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草原——火山!草地!那达慕!美食与故事!(继续更新) - 户外资料 - 8264户外手机版

  户外资料
本帖最后由 32度 于 2020-7-11 09:15 编辑

   我是广东人。有两个孩子两爿摄影店。我喜欢吃、喜欢孩子、喜欢探险。我是地道南方人可我听过蒙古高原上的呼麦,摸过马头琴,我的小孩跟蒙古少年摔过跤,跑得比摩托车还快的赛马曾从我眼前擦过去。

   我只到过两回草原,同一个地名。一次十年前,二次十年后。

   惠州到太仆寺旗草原,相距有2500公里,却翻山越水竟然在同一个经度上,地图上一条几乎笔直的竖线连起我们南国的柔风绿水和北方的烈风草原。

(当我在写这篇游记时用导航标注直线距离才第一次惊讶地发现我和这片草原在几乎同样的经度上,好像一种冥冥中的缘分牵着这条线,供我悠悠地在陪着两个孩子的夏季回想草原上的风土与情谊)

   小静的客栈有一部小红车,十年前我第一次来草原,彻头彻尾被巨大的地域差异震撼了,那回从北京搭上的正是史老爹的小红车。十年后当我带着跟小静的女儿乌云同岁的儿子T回到草原,大巴车站外等着我们的还是那部小红车,看到的瞬间,记忆秒穿——

    那时大学刚毕业。实习出差,我跟阿涛在最好的时光,初秋的草原风凉得要两个人紧紧抱在一起,却也好看得像金黄色的丝绸波荡在水面上。客栈新开,意气风发的小静带着我们一对不离指尖的恋人翻过一片又一片秋天的牧场,那时就跟小静说,我们一定会回来看看她描说的盛夏的草原!

    再见她时,草原正花季,我的T和她的乌云刚好一般高。两个孩子羞涩上片刻就操着一南一北的两种普通话打成一片了,不时看到晒得黑黑的乌云停下来歪着头问T“你刚说的词什么意思?”。我则拉着小静的手讲起十年……回来的我们不是那时的我们,看她略带遗憾的表情想见我们那时的恋爱姿态可能给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还保存着那时候给你们拍的照片,草原深黄了,你们俩拉着手,你那个丝巾被吹得飘起来。” 我的阿涛慢慢愈行愈远,我痛心过也庆幸着T的爸爸是稳重的好男人,我们都在经历中长大了,我家的妹妹刚好大她的小女儿一岁。生命在不同的纬度上同时地流转经营着,像两个平行版本的故事,她的客栈经营到十几年,也历经着婚姻、家事、困惑、生育、成长、确幸。


    从北京做大巴过来草原用了5个多小时,第一件事当然要美美地吃上一顿草原人的饭:

(羊排焦焦的虽然有点硬但是好香哦!很豪迈的一份根本吃不完,留在客栈的厨房里请大师傅晚上炖汤,又成另一种美味。)
(这叫奶皮子卷,刚到的下午凉凉地吃,浓滑的乳香真是惊艳大爱。后来走的时候又带了两盒,没到机场就吃光了)
(这是一种蒙古人家里做的点心,小静的客栈搜集来招待猎奇的客人,用酸奶和当地一种糜子炒粉做的,油润酸甜,味道可以称“奇特”了)


    第二天,她就陪我们去看火山。正好细雨,团团雨雾裹住我们将前往的几亿年前的火山岩,迷幻缥缈中,只见山下钻出几头安静的牧牛,然后慢慢现出山角那里庞大的玄武岩石,最后我们也钻进雨雾,火山喷发形成的石条山出现在眼前。


(照片里小路指向的被雾气半遮的就是火山遗留下来的巨大的玄武岩石柱群)



(整片山坡都布有这种巨大的石块,有种旷古的感觉,是火山熔岩曾经漫流的痕迹)

细雨真凉,爬湿滑没有爬上火山口的岩石,但静无一人的火山区,白雾薄罩着陌陌草地上遍地小小珍珠一样的野花和我们的孩子在火山巨岩上攀爬传来的带回音的笑声,重回草原的我获得一种宁静旷远的满足感。

    接下来的日子,自由自在。小静忙的时候乌云会带我们去看草原上繁茂的野花,采雨后的野蘑菇,摘野生的韭菜花,吃从没见过的东西;瞧一群一群的羊,给我们讲牧民怎么捡牛粪用来烧火!草原对于我们是那么奇妙得多姿多彩。
(草原上夏季的野花真是多喔,整片整片看不到尽头的那种,也不知道名字,和我们那里被精致地浇灌剪枝的风雅花卉大有不同。同是美,这里就美得近乎狂野。)



(乌云给我们演示必须翻过来野蘑菇看它的褶才能辨别是否可食用。这种就是安全的,采下来就能闻到浓郁蘑菇的香味。慢慢,T也能很准确地采蘑菇了!这一袋子满了够我们回去请厨房的大师傅烧一盘呢!

(这就是野生的韭菜花,乌云教给我们只吃那个花,不要野韭菜的茎,花是嫩香的,拿回去厨房里给剁得细细地摊成鸡蛋饼,真是美味哦!)
羊群真是随处可见,比这里人的数量可多多了。我们住在小静的客栈这地方叫“包恩本”嘎查,牧民的人数不过二三十人,羊的数量却有几千头!
(牧牛都没有人管自顾自地走,经常就溜达进客栈的院子,引得院里的大狗狂吼它,还满不在乎地吃菜园边的花呢!)

