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个话题:怎样带
前面提到了食物的来源,明白该带啥,但是我们很多时候在参加一些高强度长距离的户外活动时,往往这样的线路会伴随着恶劣的自然环境,比如高寒高海拔,减轻负重非常重要,而这样的地方往往对燃气的消耗量也是比较大的,我们还有必要煮一锅米饭,再炒上一盘回锅肉,做几个小菜汤吗?估计这样做,每人带五六个气罐都打不住。所以我们除了考虑食物搭配的均衡性以外,还需要有别的一些考量,下面就是我个人对这种线路食品的要求:
体积小——长距离线路,高强度线路,对于物资的要求比较高,要是长距离长时间不能补给,只能自己携带,那就要求装备及物资的体积一定要够小,否则再大的包也不够装。试想想,一个六十升的包,要是装的都是些虾条、薯片、薯条之类的膨化食品,那还有多少空间能留给您其他的装备呢?而一块小小的压缩饼干(当然,很多人讨厌它的口感),就能满足成年人至少一到两顿的需求,那可以腾出多少空间来啊!我喜欢带热量高的干粉土豆泥,但是土豆泥都配了一个盒子,为了减小体积,我会拆开这些土豆泥盒子,把干粉全部倒入一个乐扣食品盒,这样可以有效减小体积。
能量高——一个成年人在寒冷天气下,一天应摄入4000—6000千卡的热量,在这样的前提下,如果我们选择的食物都是些低热量的类别,比如女孩子喜欢吃果冻,那玩意儿得吃多少才能满足身体热量需求啊?这就意味着势必需要带更多的食物量才能维持生理所需,背包的空间是有限的,食物越多,就会挤占一些必需的物资所需的空间,同时增加背负负担。所以我们要求所带食物要能提供足够的热量。
食用简单——在艰苦的环境下最好食物能够不经过太多处理环节就能食用是必须的。想象下,在辛苦行进一天之后累得不想动了,但是食物还需要清洗、剥皮、切丝、发涨、烧水、蒸煮、过滤等一系列环节才能吃到嘴里,不知道您会否抓狂?我想我会抓狂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食物只是经历简单的处理就能入口,那该多方便?
环保——环保是个题外话,但是不能不说。很多优美的线路就是被恶心的垃圾给毁掉的,其实有很多人不是不想带走垃圾,而是因为产生的生活垃圾实在是不方便带而所致,比如买的拌好的凉菜,吃完后油沁沁的塑料袋,比如红烧肉罐头,吃完罐头后那油腻腻的铁皮盒,类似这样的垃圾,谁都担心会弄脏自己的背包和装备,所以索性一丢了之。既然如此,我们为何不在准备物资的时候注意别挑这类食品呢?
我相信如果按照以上这些方法来进行食品准备,您的背包应该会精简很多。另外,关于如何带,我还有一点个人看法,那就是这种线路尽量带单兵食品,不搞集体伙食。很多队伍出行喜欢搞集体伙食,没错,这种方式会有效提升团队凝聚力,但是基于两个考虑我不赞成这种做法:
1,集体伙食势必需要人人分担一部分食材,而这些食材,根据经验来看,很多都是属于需要加工,并且只能满足某方面需要的食材。举个例子,某位体能较弱的女孩,领队为了让她顺利完成线路,只分她一点数量不多的食材比如调味品,万一她迷失或者脱队的时候,她所携带的调味品能维持她的需求吗?从安全性的角度出发,这样的线路,我希望每个人能够自己携带自己所需的食物,以备隐患发生。
2、如前所说,高强度高风险性的线路需要处理程序尽量简化的食品,集体伙食往往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来进行处理,与其非要大家在天寒地冻的情况下搞集体伙食,还不如大家各自操作自己的食物,然后凑一堆儿来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