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温城. 于 2018-2-7 15:53 编辑
前篇 准备篇
很早之前就有去
尼泊尔走EBC的想法,2014年底在网上搜索到有关行走EBC及岛峰的信息与队伍,几轮沟通后于2015年的二月确认加入队伍,之后便开始购买
登山装备,每天跑五公里慢跑,积极锻炼身体。其间遇到尼泊尔的世纪大地震,但决心已下,计划不变。于是,一段旅程便展开了。
机票是在出发前两个月购买的,考虑到之后要去
印度旅游,从
加德满都飞印度新德里只要一小时四十分,就购买了新德里转机的机票,这样回程途中方便在新德里下。
相机:
莱卡 D-LUX 109,小巧,便携,不想带单眼相机,太重。虽然拍照的效果不如单眼,但节省了体力。
手机:oppo N3 ,主要是拍照功能强大。
队友:三宝(
常州), 谭自由(
深圳,作家),沙丁(
广州), 长啸(
上海), Joyou(
沈阳) ,薇(深圳), 老杨(常州)
背夫兼向导
我们8人队伍共请了6名背夫。其中有四人共用两背夫,其余四人,一人一背夫。一人一背夫的好处是一旦你有了
高山症状,可以在不影响全队进程的情况下有背夫陪你下撤。相对的背夫费用比两人共用一背夫贵一些。
保险:一定要买高山险,可以使用直升机的险种。这是在危急情形下非常必要的保险。但据说有些国人滥用此保险,在体力尚可的情形下,装出高山症的症状,利用此险种的直升机使用规定飞回加德满都,一来省了一趟卢卡拉飞回加德满都的机票钱,二来省了下山返回的体力。但行为相当令人不齿。
途中住宿是非常便宜的,民宿的收入不以住宿为赚钱目的,而是在餐饮上赚钱。吃饭,喝水,用电,洗澡,都收费且价格不低。(全是人工背上山的,贵,可以理解)。民宿里有床,被子或毛毯,枕头。个人不觉得不干净,但最好自己带个抓绒毯或羽绒被,把民宿提供的盖住外面即可。
餐饮:不太可口,看个人口味及习惯。我因有高山反应,食不下咽,吃啥都不香。餐饮多是蛋烧饭,
西藏饼,尼泊尔咖喱饭,Momo,披萨,面条等等。建议最好从国内带
四川榨菜或紫菜汤。
高山症:不同的人出现高山症的机会都不同。有些人在海拔1000多米就可出现。多食用一些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可以减轻这些症状。此乃因为碳水化合物较油脂类需要较少的氧气进行氧化作用。高山症肺水肿和脑水肿是高山症中最严重的症状,而较轻的症状则包括视网膜出血和周边肢体水肿。
登山的速度、到达的高度,个人的体能训练程度,和每个人不同的体质特异性是决定高山症是否发生和严重度的四大主因。
高山症通常发生在快速上升海拔高度的登山活动,因此多可由较慢的提升高度来预防。
大部份的高山症病患,症状常只是暂时性的而且常在身体适应后解除症状。
头痛常是最主要的症状,通常在2400公尺以上出现,并有可能合并以下的症状:
噁心或呕吐,全身无力,头昏或头重脚轻的感觉,失眠
早期的症状包括倦怠、全身无力,尤其是在费力登山时,更甚者开始出现头痛、失眠、持续的心跳加速、恶心和呕吐。(尤其是小孩)急性高山症之早期症状通常都是在抵达高地后6至12小时发生,轻微者可能在24至48小时候缓解。最严重的症状则包括意识混淆、急性精神分裂、出现幻觉、还有肺水肿造成的持续咳嗽,最终则可能出现抽搐及昏迷。
预防
1.心理准备:消除恐惧心理,可从书本和向有经验的旅游者了解有关高原环境、特点和医疗保健知识,增强自信心。
2.做好适应性锻炼。如登山、长跑、负荷行走和
跑步等,以增加肺活量和适应力。平时运动量比较大的人则需提前半个月减少或者停止运动。
3.了解当地气候特点,带足衣物,注意防寒保暖,以减少身体消化食物而消耗氧气来维持体温,避免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适应训练为预防高原反应,进入高原后应注意:
1.保持良好的心态,消除对高原不必要的恐惧,避免精神过度紧张,让身体充分休息。
2.避免受凉。高原气候寒冷,日夜温差大,机体受凉后易患呼吸道感染,并易诱发急性高原病。
3.头两天避免剧烈活动及粗重工作,登山需要缓慢进行,有利于身体逐渐适应。
4.饮食宜多吃高糖、优质蛋白食物,有利于克服低氧的不良作用。
5.禁烟,不饮或少饮酒,以减轻对氧气的消耗。
一旦有比较严重的高山症状时,下撤是最好的方法。
音乐配乐
有关文字的配乐是印度电影“三个傻瓜”里的插曲。歌名是Behti Hawa Sa Tha Woh(他如风一般自由)
歌词如下。