那达慕!
    最好的一天,前夜下过雨,风卷起草地的芬芳,气温26度,羊群在远处安静地吃草。得到附近“白马群”嘎查有牧民为13岁的儿子办成年礼,举行嘎查那达慕的消息,我们四个人开上小红车冲出客栈!一路问一路找,甚至问到了牧民野花丛生的家门口,原来那达慕不在这里而在山那边的牧场。等我们飞驰在没有交规的草场开到山坡下辽阔的牧场,赛马都已经准备好,蒙古摔跤的烟火已经升起来了!蒙古大帐下坐着本氏族里的长辈和今天的东道主,桌上摆满礼仪尊贵的蒙古奶食,扩音器里反复播放着嗓音波荡的蒙古长调和与会的各项通知,到处都是红黑的笑脸和灿烂的蒙古袍子。
    幸亏跟随小静,不然好像突然被扔进了一个完全陌生的语境,成半个两耳不闻的聋子。她也听不懂许多,但是那达慕她参加和研究过不少,还写过专门的文章,那达慕的每一步能给我们讲出是什么因由,要做什么。我们只叹眼睛不够用啦,碧绿的草原上全是新奇的事:雄壮的牧人穿着华丽的蒙古袍子,脚上的靴子那么漂亮!骏马正在热身,作为比赛奖品的公羊和骆驼在栏里噢噢地叫着,无数孩子叽叽嚓嚓地跑去排队。原来因为是为孩子举办生日聚会,所以今天的蒙古摔跤比赛所有孩童都可以参加!无规则,一对一,T和乌云立马也排进了“蒙古少年博克”的队伍里,带着兴奋和紧张,张望着那些草原上的孩子。哦,我从没如此接近一种北方的生活,他们的琳琅多彩,他们久远传奇的游牧文明......正在我眼前一页一页展开——
    开车穿过草原上的车辙小路,远离了公路的牧场真是美极了,牧人家的房子前面开满了野花啊!

       终于翻山寻到了生日成年礼那达慕的牧场,一些车辆停在草地上,靠近热闹起来,运马匹、运羊、运骆驼的车都在附近。

    会场已经点起了牛粪火,这是那达慕的传统,典礼之前先升起圣洁的火盆。蒙古儿童已经在排队准备参加那达慕的摔跤比赛了!氏族或嘎查里的长辈和东道主都坐在蒙古大帐下笑眯眯地观看着,享受这悠长的安宁岁月里少有的热闹。


(这些蒙古孩子兴奋和紧张的表情也和我们一样呢。摔跤马上要开始了!)

  蒙古摔跤也称作“搏克”,是一种从实战中演化而来的体育竞技活动。对战的双方完全由“抓阄”产生,不分重量级,规定也极其简单。一片草地,一群勇敢的人,捉对厮杀,以膝盖之上任一点触地为输。但是当我们带着喜感观看这群蒙古孩子的“游乐”发现他们其实从小到大,都在学习摔跤技艺过程中(看那些超萌的小跤手一本正经的样子也真是觉得好可爱)。小静指给我看其中的几对小选手,抬脚、勾拌、抓肩、旋力、爆发,经她一说,确实有模有样。最好的反例就是我家哥哥T,别看平时在孩子里也是称王称霸的,一到蒙古小孩的手边真是不经一摔呀......他后来描述,不知怎么就被跟他一般高的蒙古小孩一抖一扯地失去了重心,要歪的身体刚要挣扎被人家瞬时脚下一拌就撂倒翻了个大跟头,起来还晕晕的。      
    不过真的没有想到,举办生日那达慕的主人家如此周到宽厚,对儿童即使是不认识的儿童也表现出一种宽阔的暖心和慷慨。T刚刚倒地就有一位蒙古大叔过来扶起,更让我没想到的是——赢了的孩子跳着一种雄鹰舞进入下一轮摔跤继续比赛直到决出第一名为止,他们的前路只会遇到越来越强的对手和越来越疲劳的身体,要继续下去必须咬牙发挥出体格的极限和强大的意志!原来蒙古人就是这样用游戏和比赛来训练自己的孩子——输了已被淘汰出局的孩子,竟然马上有人笑眯眯地递上来10元钱作为鼓励他充满的勇气!T的表情一下由特别沮丧变得很惊讶,继而也笑了,应该是觉得自己很尽力去摔了,得到了某种肯定吧。然后,他和乌云,就像解开缰绳的两匹小马,在辽阔碧润的草原上飞奔跳跃着,笑着叫着,停下来,兴奋地互相摔跤磨炼刚刚在实战比赛中体会到的摔跤技巧。那种自由、强健和欢乐由内而发扶摇在盛夏牧场的上空!
    这情景和经历,应该会在作为母亲的我的心里驻留很久很久吧!草原和这些曾经的察哈尔蒙古贵族,确实给了我更深一层的震动。
    也许它在久居南方城市的T的心里,会驻留更久......









爱美食,爱风景
一下孩子们都大了
完全沉浸其中了
羡慕能亲临那达慕
同路人顶起你
我也去过这里。你可以再往北走走
好想念啊~~~~
南方灾害,希望草原安好啊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