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的风 - 骑行天下 - 8264户外手机版

  骑行天下
本帖最后由 深圳大猪 于 2018-4-10 18:08 编辑

1200公里,15天。沿着台湾的海岸线画了一个封闭的圈。台湾的风土人情我没有时间深入了解。所以我不是在旅行,只是用足迹实现一次圆满。

台湾最南端的海岸边,退潮后有很多水坑。里面有很多困在里面的五彩小鱼。这里是微观的国境,微观的海。等潮水再起时,又失去了存在。

兰屿之美不需要我用多少文字来描述,我拍了很多的照片。
其实环岛骑行,一路狂奔,疲惫憔悴不堪回首,只有兰屿是慰藉,只有兰屿算是我曾旅行过的地方。

兰屿和绿岛一样是台湾的离岛,位于绿岛的南面。和绿岛不同的是,兰屿未被开发,是一个原生态的小岛。静若处子,漂浮于太平洋之上。我看到了兰屿一个完整的日落月升的过程。看到兰屿由明入暗,由暗渐明的光影变幻。

台湾好象每天都会下雨,上午雨下午睛。也因为这个原因台湾很干净,一尘不染。不知道冬季到台北来看雨,是什么意境。估计是伤感和冷清吧;看不见雪的台湾只有雨水书写四季。

一府二鹿三艋舺。二鹿即彰化鹿港。1784年(乾隆49年)清政府设立专员管理,开放“泉州府与台湾府彰化县鹿仔港来往通商。此后鹿港迅速成为台湾中部第一大港。鹿港后因港口淤塞渐渐没落,但留下很多古迹。夜色降临,鹿港的前尘归于沉寂,鹿港的今生又被人烟燃起。


台湾的河流都很短,千愁万绪未及展开就走到了尽头。也是因为短所有的河都叫“溪”,这是台南急水溪的入海口。如果以河流比照人生,那么台湾的河流生命只有一天。生于溪止于海。早上出生晚上就消失了存在。
在台湾我比在大陆任何一个城市都感觉安全。我也说不清楚是怎么回事。它虽然是异乡,但承载了太多故乡的思念。乡愁是共通的语言。这是高雄的夜晚
那海的深处就是太平洋了。这里是台湾的东岸,远离了人烟,现出台湾最初的安静。
南北回归线的纪念塔,塔身中间有一条缝,让那回归线穿过。那回归线的将宝岛和大陆紧紧相连。
我走过很多别人眼里的“生死之路”。但我最让我恐惧的是苏花公路,它一部分暴露在悬岸边,一部分穿进山体。道路非常狭窄。重卡不断地擦身而过,风浪声浪阵阵袭来,我的单车摇摇欲坠。

三貂角是台湾的最东点,也是北部沉降海岸的终点。站在太平洋边,面前是飘渺的彼岸,身后是滚滚红尘。我差不多到了行程的终点,该回家了。

中正纪念堂前鸽子,象往和平的鸽子。穿过大江大海的1949中华民族分化成两种意识形态。但走向光明是我们共同的期盼。

你的语言特点和天涯上一个叫爬虫的骑友很像,他也是安徽人。

最初的期待和憧憬,经过之后,是莫名的凄凉。这里面应该有一个深层次问题。

大猪的语句之中很有哲学味道,有对人生的思考。

禁止慢行?也就是快速通过了。

这帖子,我喜欢,因为有深度、有思考。

打包带上飞机的。这样最省钱。前提飞的不是廉价航班。廉价航班行李要收费。有时候比将自行车寄过去还贵。

自行车随飞机托运过去的吗?
喜欢大猪的帖子,文采飞扬,引人入胜!

和经济没关系,和意识形态有关。没有什么神圣的东西是不可以亵渎的。我们是人定胜天的人类。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