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乐寺观音阁 | 唐辽之际的惊鸿一瞥 - 北京 - 8264户外手机版
上层转角铺作:

正面与侧面的结构与柱头铺作类似,为两双杪双下昂。沿垂脊方向的斜向斗栱为两跳角栱与三重角昂,最上层的昂上置一宝瓶,承托角梁。第二跳角栱上还有正侧向的两跳华栱。另栌斗上出斜栱两跳,与角栱正交,其上还有两跳华栱(包括重栱)。此为观音阁最复杂的转角铺作,但结构也相当明晰。 (图 :Mickey)
2内檐斗栱
内檐主要看看最下层的斗栱,用以支撑中间平坐层。
柱头铺作:

内檐的柱头铺作主要是承托中层的平坐。华栱两跳,皆为重栱,上接素枋,支撑起中层平坐的地板。斗栱置于普拍枋之上。
之前提到了观音阁内檐的上一层的柱子立在下一层柱子的栌斗之上,在这儿就能看得真切。中层的柱子与柱头铺作已经融为一体,立在最下面的栌斗之上。实际上,柱子下端凿出了很深的十字形切口,这样便能直插到最底部的栌斗。这便是《营造法式》里提到的叉柱造。观音阁中层的内檐柱、上层的内外檐柱,都是这样的形制。

叉柱造断面图(图:梁思成《营造法式注释》)

观音阁内檐柱子叠柱子的叉柱造
转角铺作:

内檐的转角铺作是比较关键的结构,承托了内外柱之间的梁架和中层平坐的素枋。比较有意思的在于两跳斜栱,其中第二跳后尾为斜梁,该斜梁也正是外檐转角铺作斜栱的后尾。阑额与普拍枋均出头。
补间铺作:

与下层外檐铺作类似,无出跳,只是联络各枋。 其中第一层枋上雕刻为翼形。
无论如何,独乐寺观音阁是研究唐辽之际建筑过渡形制的绝好实例。外观上也能让人很直观地感受到美的力量,正如梁思成所评价:伟大之斗栱,深远之檐出,屋顶和缓之斜度,稳固庄严,含有无限力量,颇足以表示当时方兴未艾之朝气。
参考资料:陈明达《独乐寺观音阁、山门的大木作制度》梁思成《蓟县独乐寺观音阁山门考》丁垚《发现独乐寺》韩嘉谷《独乐寺史迹考》
图片拍摄:Afio、Mickey、斜阳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