Behti Hawa Sa Tha Woh ,Udti Patang Sa Tha Woh,Kahan Gaya Usse Dhoondo,Humko Toh Raahein Thi Chalati,Woh Khud Apni Raah Banata,Girta Sambhalta Masti Mein Chalta Tha Woh,Humko Kal Ki Fikar Sataati,Woh Bas Aaj Ka Jashn Manaata,Har Lamhe Ko Khulke Jeeta Tha Woh,Kahan Se Aaya Tha Woh,Chhooke Hamare Dil Ko Kahan Gaya Usse Doondo,Sulagti Dhoop Mein Chhaaon Ke Jaisa,Registaan Mein Gaaon Ke Jaisa,Mann Ke Ghaav Me Marham Jaisa Tha Woh,Hum Sahme Se Rehte Kuwein Mein,Woh Nadiya Mein Gote Lagata,Ulti Dhara Cheerke Tairta Tha Woh,Baadal Awara Tha Woh,Yaar Hamara Tha Woh,Kahan Gaya Usse Dhoondo(印度文)
He was like a soaring kite ,He was like a flowing wind ,Where he vanished, lets find him ,While the paths always lead us ,He always made his path ,Sometimes fell, sometimes balanced but always went ahead cheerfully ,We were always worried about
TOMOrrow ,He always celebrated today,He lived every minute fully,From where did he come,Where did he vanished, touching our hearts,He was like shade in scorching sun,He was like an o
ASIs in a vast desert,He was like the medicine for wounded heart,We were limited to well,He will do somersault in the river,He used to swim against the waterfall,He was like a carefree cloud,He was our friend,Where he vanished, lets find him (英文)
他如风一般自由,似风筝翱翔天空,他去了哪裡…让我们去寻觅,我们为脚下的路途牵引,他却在独辟自己的蹊径,路途艰难 又毫无忧烦。我们为明日愁言,他只顾畅想当今,让每一刻壮美不凡 ,他来自何处,触动你我心弦却消失不见,大漠之中 他便似一片绿洲,烈日当下 他犹如一片林荫,对受伤的心 他是良药一剂,恐惧着 我们都泥足于井底,无畏着 他畅游于海天之际,毫不迟疑的迎接瀑布,他如一片浮云独自飘逸,却是我们最好的知己,他去了哪裡…让我们去寻觅 (中文)
序
。。。。。。那连绵的雪山,神秘的冰川,坚硬的砾石,憨厚的牦牛不可思议的抚慰着我的心。当我闭上双眼,我仿佛闻到空气中传来松林青草的气息夹杂着泥土及柴烟的香味,看见自己正跋涉在崎岖蜿蜒的山路上,风中传来牛铃与牧人吆喝的声响。那种无与伦比的美好,让我今生想念。









9月20日,尼泊尔EBC第1天,Lukla(2840米)-Manjo(2800米)
6点飞卢卡拉的飞机因为尼泊尔人民温和的个性与不疾不徐的行事风格晚点了一些,飞机依然在6点45分到达了卢卡拉机场。飞行中俯瞰美丽的
喜马拉雅山脉景色,白云,田野,雪山,绿草坡,一一入了眼,着实令人爽心。历史记录上飞卢卡拉的小飞机平均每年掉一架,来之前我便有所耳闻。不过,望着窗外令人震撼的雪山景色你毫无心思去想“危险”二字,只顾拿着相机啪啪的拍个不停。
机场取了行李,小背夫蹭到身边说:“我来帮你背吧。”
我以为他是机场附近的游民背夫,马上对他说:“对不起,我们已经雇了背夫。”
说完,察觉自己还在机场内,进得来机场的背夫不会是打游击的,于是问他:“你是我们的背夫吗?”
