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袋温标与实际温度对应关系探讨 - 装备天下 - 8264户外手机版

  装备天下
序:自从朋友们艳慕我户外露营的体验,纷纷加入露营行列以来,我已经给9家人推荐了牧高笛帐篷天石睡袋了,因为我自己使用的是牧高笛帐篷和天石睡袋。十几次露营,30多个天石睡袋使用后,我询问了一下朋友们对睡袋温度的感觉,汇总后,粗略感觉天石睡袋的温标有虚标10度的问题,总结如下:

睡袋上有一个温标标识,注明了这种睡袋在多少温度范围内使用,睡觉会感觉舒适。

睡袋厂商为了好卖,睡袋的温标都会有少许浮夸情况,这种情况也是可接受的,因为:
1、西方人发明的睡袋,西方人比东方人抗冻,睡袋温标跟随西方人习惯,会与东方人的感受有很大差异;
2、睡袋厂商进行温标测试时,都会挑选身强体壮气息旺盛的健壮的户外爱好者(职业)或者户外高手(民间) 来进行测试,这样的人抗寒能力远超普通户外爱好者。

有了十几次露营经历,在从夏天到冬天的环境、各种温度下露营,有男有女有小孩,我总结合适的温标规律大约是睡袋温标+10,也就是真实的舒适温标是睡袋标称舒适温标加10后的数字,对应是:

睡袋温标-5度,对应真实环境5-10度;
睡袋温标0度,对应真实环境10-20度;
睡袋温标5度,对应真实环境15-25度;

对于大多数普通露营爱好者而言,只要买上述3种温标的睡袋就够用了。因为睡袋温标超过5度的,不需要买,>25度时,不需要睡袋,只需要带件衣服或者睡袋内胆,盖一下胸口防止着凉就可以了。睡袋温标低于-5度的,不需要买,因为可以用温标5度的妈咪型睡袋外面套上温标-5度的信封型睡袋,足够抵御真实环境0度到-10度的低温了,更何况还有保暖内衣、抓绒、毛衣毛裤,等等。 只有需要登雪山露营的人或者需要在高原雪地露营的人,或者北方冬天还出门露营的强驴,才需要购买温标低于-5度的睡袋。

这样,我觉得对于普通户外露营爱好者,只需要买2条睡袋:一条5度的妈咪型睡袋,加一条-5度的羽绒信封睡袋,就能应付绝大多数环境的需要了。

对于睡袋的形状,妈咪型打包后比较小,适合背包携带,保暖性也较好,但妈咪型睡袋空间小,束缚住身体,睡觉不是很舒服,尤其对于睡觉喜欢翻身的人而言很难受。信封式睡袋空间比较大,睡着比较宽松,但保暖性差一点,也重一点,大一点。

对于睡袋的材料,棉睡袋比较重,打包体积比较大,适合自驾露营;羽绒睡袋比较轻,打包后体积比较小,适合徒步背包露营。

睡袋表面材料最好有防溅水功能,因为露水很容易侵入帐篷,而羽绒睡袋一旦被打湿保温效果就好直线下降。

当然,在一些极端情况下,别忘了带上暖宝宝,或者烧热水放入水袋/水壶,然后放入睡袋当做热水袋来提高睡袋温度,都是户外人的经验了。

最后,实际温度体验和个人体质有极大的关系,我们冬天去山里露营,0度以下,我们新疆的朋友只是拿睡袋盖住胸口就酣然入睡,全然不觉得冷,什么温标之类的,对他都是浮云,哈哈。

谢谢详细解答,跟我猜想的一样。

    是的,在2012年以前,EN13537的数据通常是给出4个,英文不懂我就不写了,通俗点来讲,就是一个最高温标(一般不具参考价值,在这个温度下睡会太热)。一个最低温标(更不具参考价值,因为EN的测试标准讲了,在这个温度下使用这条睡袋会发生人生危险。可恨的是有些杂牌参照国外的睡袋同类型温标去写自己的温标,并且只标一个最低温标,极易给使用者造成误解)
    另外2个温标,一个是COMFORT,我通常自己把它称为舒适高温。还有一个LIMINT我把它称为舒适低温。通常在这两个温度之间可以认为是这条睡袋的正常使用温度。相对比较舒适。
    2013年以后,EN13537的温标就只给3个数据了,取消了最高的温标,我觉得也是正常的。
    中国人体质在耐寒上相差2.9度,可以认为是在所有温标数据上加。

最后附上EN13537对温标的解释
欧洲EN13537睡袋温标检测标准解释
MAXIMUM(最高温标):高温的舒适范围上限为,在标准的测试环境下对标准的健康男性进行测算,在睡觉时身体部分没有盖住睡袋,且不会出太多的汗。
COMFORT(舒适温度):在标准的测试环境下对处于放松状态的标准健康女性进行测算,不会感到寒冷(全身发抖),而且整晚保持身体舒适感。
LIMIT(限定温度):在标准的测试环境下对蜷缩在睡袋里的标准健康男性进行测算,身体没有发抖,而且整晚能保持身体舒适感。
EXTREME(极限低温):在标准的测试环境下对标准的健康女性进行测算,受到严寒天气的侵袭(全身发抖)。此时存在体温过低、甚至死亡的威胁。极限温度属于理论范围,仅被视为难以达到的危险临界点。

许多影响睡眠质量的因素并没用包含在EN 13537内,诸如大风侵袭、湿气、睡垫厚度、着装量等外部因素都会影响睡眠舒适度。还有饥饿、疲劳、环境适应能力等个人因素也对睡眠质量产生重大影响。另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局部不适;醒来时觉得脸上冰凉是因为睡帽敞开,或是因为双脚露在睡垫以为的冰冷地面是常见的局部不适现象,都是会影响夜间睡眠质量。
本帖最后由 bombbird 于 2014-6-6 20:51 编辑

EN测出来的温标不是有好几个数字嘛,但没有范围这一说啊,你说的-5到-11.9度是指的lower limit是-11.9,comfort是-5吗?另外你说的中国人体质加2.9度是在哪个温标上加?
呵呵,温标是测试后计算出来的,不是找人睡出来的。
让飞鹰见笑了,可以找找飞鹰的贴看看。

来自iPhone客户端
俺觉得脱离充填物的类型和克重来讨论这个么有意义啊,每个人的体质和睡眠习惯不同对同一温标的体感也是不同的啊,对于俺来说600g的800fill羽绒睡袋搭配不同的保暖衣物基本能春、秋、冬季的需求,当然冬季极端天气还得再斟酌下。
学习了!二位辛苦!

哈哈,信心来自实践,放心!

    我并没有误会楼主,是楼主误会我的意思了。
    温标本身是一个检测标准,虽然在睡袋使用时受个体因素的影响很大,但依然还是很重要的一个横向对比的数据标准。但我看楼主对温标的吐槽,显然是对温标失去了信心。
    只是想说,你在使用非国际EN13537温标数据的睡袋,对它的温标不信任。但不要对正规的EN13537温标数据失去信心。我和测试团队试用过的EN13537测出来-5至-11.9度的睡袋(KAILAS的CAMPER-5棉睡袋),在四姑娘山大、二峰营地,多次测试0至-8左右的温标,有时遇雨、有时有大风,但舒适睡眠率9成以上。我认为EN13537以及国人与欧美人2.9度温标的差异大体上是准确的,希望你不要因为个别不正规的温标数据而影响你对EN13537的信心。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