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仔行摄 || 徒步穿越兰州“北国南地”--石佛沟 - 上海 - 8264户外手机版

  上海

                                                                                                   

      兰州石佛沟因石佛而得名,山崖上的佛洞遗迹早在清嘉庆年间就被发现。《皋兰县续志》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载:在阿干镇南五里大山中,两山环抱,蜿蜒数十里,山石皆纯青,壁立千寻,葱翠溢目。洞中刻石作佛像,不知始自何年?嘉庆间,有李和尚者,采药山中,闻磬声,寻得之,因习禅洞中。

      如今的石佛沟,距离兰州市区16公里,是兰州市南部天然生态屏障。1992年被批准为国家森状公园,2006年被命名为“甘肃花儿传承基地”, 2017年被批准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公园森林覆盖率达70%以上,在海拔1950-3124米的阶梯区域内,自上而下,分布着白桦林、紫桦林、云杉林、金背杜鹃、灌木林等树种28科、64属、174种,中药材植物品种200余种,锦鸡、斑颈稚、林麝、石貂等100多种鸟兽。伫立于景区的最高峰--双咀山,既可观兴隆日出,又可赏关山夕阳。然而,景区趣味又何止在鸟兽草木?古丝绸之路摩云古道、法显取经驻锡夏坐之地,明洪武年间开采煤炭的阿干煤矿、鲜卑族吐谷浑后裔慕璝的传说........传颂了千百年来这里的万物风情。

      目前,整个景区经过重新设计,核心面积达42平方公里,“一佛一轴三谷四园”为规划思路,将带您真正体验这里北国南地的别具之韵!

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国庆前回乡,因有公事未了,需在兰州逗留数日。

遂于9月26日(周六)约二好友,到兰州阿干镇石佛沟虐了一把。

耗时7小时,行程约21公里。

北国南地”之美称。

石佛沟位于兰州市区西南14公里岘口子处山中,它是大沟的一条支沟,大沟起始于云顶山,在天都山处与阿干河交汇,大沟内有很多支沟,如菜子沟、圈沟子、小烂泥沟、干沟等,这些我们将车停在了灵岩禅寺的路口。

由于时间的原因,未能前往参拜。

     做为景区核心的石佛沟内现在建有灵岩禅寺,为藏传佛教黄教(格鲁派)寺院。关于石佛沟的历史,清乾隆兰州翰林秦维岳纂《皋兰县续志》中记载:“在阿干镇南五里大山中,两山环上山的路正在修缮,估计过段时间再来,交通会更方便。

規划真好,路一真修到山顶。建筑精美,环境清净。
感谢楼主奉献相当精彩的游记

历经7小时的跋涉,石佛沟、烂泥沟徒步穿越成功。

和好友相约下次有机会再徒!

注:部分文字来自于网络

      终于下到了山下。山脚下即为阿干镇。

      阿干镇位于兰州市区南部,早在北宋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就置有阿干堡。后金世宗大定二十二年(公元1182年),升为阿干县。元世祖至元七年(公元1270年)并入兰州。明为兰州阿干里。明洪武年间开采煤炭,商贸兴起成为远近驰名的集镇。

  阿干镇名称的由来,据说与一个古代少数民族的一首歌有关。这首歌名叫《阿干之歌》。

  阿干西,我心悲,阿干欲归马不归。为我谓马何太苦?我阿干为阿干西。阿干身苦寒,辞我大棘住白兰。我见落日不见阿干,嗟嗟!人生能有几阿干。

  《阿干之歌》在《十六国春秋》《晋书》《魏书》《宋书》《北史》都有歌名的记载,但是从没见过歌词内容。这首失传1600多年后才发现的《阿干之歌》,据民国学者陈澄之《伊犁烟云录》记载,是在甘肃兰州附近的阿干镇一带发现的,是否是前燕皇帝慕容廆的原作,学术界至今争论不休。

  这首歌的背后有一段故事。魏晋时期,辽东鲜卑慕容部首领慕容涉归的庶长子吐谷浑与嫡长子慕容廆不和,慕容廆怕兄长夺其汗位,逼迫吐谷浑率1700帐部众西迁。后来,吐谷浑的后代在青海一带建立了吐谷浑王国。

  据说吐谷浑西迁远走后,慕容廆心里不安。晚年儿孙们争斗,他想到当年逼迫兄长离家去国,对兄长朝思暮想,无限悲伤,于是作了这首《阿干之歌》,常常击节自唱,泪流满面。他唱这首歌,既是思念兄长,也是警诫子孙。在鲜卑语中,阿干是哥哥的意思。

  据民国时期的学者王先谦合校本《水经注》卷二《河水二》引清人全祖望语云,“阿步干,鲜卑语也。慕容廆思其兄吐谷浑,因作阿干之歌,盖胡俗称其兄曰阿步干。阿干者阿步干之省也。今兰州阿干峪、阿干河、阿干城、阿干堡,金人置阿干县,皆以《阿干之歌》得名。”

  兰州一带曾是吐谷浑的治下,可见《阿干之歌》曾在这一地区广泛流传。至此,我们可以相信,阿干镇,原来得名于一首古老的歌谣。

      由于还要爬到灵岩禅寺取车,未能深入阿干镇做进一步探究。

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阿干河流域自古便是丝绸之路、唐蕃古道的必经之路,印证和护佑着兰州千百年来的文化兴衰。

半山腰处秋意最浓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