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2014年1月-6月,我国自行车制造行业累计完成利润总额30.88亿元,同比增长18.46%。骑行经济的迅速发展也带动了许多周边产业的发展。有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3年,国内的骑行服务市场总额已从1000万元增长到1亿多元,3年内呈现10倍的增量。
骑行市场的商机被其他领域的大鳄窥见,刚刚离职久邦数码的张向东也公开表示,自己要为热爱的“自行车事业”去做一些事。而此前小米雷军七月发布的微博中晒出了一辆碳纤公路自行车的照片,由此引发了行业对小米牌自行车的猜测,而后,小米手机运营经理钟雨飞在微博上也对小米自行车进行了自曝,稍后,更有业内人士称小米已经收购了一个业内团队,而小米自行车最早可能会在今年年底面世。
而另一家公司相对卖了大关子的小米来的要突兀许多,而且也更有料一些,那就是百度。前几日,百度官方证实,旗下百度IDL(深度学习实验室)正在研发自行车OS,首辆搭载该系统的智能自行车样车“DuBike”由百度和清华大学联手打造,有望于第四季度面世。
作为当前国内最炙手可热的两家互联网公司,联手在某一行业的动向势必会撬动整个市场,那么,百度和小米为何要进入这一领域呢?
百度:人工智能和百度大脑的轻型落地
据百度自曝,其智能自行车以百度大脑为核心,集成传感器、人工智能、自动控制、大数据分析等多项技术,能够根据驾驶者的地理位置、城市路况及环境质量、骑行习惯和个性需求等因素综合分析,自动规划定制化路径。未来还将通过平台化、接口化的方式,面向所有自行车厂商开放。
此外,用户信息的采集还会经由百度大脑分析后,可通过语音交互和车身硬交互界面给用户指导,并为用户建立云端大数据健康档案。而通过APP及云端数据,DuBike还将建立起一个骑车活动的社交网络,提供基于百度地图的路线设计、推荐和分析功能,并打通健康智能设备账号体系,基于采集的健康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为骑行者量身打造锻炼计划。
但这些想法听上去似乎并不那么诱人,因为而且可以想见的是,如果百度现在做的不是自行车,而是汽车、摩托车或滑板,其所采用的也将大致是这么个逻辑和设计;此外,这些功能本质上也是基于自行车本身做的堆砌,并非是真正意义上的创造行为。而更重要的问题是,这样一款高大上的设备,它的价格是不是平民能消费得起的?从消费者的角度说,如果只是代步工具,这样一款设备是否过于累赘?而如果是专业的骑行爱好者的话,智能自行车的意义又有多大?而且,面对需要整机更换的成本,直接采用Garmin这样的专业骑行设备是不是更划算?
但百度的目的其实很简单,那就是自始至终,自行车OS都只会是在百度大脑规划下的一个项目实践,虽然其前景远不如汽车,但在现阶段用作技术展示和研发参照的效果却是极佳的,而包括对自行车厂的开放,也可以看作是提前传达自己未来在车联网领域中的态度。退步来说,自行车本身也并非是没有市场,只要有用户购买,就能够为百度来带数据上的累积和效益,这对于正在摸索大数据的具体应用模式的百度来说,也有实质性的实验意义。
小米:线下生态的再一次鼓气
但小米相比起百度就要少了不少道道,因为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小米基本没有建树,其最大的武器在于品牌号召力以及粉丝经济,基于此我们也可以想象出小米自行车的形态——产品定位应当是都市休闲和通勤代步为主,目标人群也主要是学生群体,考虑到目前备受年轻人欢迎的死飞型自行车,由于后者只需要单速传动,其成本和门槛并不高,因此可能会成为小米的首选,同时在短时间内,小米也不会去涉及要配备高级别套件、售价动辄成千上万的专业运动自行车。
此外,由于成本和定位限制,包括导航、卡路里和里程监测和制定运动计划等等功能,小米也不会采用为自行车单独研发OS的方式,而更多是与小米手机或小米手环进行配对,依赖后者实现大多数功能。如此也就不难看出,小米自行车存在的意义也是为了让自己的线下生态更加丰满,而之所以选择前者,自然是因为自行车的研发与销售门槛都较低的缘故。但按照百度的思路来看,也许在经过试探之后,未来推出小米牌汽车真的不只是空穴来风的事而已。
结语:也就是说,虽然百度和小米对自行车的实现方式会有很大不同,但其长远的目的性却都是一致的。用一个词来概括就是殊途同归,而究竟是高大上的百度会更有市场,还是亲民简洁的小米更能俘获用户,明年初我们就可以看到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