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日古隆中,一生小遗憾 - 河北 - 8264户外手机版

  河北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0-2-21 10:06 编辑



  说起古隆中,相信每个人都会立即想到三国演义中的一个人——汉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的诸葛孔明先生。不错,古隆中是三国时期杰出政治家、军事家、发明家、文学家诸葛亮青年时代(17-27岁)隐居的地方。也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全面分析天下群雄割据局势,提出三分天下,而后一统的战略宏图,即著名的《隆中对》的地方。还是中国三大武候祠之一的襄阳武候祠所在。

  其实在我国号称诸葛亮故居的不止一个古隆中。山东琅琊、河南南阳湖北襄阳都有自称是诸葛亮故居的地方,没办法,谁让人家名气大呢,这年头,连潘金莲、秦桧这样的恶人故乡都有人引以为荣,何况大名鼎鼎,又忠勇仁智诸葛孔明先生呢。不争才怪。

  诸葛亮本是山东琅琊人,幼年失去了双亲,后随叔父至荆州,17岁叔父亡,从此年青的诸葛亮在隆中卧龙岗隐居达10年之久,他抱膝高吟、躬耕陇亩,夜夜苦读,留意世事,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号称“卧龙”先生,只是他虽在经天纬地之才,却不为世人所知。直到有一天,刘备三顾茅庐,鉴于刘皇叔的一片诚心,诸葛亮这才出山,导演了一场三国争雄的历史大剧

  关于诸葛亮故居,原藉山东琅琊是诸葛亮故居,这无可争议的。真正争诸葛亮故居是河南南阳和湖北襄阳这两个地方。襄阳有个古隆中,南阳有个卧龙岗,两地都有武侯祠,都自称是诸葛亮隐居的地方。事实上从两晋以来两地都有很多关于诸葛亮的传说,两地也都建有不少有关诸葛亮的建筑,搁现在叫文物古迹吧。那么谁是正宗的诸葛亮故居呢,湖北人和河南人从古到今争执不休。还打了不少笔墨官司。湖北隆中派以隆中对之隆中为证,河南南阳派以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为证,争得不亦乐乎。一直到了清代咸丰年间,有个湖北襄阳人顾嘉衡出任南阳知府,这场争论更是达到了高潮。南阳人认为:襄阳人来南阳做知府,可要办事公平,不能向着你的家乡,把武侯祠的正宗桂冠判给湖北襄阳,否则就叫你这个知府坐不稳。湖北襄阳人认为,既然是自己家乡的人到南阳为官,一定要为家乡人伸张正义,将古隆中的武侯祠判为正宗,否则你就别再回家乡了。两边人互不相让。顾嘉衡听了双方的意见后,没有立即表态,而是拿出文房四宝,提笔写了一幅对联:“心在朝廷原无论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此联一出,双方俱佩服顾知府的才智,从此这场争论才告一段落。

  争论告一段落不是再也不争了,1990年争论高潮又起,这一年,国家发行《三国演义》特种邮票,其中有一张是“三顾茅庐”,襄阳和南阳争夺首发仪式举办权,闹得不可开交,最终国家邮政主管部门不得不在两地各举办了一场。后来新版电视剧《三国》热播,因为里面不提南阳,直接说诸葛亮居住在襄阳隆中,据说南阳一位看电视的市民十分生气:“‘南阳诸葛亮,稳坐军中帐、摆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这是我从小就知道的迷语,迷语上都这么讲,今天你说诸葛亮是襄阳的?什么破电视?”于是抄起板凳把自己家的电视机给砸了。当然,这是传说,反正我是没看见究竟是谁砸的。

  诸葛亮躬耕之地究竟在河南还是湖北?这是个连历史学家都搞不清的学术问题,咱这种小小老背姓就更说不清了,不过在什么山唱什么歌,咱现在在湖北,看的是湖北方的资料,就得偏着湖北说:诸葛亮隐居的隆中属于过南阳,这一点不假,诸葛亮自己都说自己躬耕于南阳这怎么能假?谁也无法否认。但诸葛亮是东汉时期的人。那个时候隆中归属的谷城县的确属南阳,明代以后,谷城县划归了襄阳,而襄阳南阳又分属湖北河南两省,因此才有了隆中属河南还是湖北以上的争论。看到这儿你明白了吧?不过河南的同志你也别骂我,我这是站在湖北的地盘,看着湖北的资料说的,如果哪天我到了南阳,看了河南的资料,肯定又是另一种说法,这不是见风使舵,不叫两面三刀,是实事求事。如果将来有一天历史学家的意见统一了,咱就按统一的说法说。


