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故宫所在地灵石 - 安徽 - 8264户外手机版

  安徽

2016年10月3日早上8:40乘坐 太原 开往 西安 的高铁列车来到了 灵石 县,这个县不是太出名,但 中国 现存最大的晋商大院王家大院就在县东部的静升镇。

灵石简介


灵石 县位于 山西 省中部, 晋中 盆地南端,素有"秦晋要道,川陕通衢"之称。 灵石 县,于隋开皇十年(公元590年)置县,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先赵后魏;

秦汉时,先属 太原 郡,后属河西郡;三国时属魏;晋时属西汉郡;隋初属平周县(今 介休 县)。隋开皇十年590年,文帝杨竖北巡挖河道,获一巨石,似铁非铁,似石非石,色苍声铮,以为灵瑞,遂命名为“ 灵石 ”,割平周县西南地置为 灵石 县。唐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废郡设道, 灵石 县属河东道;北宋至道三年(公元997年)改道为路, 灵石 县属河东路汾州府。元至元二十三年(公元 1286年)创立行省, 灵石 县属中书省;明洪武九年(公 元1595年)改属冀南道汾府;清初属 山西 省 平阳 府。乾隆三十七年(公元1712年)设 霍州 , 灵石 县属 霍州 管辖,直至清末;民国三年(公元1914年)废州设道, 灵石 县属河东道。民国十九年(公元1930年)废道直属 山西 省。1938年成立灵西抗日县政府,归洪赵地区领导。1939年成立灵东抗日县政府,属太岳专区管辖。 1948年6月 灵石 县解放,成立县人民政府,属 榆次 专署。1958年 灵石 、 介休 、 孝义 三县合并为 介休 县, 灵石 县城改为 灵石 镇。1961年分县,恢复 灵石 县建置后 一直归 晋中 行署管辖。

灵石 县的主要景点有王家大院、红崖大峡谷、石膏山、静升文庙,介子推的纪念地和墓地介庙、介林、资寿寺等。著名菜肴有王家蒸排、王家豆腐、烤鹌鹑蛋、著名小吃有黄条条、捏巴巴、摊摊、油糕、骨累。 灵石 县的经济在我这次到的几个 山西 县城里是最好的,虽然这里90%的面积是山地和丘陵,但县城和乡镇的市容远远超过 平遥 、 浑源 、 应县 ,工业也是最多的。可以赶上 安徽 经济中等县城的水平。工业的五大骨干产业是煤焦、化工、冶金、建材、电力。虽然 灵石 的地形没有 平遥 那么平坦,但是地下有丰富的煤炭资源,没有古城保护压力,地下水资源比 平遥 丰富,人口也少。

到达 灵石 高铁站后,按照高铁站前武警的指引,走到站前的7路车停靠点,上了7路公交,到了静升镇,王家大院的路口,从路口走到景区还有2公里多距离。

静升镇


静升古镇地处 山西 省 灵石 县城东12公里处的丘陵地带。东眺绵山,西望汾河,北与 介休 接壤,南与本县马和乡交错。周边沟壑纵横,层层梯田,海拔900余米。其地形有似双乳,高不露风,低不失水。土地肥美,物产富庶。可谓占尽了祥和山色田园之“风水宝地”。

静升古称“ 旌善 ”。据考,周襄王十六年,晋文公元年(前636年),晋文公火焚绵山,后悔不及,“为志吾过,且 旌善 人”,以环绵山之田封介子推。由此得“旌介”“ 旌善 ”之村名。旌介村在 旌善 之东2公里处,其名直观地表达了旌表介子推之意;“ 旌善 ”则似乎在取旌表介子推“好善乐施”之意。此为多数人的理解与推断,但不论确切与否,两者都是为了永久地纪念介子推而取名的。后来由于 介休 与 灵石 一带的方言,“ 旌善 ”与“静升”相近,且旌介、 旌善 同用一个“旌”字,容易误读误写,便取意“居静穆祥和、歌舞升平之地”而易名“静升”至今。

