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ily陈 于 2023-7-16 09:08 编辑
布鲁克纳第七交响曲第二乐章
Day10 (6月13日登山前休整一天) 永芝温泉—香格里拉县 驾车206公里 3小时20分
昨晚睡前的温泉浴,有一种脱胎换骨的感觉。由于伤痛和工作原因品茶和高天哥先行返回西宁,剩下的11人前往第二站——哈巴雪山,中途路过德钦时到一家门面不大的小店去吃了一碗正宗粑肉饵丝,用米做成的,耨耨的,里面肉多料实、汤鲜味美,价格实惠,走过路过不要错过美食哦!
计划5天梅里雪山东南坡的转山行程,被连续的降雨,愣是多出了一天,正好把脏衣服和装备清洗一下,顺便逛逛独克宗古城。我是2013年9月曾一睹古城旧貌,2014年1月11日的那场大火,将1300年的历史古城化作灰烬,也将那美好的时光定格在我的记忆深处。如今故地重游,满大街风华正茂的少男少女,身着纳西族盛装,手里握着自拍杆,游走于商业化氛围浓厚的古城小巷里,看着眼前的这一切,禁不住感叹:“岁月让我们这些老去的人,走在记忆缺失的文化美中。”
独克宗古城的夜景在雨中显得比白天多彩浪漫,尤其是大佛寺的那个巨大转经筒,在夜幕中纯铜镀金的筒身,发出金灿灿的神圣的光芒,十来个人凝成一股力量才能转动它,为了祈福大家都能顺利登顶哈巴雪山,我虔诚地与他人合作转了三圈。


Day11 (6月14日哈巴雪山第一天)香格里拉县——哈巴村
129公里 行驶3.5h。
“哈巴雪山,我们来了!”大家激情澎湃的高喊着,内心却五味杂陈。这是整个行程中,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所有人都希望自己能登顶成功,尤其对于我们中的许多人来说,是完成生命中第一次真正的雪山攀登。看着车窗上雨水一直不停的冲刷,想到山顶上风云变幻的恶劣天气,心里写满了十万个不确定。山友客栈到了,哈巴雪山杨领队(联系电话15008860926)站在院子门口欢迎我们的光临,个子不高,面色黝黑精瘦,大约27岁左右。提起他村里人都知道,一位腼腆、少言寡语、细心周到的纳西族人。四合院式的木制建筑,房间干净舒适,不太隔音,楼上伙伴们的行走使木地板微微震动。晚饭清口营养,新鲜的食材,令我们大快朵颐。正如后勤部长冷月点评的:“行走千万里,心系不过几碗烟火。”




抱歉,话题先稍作转移,前天驴友给我转发了一个8264推荐的登顶哈巴雪山避坑攻略好帖。帖子内容详细、具体、简洁明了,所以我就不在此复读机般的重述那些鲜为人知的攻略了。既然美女提供了光板天的登顶战略,那我就说说自己在风雨交加中如何登顶吧!
首先,调整好行前的心态至关重要。在我们晚上用餐期间,进来了三个90后的年青人,一顿寒暄后获悉,他们是今天刚下撤回来的,由于风雨太大,只有一人成功登顶,也是今天唯一一个登顶的。向导也告诉我们,最近一周登顶的人凤毛麟角,进行一番交流取经后,大家显得忐忑不安,虽然相互安慰:“老天怎么安排,我们就顺其自然吧。”还是免不了有些担心和焦虑。此时,我选择了回避,并不是逃避,而是静下心来,因为我清楚自己几斤几两,海拔5396m对于我们这个团队来说,不是问题;问题在于恶劣天气下,确保避免失温能安全下撤。
晚餐后,每个人注意聆听杨领队讲解有关登山注意事项和携带的必需品,然后逐一检查整理自己的装备,临时进行补充采购,集体购买了所传授的一个避免失温的神器——‘一付长袖抓绒洗衣手套’。(注明:村里有一个大超市,里面除了登山杖没有,其他登山所需用品都有,别要求太高,实用就好。)
值得一提的是,明天我们出发的时候,会有一位刚参加完高考的男孩子与我们同行,他将攀登哈巴雪山作为自己十八岁的“成人礼”。身为人父人母的我们,为这个孩子的选择欢喜,也为其父母的理解和爱感动。
Day12 (6月15日哈巴雪山第二天)哈巴村—我们要住的海拔4000米的林间自建营地 距离7公里,上升1500m,用时8h。
早上8:30我们整装出发,云遮雾障与雨水交融,从梅里雪山东南坡始终与我们形影不离。


