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登顶死亡率的探讨 - 山伍成群 - 8264户外手机版

  山伍成群
8月1日乔戈里峰发生严重山难不少媒体予以关注,一时间和K2有关的新闻比比皆是,其中不乏包含矛盾或者错误信息的地方,那天在sohu的新闻中看到这样一篇文章(地址:http://news.sohu.com/20080805/n258591434.shtml 转自广州日报),标题为:“乔戈里峰难度远高于珠穆朗玛峰 登顶死亡率27%”,文中还提到了“截至2007年共有284人次成功登上乔戈里峰,同时付出66人死亡的惨痛代价”。

让我疑惑的地方就是关于K2登顶死亡率,“登顶死亡率”的概念,我的理解就是登顶人次死亡人数的比例,通过查看以前的资料也确认了我自己的观点(2001年及2003年时,14座8000米山峰的登顶死亡率[翻译自mounteverest]:http://www.8264.com/538.html)。 而根据文中所列数据,即“截至2007年共有284人次成功登上乔戈里峰,同时付出66人死亡的惨痛代价”  得到的登顶死亡率应该是0.232394... 即 23%多点,而非题目中的27% 。想听听大家的意见!
关于登顶死亡率,初中的学生应该就能给予明晰的答案,在此不予置评。


登顶的是登顶的,死亡的是死亡的,可能登顶的一个都没死,死的一个都没登顶,两个数字间没有任何直接联系,所以这个数据所能传达的信息也是有限的,而且这个数据只能体现危险性,但不体现难度。这个也是在国内被过度解读的。要算起来,哈巴的登顶死亡率比幺妹还高。
除了那几个8000米,其他山峰都没人统计这个没用的数字。
登山死亡人数与登顶人数的比率,这都是人们关心和可以准确统计的,呵呵。
面对千年老帖,也想发表一下个人理解。【“截至2007年共有284人次成功登上乔戈里峰,同时付出66人死亡的惨痛代价”】
查阅:国际学术界对死亡率的定义:死亡人数除以总的患病人数(这里的患病人数不包括死亡人数)。
                          同理:死亡人数除以总登顶人数(这里的登顶人数不包括死亡人数)。
也就是说公式应该是:死亡人数/登顶人数-死亡人数=66/(284-66)=30%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同时付出66人死亡的惨痛代价”那么这66人全都是登顶的人吗?能不能理解为66人中有6人在营地开玩笑被冰镐劈死,只有60人登顶后嗝屁的?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60/(284-60)=27%是正确的。
晕,搞不懂了。
想得简单一点不行么?!我的理解就是最简单的:登顶死亡率就是登顶的人中死亡的比率,其实就是下撤时候死的,在顶峰当场死亡的当然也算,就是没怎么听说
那个27%估计就是算错了而已


分析比较透彻!鉴定完毕!
最近又在和人聊到这个话题了,很晕。我一直对这个RATIO OF DEATH TO SUMMIT的计算方法不以为然的很,假设一个很难的未登峰被首登,这时候分母为1,分子却可能是大于1的,这时的指标就是很怪异的,它能证明这个山峰的攀登难度就一定大于K2,贡嘎,安娜普洱那吗?甚至奥卓友?可见LS所说的指标性其实很经不起推敲的,我认为比较合理的是计算那些有有正式提出申请登记登山的人数和其中的死亡人数的比率,比较容易理解,也比较严谨,反正是一个指标性的数据嘛。


数据代表不了什么,只是作为山友的参考而已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