他害羞的应了声:“是。”便不说话了。
问了他的名字,极难发音,“Chhiring”,学着他的腔调念了几遍,不对。我舌头捋不顺。放弃。
问他多大了,回答“16岁”。
太令人吃惊了,16岁还是个孩子啊。这么小就出来当背夫,做父母的该会多么的不舍。看着他高高的个头,成熟的五官,便说服自己安下心来。好歹他是自食其力。为家庭付出的孩子是可爱的。
走不多远,到了一家民宿吃早餐。海拔2800米的山区景色依旧是绿意盎然。山岚点缀着蓝天,红的蓝的绿的屋顶参差的立在绿色田野上,一副极美的田园图画。
朝着Phakding(2610米)方向出发,我们时上时下,走起来应付自如。昨天刚抵达海拔1350米的加德满都我便有了高山症的轻微反应。静止状态时量了自己的心跳,平日每分钟58跳的我居然心跳是82次。自己吓唬自己的吧。我爬过
富士山,爬过玉山,爬过神山,这些山都是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我没有高山反应啊,怎么到了海拔1400米的加德满都就有了异样的感觉呢。
我说服自己没问题,走,不停的走,快步的走,现在才2800米的高度,担心什么。走过玛尼堆,走过铁索桥,走过瀑布,走过滑坡地,走过格桑花,走过小村落。体力是没问题的。空气如此之好。我甚至可以闻到雨后经阳光晒过的草根香味。偶尔飘过的牛粪味此时闻来也是格外的美好。小河的流水是欢畅的,牛铃的声音是悦耳的,清风拂过脸庞是凉爽的,阳光透过云层照过来是温暖的。这样的世界我还要求什么呢。
路上休息时和其他背夫闲聊,他们有些是住在附近村落的。那旺是此行背夫的头,瘦长的脸,皮肤黝黑,中等个头,年纪轻轻,英文不错,他负责为我们一行8人的队伍找合适的吃住并负责领路。是个有责任心的人。另一位22岁的叫thukten的背夫个头不高,长相俊气硬朗,肤色和那旺一样,黝黑油亮(背夫们没有一个是白脸的,高原的阳光肤色,健康的高原黑红色),他一路配合那旺,服务我们。Thukten在路上让我加他的微信,说日后好联系。并教我念他的名字,我久念不得其音,最后他对我说,叫我“two ten”好了。哎,这个好记。后来,一路上我都叫他“two ten”,而我们队伍里有位女生却一直叫他的“土丁”。
四月地震的缘故,今年进山的队伍极少,加之现在是九月下旬,是雨季尾,路上几乎见不到登山客,真清净。
下午3点到了Manjo(2800米),今天住宿的地方。我和队友长啸走在队伍的前头,冲过了头,被小背夫喊了回来。
民宿的双人间里居然有热水洗澡,真难得。我整理好
背包,拿出抓绒被盖着躺着床上戴着耳机听音乐。
窗外的云雾涌了过来,山谷里河水湍急的流着,哗哗声从远处传来。
是夜,下起雨来。。。。











9月21日 尼泊尔EBC第2天,Manjo(2800米)-Namche Bazer(3440米)
一阵狗吠声惊醒了我,看了看手表,5点20分。
睡眼惺忪的我撩开窗帘望向窗外,窗外一副“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的景象。
民宿隔壁的人家升起了炊烟,松木经火烧后散发着淡淡的柴木香味。乌鸦呱呱的叫着,落在烟囱上。此时,叮叮咚咚的敲打声从坡底传来,我留意到有人正把大小不一的山石装入木筐中,木框驼在背上,再用一根绳子套住头部吃力的搬运至正在复建的被地震毁损的老屋处。
“真是辛苦啊,山里的人。”有人这么说。
“他们也幸福啊,呼吸着这么清新的空气,守着一方土地,种地。这不就是陶渊明的桃花源吗”有人这么应着。
“可他们的物资相对贫乏,除了地里种的可以吃,其他的物资怎么来呢。”
“所以他们身强体壮的男人都去当背夫了。背夫虽然累,每天的薪水对他们来说是优渥的。”
“当背夫还是辛苦啊,身体长年累月的背重东西,一旦损坏了,何来幸福啊?”