哈哈哈,好难得看到介绍我们襄阳景点的帖子。
嗯,这座城市现在改名为“襄阳”,为了切合大家熟知的“古城襄阳”,以前叫襄樊-汉江以北为樊城,汉江以南为襄城。
古隆中,算是襄阳比较出名的景点了,沾沾诸葛亮的名气吧。
小学到高中,记得有两年的春游都在这儿,那个时候还不太懂文化景点的意境,印象最深刻只有登山望远了,虽然楼梯爬的很累,但那种小有成功的惬意感是大多时间在课堂里无法领略的。
现在,偶然再见古隆中,大都在朋友圈里:春季的绿意盎然、夏季的清凉池塘、秋季的小径幽远、冬季的簌簌雪景。抛开古隆中那些或加盖或文化赋意的建筑和设施,它本身或者人为形成的景观、意境,一点一滴的藏在了四季的景色和本地人生活中,反而更打动我,自然而然的体会到了“淡泊明志, 宁静致远”。这是一个需要静下心来感受的地方。
本来,古隆中的大门确实是在比较靠山里面的位置,就是512终点站-湖北文理学院(原襄樊大学)再往山上走大概800米左右的地方吧。这两年为了扩建,所以才把大门设在了路边,建了一个旅游集散点,原来沿山而建的校区将会搬移,再过两年变化会更大,可游玩观赏的区域会更丰富。
当然,襄阳更是一个需要用心感受的历史悠久的城市。早上过早要去一桥头排队喝黄酒吃大碗牛肉面,晚上好几条美食街大排档,吃大虾、琚湾酸浆面。在襄城,我们的老城墙维护的还是比较好的,东门口有一段还能上城墙上转转,鼓楼十字街有襄阳博物馆,往北是北街(仿古街道)-有美食、潮流小店、旧书摊和古玩,再往北就是沿江休闲景观带。近几年还新开发了唐城、习家祠、黄家湾自然风景园等好几个旅游休闲区,都值得一游。
襄阳的南边是绵延的山脉,现在叫“岘山国家森林公园”,有几座开发出来修了绿道可供健走,深处山林被树木包围的感受特别好,更多的是有很多小径的山头,四通八达,东能通到习家祠,西能连到中华紫薇园,很适合徒步。
欢迎楼主在疫情后,再来我们湖北襄阳游玩,多呆两天,慢慢体会,不再留有遗憾。

正好归置一下以前的照片,挺好,赞一个
精彩好帖,楼主辛苦了
很有文化古韵的地方啊
支持精彩分享!!!!
襄阳离我老家不远,居然没去过。。。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0-2-24 20:24 编辑

  看过长门遗址我又去了位于樊城区的米公祠。米公祠原名米家庵,位于历史文化名城襄阳市樊城区的汉江之畔,是襄阳市境内标志性景观之一。

  米公祠始建于元,扩建于明,后改名米公祠,是为纪念中国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而修建的祠宇。自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始,先后由米芾第十八代孙米瓒、十九代孙米爵、二十代孙米澎重建;清同治四年(1865年)再建。祠内有纪念性建筑拜殿、宝晋斋、仰高堂等。并珍藏有清雍正八年(1730年)由其后裔摹刻的米芾手书法巾45碣,其它碑刻145碣。

  《米公祠及其石刻》1956年被公布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05月25日,米公祠作为明、清代古代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米公祠是我襄阳之行游览的最后一个景点,其照片也全是用手机拍的,这些照片全随着手机丢了,下边的照片也是网上找来的照片。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0-2-24 20:16 编辑

  我们现在看到的长门只是原震华门的瓮城部分,瓮城与主城池间的城墙因建国后修建铁路已经拆毁,近年,有关方面在长门南侧修建了长门遗址公园。里连还保留有一小段原始状态的城墙,即未经修复的城墙,可惜那些照片随着手机的丢失也都丢了,本游记所用两张照片全是网上找来的照片,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谢。

本帖最后由 北海龙吟 于 2020-2-24 20:07 编辑

  从古隆中回到襄阳市里,我又去了长门遗址公园。长门又名震华门,位于襄阳城东北角一处名为新城湾的城池东端,是襄阳城紧临汉江的三座城门中最靠东的一座城门。

  长门及相临的新城湾城墙建于明代。唐宋时期修建襄阳城时,襄阳 城的北城墙紧临汉江南岸。明初邓愈再修襄阳城时,汉水南岸向北迁移,为使北城与汉水联系更加紧密,加强城墙防御能力,邓愈把城东北角的城墙向东向北扩展,修建了新城湾城池及新的城门,因此段城池又窄又长呈长条状,城门位于这段子又细又长的城池的最东端,故名长门弘始中(1496年左右),副史毛宪重建东、西门与大、小北门及东长门诸城楼及各面角楼。万历四年(1576年),知府万振孙为六门首题别称,题东门曰"阳春",南门曰"文昌",西门曰"西成",大北门曰"拱宸",小北门曰"临汉",东长门曰"震华"。

  1945年,因年久失修,长门城楼坍塌。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