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户外事故探讨 - 福建 - 8264户外手机版

  福建
回复 周游. 的帖子

周老大的发帖   顶下是必须的
偶喜欢穿越徒步登山当驴所以一定要支持野狼石头不要爬下不过最好也培训一下,一方面充实自己一方面不要让带队看油菜花的笑话(沒有他意偶旅斿时也看花花草草)

我在想,你至少还当过兵,这么可以这么无知吗?
我是一名AA制户外活动多年的驴友,也曾经出过一次严重的意外。可是我了解AA制户外活动的风险,也知道AA制户外活动有很多不可预测的因素导致意外发生。我没有责怪过领队,也没有埋怨过一起出行的队友。起码他们在我出意外时一路陪我出来,而且在事后也去看望过我。我感受到很欣慰了。
当所有的人想要出行的时候。你有想过你要走什么样的线路吗?{是荒山野岭还是平坦大道},你有想过你是出钱让一名队长带你出行,一路全程让他照顾你?还是AA制让你有能力一路和队友克服重重困难,互帮互助走完全程?
你知道你自己要去做什么吗?
我也曾经和野狼队一起出行过几次,他们对队伍安全还是比较看重的,而且此次事故后他们做的还是到位的。
回复 鸟人修 的帖子

那点无知 至少比你懂的作人
本帖最后由 户外刺头 于 2012-3-29 00:23 编辑

     我能理解你有心情。你从哪些信息得出我提出“领队万能论,领队全责化,领队无所不包办”“领队需提供保姆式服务”,我现在在这里引出这样探讨,并不代表我以后带的队伍还是像从前一样的一帆风顺,我更希望能真切知道当初发生这样的事情的前因后果,从中能学习到一些东西并能引以为鉴。也不能说我现在是一个持证的领队带着都是安全的。再或许说,就是因为我是有培训过的,要为活着的驴友们挖掘一些有用的东西出来,不让低级的悲剧再发生。我玩户外最大的愿望就是以后去登几座雪山,我现在就准备好可能会死在雪山上我也甘愿。在登山的定义里3500以上雪线登山才算是登山,所以我不愿意随便挂在3500以下的初级登山,我也不希望我的队员挂在那里,在我们南方登山活动离专业登山、技术登山差得太远了,大家有空去搜搜中国历年的登山事故报告,看看他们发生故事的百分八十以上都是那些因组织松散而发生低级的事故。我带队准备上车前每个人都要在免责书上签名,叫我保证队员都能完整无缺出山我真的无法保证。我宣读今天的线路可能存在的风险,活动规则,环保规则,并让每个人在活动前都要做操,活动筋骨。我做为一个领队深知不管赚钱不赚钱责任都是重大的,我带着队员对我的信任走进大山去享受大自然。我就应该对他们的生命安全负责(就算法律上我没有责任),我得评估这样活动我有相对的能力完成这次带队任务,面对大山我不敢说有决对的能力。准备带队进山的头驴的思想一定要成熟的,不能带攀比、激进、虚荣显摆心态去组织带队,在这些心态上组织的活动,在活动贴发出危险就已经产生,你要明白现在大家只是工作、生活枯燥,压力大想暂时离开城市换一种环境仅此而已。大多数队员是无知的,不知线路的真正风险哪里,他们只是相信领队能够带他们完成这一次的体验。
      你在这里反对野狼两位队长再组织登山活动,我却恰恰认为他们更应该要继续组织,因为他们有奉献精神,应该要继续发扬光大,如果让能够让自己 在带队技术更上一层的提升当然是更好了。这次活动事故能处理这么平息也是因为大家认可了AA制,据我了解闲得父亲也经常参加AA制的活动,责任自负(经济上的责任肯定是自负的,就算是商业化也是自负大部分的责任)
      说到驴友的嘴脸,我也真实碰到一次。那一次救援也是福州的AA组织,有一个掉到山崖下受伤严重, 我们帮忙一起救上来了,问谁认识他,没有一个人反映认识他,带队说:我不认识他,没有报名不知道跟谁来的?
身为福建8264的驴友,我很高兴大家这么团结,
事故来的时侯,我们选择紧紧地抱在了一起,共渡难关!