“他们没有选择。他们活着已不易,身体的健康与否更不是他们考虑的问题。他们考虑的是家人的幸福与安全。”
。。。。
山岚缥缈,炊烟袅袅。花儿悄然绽放,雪山高耸入云。
早餐后上路,时间8点,方向Namche Bazar(3440米)。
惊喜的发现自己的心跳从昨晚睡前的90跳在经过一夜的休息后下降至72跳。多么可喜的回归。
一路上升,我汗流浃背的走着,满脸的汗水顺着眼角往下淌。甘愿的汗水啊。
3小时的路程一路走在绿色的丛林里,偶尔经过溪流,瀑布,吊桥,停下看看景,休息喘息。经过村落人家时拿起相机拍孩子,满是乐趣。
想想也有意思,我是去年底才计划要在今年秋季去尼泊尔EBC行走顺道攀登岛峰,给自己的半世人生一份不一样的礼物。一个人上路,我始终没有勇气,遂上网寻找组织。活动的组织者三宝没有嫌弃我毫无海拔5000米以上的登山经验(最高纪录
马来西亚海拔4095米的神山),冒险收留了我。于是,我幸运的找到了一群志同道合爱山的朋友。
今年四月尼泊尔发生的世纪大地震,EBC,ABC路线上均死了不少人。消息传来,我曾稍有犹疑,但乐观的我很快便打消了一闪而过的消极念头,不顾家人和朋友的劝阻毅然上路了。我是来看山的啊,我是有着好运气的人,我不会轻易的放弃自己既定的目标,我要靠自己的双脚行一段人生的奇幻旅程。即使我有高血压,腰椎盘突出症,左耳烟管开放症,耳鸣等病症,我一定能战胜自己的病痛达成自己的目标。
。。。
上午11点,南池到了,今天的路程相对轻松。正好给身体留出了适应高海拔的时间。
南池是
TREKking各线路的出发地,民宿满山坡,登山用品店比比皆是。同屋山友说店铺贩卖的多是超A的假货。用,还是可以用的。品质如何见仁见智。
我身体有些发冷,没精神去街上闲逛,用南池时有时无的网络给家里报了平安,便在屋子里休息起来。
我看了看自己的指甲,还好,有血色,没发紫。不缺氧。但心跳怎么又那么快了呢。
糟糕,半夜拉肚子了,虽然肚子不痛,不至于是细菌性痢疾。一定是高山症的一种征兆吧。。。。。









9月22日 多云 尼泊尔EBC第3天,Namche Bazar(3440米)-Dhole(4110米)
雨后的南池,雾霭茫茫。山谷中传来寺庙的钟声,扰了四周的宁静。迷迷瞪瞪中,看了看手表,清晨六点。我蹒跚的支起身,起床,拉开窗帘,推开窗,一阵沁凉的风吹了进来,空气中嗅得到水的湿润与青草的芬芳。
初升的
朝阳照耀着群山,群山仿若刚出浴的美人,抖落一身的雾霭,冰晶玉洁的立在那里。绿色的山坡上,蓝的,红的,绿的屋顶与雪白的墙错落有致的点缀其间,散发着迷人的色彩。
上路时回首南池,我像个孩子睁大双眼的望着,心中满是喜悦。秋阳打在身上,有些温暖,有些晃眼。
几个正在村口玩耍的孩子见我们走过热情的打着招呼。一位小姑娘默默的看着蹲在地上的姐姐与同伴玩石头,我示意给她拍照,她害羞的不敢抬头看我的镜头。远处走来两位身着绿色校服戴绿色毛线帽的孩子,他们兴奋的与我击掌,灿烂的笑脸上有阳光的色彩,黄褐色的眼睛散发着太阳的光芒。