广阔无垠的大地仿佛就是修行所,俗尘中的小我,神情淡定的面对抉择,主动求变,期待一场苦尽甘来。上山开爬没多久,雨开始慢慢变小,中午1点30分,走到一片大草坪时,雨停了,雾气如退潮般散去,此时的哈巴村好似仙境里的世外桃源,静谧至极,恰如其分的唤起乡村式的缠绵。



遇到另一支队伍,友好的聊了几句,他们是始祖鸟消费群体的受益者,用积分换取了此次登山之旅,当代流行的营销手段和促销理念——多消费高回报。
天气的转好,无论从精神上、心理上都增添了正能量。我们一扫阴郁的担忧,嬉笑、调侃着顺着泥泞的山路不断向上。下午16:30分,就到了4000m海拔的自建营地,(温馨提示:在这附近有好几个营地,如果没有领队带路,很容易走错。尤其登顶后下撤到大本营的时候,一定要跟紧协作,否则会走很多冤枉路。)

这里的设施简陋,被褥有些潮湿(建议带上防潮垫和睡袋,反正有马帮你托。)。毫不吝啬的夸夸晚餐,是猪蹄火锅,向导说:“吃蹄补蹄,吃了猪蹄就登顶,跑的快!”配菜新鲜、花样也多、分量管够。我们吃多少烫多少菜,避免浪费。
晚饭后,向导拿来了冰爪,为大家逐一调试,冰爪要自己背,你也可以让协作背,但是是有偿服务哦!第二天早上3点半就要出发,吃饱喝足,重点检查一下头灯电量,然后裹紧被子装睡——因为太兴奋没睡着,隔壁说梦话都听得一清二楚,O(∩_∩)O哈哈~
(温馨提示:1.下雨天,为了避免登顶当天失温,衣服、鞋子必须保持干燥,所以必须准备至少两套衣服、两双防水袜、防水手套。
2.不建议上山的时候骑马,因为上升相对对膝盖伤害小些,而且可以作为第二天登顶前的拉练;下山骑马更好些,因为从登顶处下撤到大本营,再从大本营返回哈巴村,要下降3000米,这么大的下降幅度,容易损伤膝盖。上山、下山骑马价位相同300元,考虑一下哪个更经济实惠些。)
Day13 (6月16日哈巴雪山第三天)哈巴大本营—登顶—哈巴村 徒步21公里,上升1500米,下降3000米,用时15h。
凌晨三点起床吃完早餐,3:30分向导为每个人分配协作,3:45分我好似被认领的小朋友,听话的跟着协作小五(19岁年华正茂的小伙子),从大本营出发。才爬升不到半小时,雨水催促我赶紧把雨披穿上,顺着头灯的光束向上仰望,倾斜的大石板被雨淋的举步维艰,脚下止不住的打滑,只好手脚并用,没想到这种方法反而省去了不少力气。天黑登山最有成就感,可没完没了的大石板路折磨的我近乎抓狂。
协作小五总是快速爬升一段,然后坐下抽根烟,等我到跟前了休息一下,马上又急速爬升,就这样拉练着我,天刚蒙蒙亮的时候,已经到了4800m处。小五转头对我说:“快到绝望坡了,身体感觉如何?”“还好,就是手有些冷,等一下,我把手套戴上。”我说着,卸下雨披里的登山包,拿出加厚防水手套,匆忙中忘记擦干手上的雨水直接戴上了,这个疏忽后来给我带来了麻烦。到了4900m绝望坡,巨大的石壁上刻着海拔和一些留言,此时,风越来越大,夹着雨,我身上的温度急剧下降,赶忙将羽绒服从包里拿出来,为了快速穿上,我犯的第二个错,当脱得上身只留一件速干衣的时候,顷刻间速干衣被雨水淋湿,冻得我一个冷战,尽管我把羽绒服、冲锋衣、雨披全部穿戴了,身上还是直打哆嗦。小五一边帮我穿冰爪,一边催促我吃些补给,并告诉我:“吃好就不用背包了,轻装冲顶快,要不了多久就到了。”
我没敢多吃,担心高反,仅仅吃了一个能量棒、喝了半瓶红牛。为了让身体尽快热起来,便催促正在吸烟的小五赶紧出发,结果犯了第三个错,没有带任何补给。我沿着小五踩出的雪窝窝,一步步紧跟。
忽听的小五前面喊道:“你踩着脚印走,不要往旁边自己开一条路。”
我抬头看着他,才发现我的户外镜上结了一层冰碴子,根本看不清楚,我始终以为是雾气造成的视线模糊,“我的眼镜上结冰了,看不到啊!”(你们肯定疑问,为什么我自己不擦掉,此时我的十个手指头尖已经全部冻得刺疼发痒,根本就不敢把手拿出来。)
小五走过来帮我擦掉后说,“姐,你爬的真快,我们已经到月亮弯了。”
“哦,是嘛。”我气喘吁吁的回应;
“你现在是第一个,过了月亮弯就是希望坡。”小五略带自豪高兴地说;
“是不是第一无所谓,只要能完成登顶就好。”我有些无力的回答,然后问道:“小五,你身上带吃的了吗?”
“没有,怎么了姐,你不舒服吗?”小五关切的询问;
“我有些饿的发慌”,我说。
“那怎么办?”踌躇了一下,他问:“你要下撤吗?”
我看着他考虑了一会儿,然后说:“不,等我一下。”说完,我抓起旁边干净的雪,慢慢地吃起来,小五看着我惊讶的说:“姐,我没见过靠吃雪登顶的。”“那就让你长长见识吧,走!”我苦笑的说。
就这样,爬升到距离登顶还有96米的时候,我吃了第三次雪,不,确切的说,这次吃的是冰,还略带蓝色。终于8:50分成功登顶,在那一刻,协作小五作为我登顶成功的见证人,骄傲的高喊着:“姐,你是今天第一个登顶的,恭喜你啊!”尽管我内心也万分激动,却想着赶紧下撤去吃点东西和换衣服——这就是当时我对生命中真正的第一座雪山感悟。(看看本人形象,惨不,哈哈哈)