静升文庙


从路口走进去,首先看到的景点就是静升文庙。静升文庙全票10元,优惠票5元。我到文庙门口买票的时候,售票员竟然说了一句“这里不是王家大院,王家大院从这条路拐过去向前走。”进去以后,里面始终也只有我一个人在游览,非常冷清。

静升文庙,位于 山西 省 灵石 县静升镇, 兴建于元惠宗至元二年(1336年),至顺三年(1332年)开工,历时四年到至元二年(1336年)落成,经明清及民国年间多次维修,现存为元明建筑。

庙址坐北朝南,两进院落布局,中轴线上现存戟门、大成殿,两厢建奎星楼、配殿,占地面积2237平方米。庙前照壁,元代修建。大成殿建于高0.95米砖砌台基上,面宽三间,进深五椽,六檩前廊式结构,外檐斗栱三踩单翘,单檐悬山布灰瓦顶。

灵石东站返回静升文庙门口,正好看见一辆出租车载着人在王家大院门口下客,赶紧走上去坐下,叫司机

路上司机告诉我, 灵石 离绵山和张壁古堡都不远。

走了20分钟左右到 灵石 东站,当时的时间只有13点。 灵石 东站很小,中间的候车大厅窄到只有商场两道门之间的距离那么窄,只有二三十个候车座椅,就这样还一直没有坐满。14:40坐上到 太原 南的高铁,离开 灵石 。


雁北印象从 孝义 祠出来往东走,看到一家比较大,内部装修也比较讲究的饭店,名叫雁北印象。里面吃饭的人很多酒入内解决午饭。

点了半份清汤娃娃菜,一份王家蒸排和一中碗米饭,一共55元。

这个清汤娃娃菜有点像鲁菜的口味。

王家蒸排还比较好吃。
总的来说,两个菜肴都比较可口,是我在 山西 的旅程中吃到的最可口的一顿了。雁北印象,值得推荐。

孝义祠

孝义祠

孝义祠

孝义祠

孝义祠

孝义 祠是免费开放的,是静升王氏家族五座祠堂中最小的一座,于1998年对外开放。位于高家崖、红门堡两大建筑群的南坡下临街处,为 晋中 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孝义 祠是在 孝义 坊的基础上扩建的。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皇上为旌表王氏十五世孙王梦鹏的孝行义举而下旨为其修建 孝义 坊,乾隆五十一年牌坊建成,后又于嘉 庆元 年扩建为 孝义 祠。祠堂坐北向南,分楼上楼下两院,总面积428平方米。院内一层有正窑三间,陈列静升王氏宗祠、王家坟茔模型以及记载王梦鹏一生孝行义举的立体雕塑。楼上正厅五间,为供奉祖先的牌位之地,前面有一座坐南朝北的戏台,歇山顶,四角挑檐,平面呈"凸"字型,有元代戏台遗风。

孝义祠

孝义祠

叫导游姐姐照了几张,之前在王家大院里人挤人寸步难行,根本无法拍照。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

从红门堡出来,按照导游姐姐之前指引的路线到 孝义 祠。到祠堂路上是烧烤小吃摊一条街,这里最有特色的烧烤是油炸鹌鹑蛋和被称为王家豆腐的油炸豆腐。据说王家大院的祖先的王实靠做豆腐起家,摆脱贫困,这才有了王家后人的兴旺发达。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

人挤人,导游走得很快,根本没空隙拍。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

红门堡建筑群的总体布局,隐一个“王”字在内,又附会着龙的造型。除前堂后寝的院落外,为顺应地形,一部分又应变为前园后院。各院间有的富丽堂皇,有的曲幽小巧。其砖、木、石三雕,有些因出自乾隆早期,古朴粗犷,还保留着明代风格;大多数同高家崖一样,皆清代“纤细繁密”之典范。设立于红门堡东三甲的中华王氏博物馆,是目前海内外惟一的王氏家族文化博物馆,开馆后,几乎天天都有来自国内外的王姓族人到此旅游观光、寻根谒祖或信函、电话咨询。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