但是从部份回贴中,我也很担忧,它让我想起了小时侯的一篇课文:《皇帝的新衣》
撇开3.18事件不说,我们平时的活动确实有做得不够的地方,
不论领队的组织能力还是队员的安全意识,都需要加强和学习。

福州有句名言: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说的就是福州人的大度和宽容,
何况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品格高尚的福州驴友呢?
面对户外刺头尖锐的提问,部份驴友选择了冷嘲和热讽的方式,大可不必。
反之,当事人石头选择了理智的、就事论事的回复和反省,反倒令我敬佩!

看得出户外刺头发起的讨论,仅是为了福州户外今后能更为健康、安全的发展,
借3.18事件敲响警钟,出发点是好的,只是时机选的不对。

至于AA制和商业性带队方式,做为高危险性的行业,我觉得各有优缺点:
AA 制俱乐部:玩的自由,玩的刺激,玩的自虐,缺点是缺乏强制保险资质,多数领队缺少户外安全和组织方面系统培训,缺少资金进行设备投入和更新。当然,多数有经验的领队虽然责任AA,但还是有强烈责任感的。

商业性俱乐部:因为有收入而更加重视责任,愿意掏钱帮队员买保险,愿意掏钱去接受系统培训,愿意购买安全设备,缺点就是怕死,但谁敢说有能力的领队怕死对于队员的安全不是件好事呢?

当然,商业性的俱乐部也不全是看油菜花的,目前国内登8000米以上雪山等极限户外项目,基本都是商业性运作。也见过福州一些商业俱乐部组织过攀登雪山等高危项目并成功登顶安全下撤。
从国外的经验看,商业性的运作事实上对推动户外发展,起了巨大的贡献。

我想这两种登山方式,好比国内的喜马拉雅和国外的阿尔卑斯登山方式,适合不同人群的选择。但并没有对和错,好与坏,强与弱,只是适合不适合。萝卜青菜,各有所好。不勉强!

不论是哪种方式,我衷心希望:所有领队都能接受专业的系统培训;队员们能多学些户外知识,团队精神;为了家里那双期盼的眼神和那些爱你的人,为了福州户外的健康发展,请戴上安全帽,买N份专业户外险,安全登山!

听说五月份,中登协希望在厦门举办一场领队培训,建议大家抽空去学学,不为证,为了生命,值得!据说在福建目前没有举行过一场中登协户外培训,是因为福建户外起点太低了,我还就不信了!!

最后希望,这场讨论,大家都有安全也有一定的认识了,该说也说了,是否可以暂停了?
楼上说得挺好的。关于发这个贴的时机问题我做了很长时间的考虑,也担心发这样的贴会不影响处理善后的工作以平和的方式进行。我也担心太过长的时间再出这个讨论,大家没有激情去讨论。最终下了狠心抛出来,想想应该利大于敝。
3.18事故后,对我触动挺大的。这条线路我走过四次,两次差点出事。第一次走牛红—830—王半天—铜锣潭—大化好像是07年底吧,当时只有四个人,很顺利,下午四点左右就到了大化;第二次是08年跟野人队走,上插王半天—11重支—乌龙吐水,虽然有40人左右,但领队很优秀也是四点多到景区。10年4月份,自以为这条线路轻松,就带几个同事一起走,两个仅走过几次户外,四个第一次涉足户外。当时雨下的挺大,从鸭嘴岩上插王半天,非常湿滑,极耗体力,到王半天后,雨停了,但雨雾弥漫,能见度不超过十米。但是路还算好走,到830后已是下午2点半,准备从小剪刀垭口下到景区。这时,几个同事已经体能耗尽,严重地迟缓了行进速度。平时,这段路程只要1个半小时,他们在体能和心理近乎崩溃的状态下,是用屁股手脚慢慢地挪下来,到了景区 已经深夜11点多,有了这次经历,几个人再也不玩户外了。最惨痛的一次是10年10月底,带爱人和十岁女儿,从石门坑到牛红,一路优哉游哉地玩到坪坑仔,下午一点半到830,原计划是原路返回东山,看到女儿状态挺好,就决定从王半天出去。没想到过了马鞍山,由于那一段时间鲜有队伍涉足,荆棘藤蔓遍布,我在前面披荆斩棘,爱人保护女儿缓慢前行。到王半天已经下午五点半,太阳很快地下山了。从王半天下切很险,女儿很坚强,在我们保护下,没有表现出畏惧心理。到660高地时,月亮已高悬上空了,安全起见,就在附近找了一个山洞,蜗居了一晚,第二天清晨出去了。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