开始的路程,行在山腰上,平缓易行。雪山峡谷,四眼佛塔,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队友们笑意盈盈,且行且影。牛群缓缓行来,清脆的牛铃在山谷间回响。牛群经过身边,我们侧身紧贴山壁,给牛群让道,看它们“谦卑”的走过。
岩石边,我看见低矮的灌木枝上结着红色的果,果实很小,伴着比果实更小的绿叶,相当迷你可爱。行路人若不留意,必然发现不了这些低矮如草的不起眼植物。这样的灌木丛,顽强的生长在高海拔的冰冷岩石边,果实嫩红,叶片如蜡,在阳光下反射着光。我蹲下身来,对着果实拍照,然后对着它们说话。
“Namaste。”我说。
树叶无声的应着,伴着清风,在阳光下颤抖的附合着。
上午10点30分,行至Mong。见时候尚早,我们未作停留,继续赶路。
来尼泊尔之前便知道在高海拔地区登山健行,慢走是法宝,是适应及避免高山症发作的良药。可在这3天的行进间我总忘记这一点,越走越快,仿佛有张无形的手在推着我前行。或许这是AB型血人的通病。“AB型血型的人一旦做事,会忘记时间,AB型血人认准的道路,决定前进时,对周围的劝导和异议毫不动心,会一直走下去”。
会一直走下去,会一直走下去。是啊,我就是这么一直走一直走,不知道累,不知道休息。偶尔背夫们在行走一段距离后坐在路边,提醒我该休息时,我放下背包,喝几口水,然后便又不管不顾的继续前行。背夫那旺常用国语提醒我们说:“慢慢走。”我只当他说的客套话,没有理会,一直走在队伍的前头。其实,我并非想用快走证明什么,只是觉得未完成的事要去做完,却在不知不觉中置自己于危险之中。
最好的行走方式是慢走,最优的生活方式是慢活。这些我都懂,可我常忘记。
吃午饭时,我在安静的状态下量了自己的心跳,102跳。哇塞,安静状态超过100跳。对我来说真是奇谈。我曾因心跳在低海拔安静状态下每分钟仅48次而去医院检查心脏。检查结果一切正常。而现在的我心跳在静止状态下是平地心跳数的两倍之多,这是何等惊人的“变异”。
下午3点多到达住宿地,感觉自己浑身发冷。我躺下休息,盖上厚重的毛毯,好一阵子无法缓解。冷,遏制不住的冷。
晚饭时去餐厅,闻到楼梯间传来的炉灶味,顿时翻肠倒胃,恶心的感觉阵阵袭来。
晚饭没胃口,一边吃一边想吐。我拼命忍住,告诉自己不能吐。真是一种煎熬的感觉,令人沮丧。
吃饭没胃口是高山症的初期症状,不严重,却也不能轻视。民宿海拔是4110米,仅比马来西亚的神山高15米。几年前在神山之巅又蹦又跳的我无论如何也料想不到自己今天的模样。
雾霭涌来,消失了远山近水,吞没了民宿。伴着阵阵寒风,湿气越发浓厚,雨滴落了下来。滴答滴答的雨水打在民宿的屋顶,淋在屋畔的的草地,落在不远处的河里。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此刻的心情写照。
一夜的雨。。。。。。








9月23日 尼泊尔EBC第4天 Dhole(4110米)-Machhema(4470米)
