健身者的膝盖造成损伤,“北京的登山步道标准就明确了登山步道要尽可能保持原始环境状态,以原地土石道为主要道路类型,辅以木栈道、砾石道等。同时,禁止破坏自然环境,休息区、厕所和垃圾等都要符合环保。”

尽可能科学和贴近环保的地方标准也让徐超看到了推向全国的可能,“北京的尝试可以推向全国,让各地在推广登山步道、发展步道经济的同时尽可能保护好环境和自然。”

事实上,2009年开通的国家级登山步道宁海国家登山健身步道从设计开始就科学规范地遵循了安全、环保、科学的理念。“这个效果非常明显,越来越多的资深驴友也愿意去宁海登山,因为科学的设计和自然环境的结合让它更具登山探险的吸引力。”在徐超眼里,北京的登山步道地方标准将让更多城市更合理地规划登山步道,一方面让运动更加普及安全,同时也让更多地方政府惠及科学环保的步道带来的步道经济。“一条科学性、环保性兼具的登山步道能够为当地政府带来不少经济效益。”

的确,以宁海登山步道为例,2012年前三季度,宁海县乡村游共接待游客达330万人次,其中,登山健身游达98万人次,乡村旅游达220万人次,光宁海登山步道沿线的“农家乐”2011年营业收入就超过1.1亿元。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