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猎奇"可穿戴设备 实际购买欲望并不强

业界 10年前

智能穿戴热正在兴起,一些国内对此表现了很大的兴趣。今年年初,探路者、奥康国际等服装企业公告显示,正在积极推进在可穿戴设备上的布局。而在2月24日巴塞罗那举行的MWC上,虽然报告显示,目前全球智能可穿戴市场规模约为30亿至50亿美元,未来两到三年有望达到300亿至500亿美元,但一些知名IT人士目前并不看好眼镜等可穿戴设备,认为相关产业链还不成熟,商业化还需时日。

调查显示,很多消费者对此往往只是出于“猎奇”,实际购买欲望并不强。一方面是因为其价格居高不下,另一方面是因为其设计不够完善。据体验者介绍,谷歌眼镜不适合在明亮的光源下使用,且续航能力只有3至5个小时;三星等智能手表,由于其安装了诸多软件,一天需充一次电。另一方面,隐私问题也是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难题。手腕、手表等可穿戴设备会记录使用者的个人数据,这些数据能被使用的范围和限度,并没有一个明确规定。此外,用户对该设备的使用习惯还有待培养。一项调查显示,美国18岁以上的青年中,虽然有十分之一的人拥有活动追踪设备,但是超过一半的人已经不再使用;拥有可穿戴设备的消费者中,三分之一的人会在6个月后放弃使用。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