你永远无法准确的预测喜马拉雅山脉的天气,尤其是雨季即将结束的现在。一时风一时雨,一时太阳一时雾是常态。幸运的是我们从入山开始的几天时间里,在路上行进时几乎没见过雨的踪迹,除了在登山口办理入山证时,天上下了不到五分钟的毛毛雨,我甚至懒得把雨衣拿出来套上,任凭小雨恣意的飘在脸上。
雨后的清晨,天空碧蓝如洗,绿草青翠欲滴。灿烂的阳光打在雪山上,摧毁雾的迷蒙,令水汽四处溃散。我们就是在朝雾与阳光的阵仗中上路的,边走边看云雾与太阳的较量。
高原的秋来的早。刚一入秋,满山坡的草便变了色。一些不知名的低矮植物成片的连在一起,嫩绿,橘黄与暗红排列开来,像五彩的地毯铺在山坡上。红叶在缥缈的山雾与白色的野花衬托下,如火焰一般,燃烧在阳光下。想起了多年前在
美国华盛顿州与朋友Amy一起行走在MT Baker山路上的情景。相似的场景,一样火红的植物开在秋天的山坡上。画面历历在目,时光已逝十年,一切恍若如梦。
今天的路程不长,轻松惬意。一行人不紧不慢的走在山坡上草丛中,拍照,嬉笑,陶醉在迷人的秋色里。
年轻的背夫背着背包从雾中走来,这是在喜马拉雅山路上最令人感动的画面。
在EBC常常可看到背夫们为了生活背着各色的货物吃力的走在山路上。记忆尤深的是那天我看到一年轻的背夫背着一个厚实的木床在山路上走着,那床的分量着实令人心生畏惧。他走走停停,豆大的汗珠不停的从他黝黑稚嫩的脸庞滑落。累了,他把床立在路边,抹干汗水坐在石头上吸烟。烟熄了上路,他把绑着床的布条包住头顶,再把床身靠在背上目光坚毅的继续行走。我几乎与他保持相同的速度,好几次与他错身,看着他,朝他投去一个关切的微笑,他也即刻回我一个灿烂的笑容。他穿着一件极普通的深色T恤,一件灰色长裤,脚上穿着的一双塑料拖鞋。此外,他腰间缠绕着一个收音机。收音机正播放着那首我熟悉的尼泊尔民歌resham firiri。
“木棉花开了,你是何時开的花呢? 花落似白鸟飞下,白色的鸟一直在飞。
你可能很累很累了,是否想停下來休息, 还是你喜欢飞去,很远很远的地方?
生活有高潮也有低潮,就像蝴蝶的飞扬也会忽高忽低。 无论生活中有什么困难,我都愿意和你一起飞翔。。。。”
歌声飘来,眼睛有些模糊。我朝他竖起大拇指,为他打气加油。我知道他身上背着的不是一张厚重的木床,而是一个男人对家庭的责任对亲人的关怀以及对未来幸福生活的渴望。尽管他看起来还是个孩子。
石头垒起的小屋前开满了黄色的野菊花,如若是在平地,这些菊花会被人们拿去泡茶消火吧。另一边山道上的岩石边,小草结满颗颗白色的露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着晶莹的光。依着小草旁开着蓝色的小花,我曾在台湾玉山见过。那花的名字是“
阿里山龙胆”,在这里是不是该叫做“喜马拉雅龙胆”呢。
三小时的行程不会觉得累,午饭前便到了
夏尔巴人开的民宿。在餐厅的墙上我看到一面熟悉的台湾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旗子。旗子上留有签名,是我知道的台湾一位旅游作家的名字。真有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