狼狈下撤时,在希望坡遇到了马上登顶的大海哥,他喊着:“天马先不要下,再上去我们举着户外旗子一起照个合影。”此刻的我,哪还有体力再上去,只好背信弃义(爬山前答应过)的落荒而逃。后来得知,集体荣誉至上的大海哥,坚持等到阿里海牙一起实现了让“高海拔户外”旗帜飞扬在哈巴雪山5396m处,并虔诚地献上了祈福家人安康的黄色哈达,他才是当天成功登顶的真正第一名!由于天气原因,没有拍摄到大家登顶过程中的身影,仅有的也只是各个协作记录登顶时间,以此获取登山证书。我们这个团队攀登雪山的总共11个人,成功登顶的9人,最后一名登顶时间是早上10:15分。随着第二乐章的“慢板”我们逐一“极庄严而徐缓地”向各位展示他们的风采......

左:阿里海牙,右:大海



远航

天使的翅膀


冷月

昆仑99


森林(下撤太快,登顶照没有)

依旧


镜头切换到正在下撤的我,接近4900m处,遇到了给自己成人礼的18岁男孩,他疲倦地问我:“阿姨,还要爬多久?”我善意的欺骗说,“最多还有50分钟,不远了,加油!”
“啊!还有50分钟,我的妈呀!”男孩叹气的摇头,却没有停止脚步,继续往上......
到了放包的地方,小五赶紧从他包里取出两包好丽友递给我,饥不择食的我直接塞进口里,喝完剩下半瓶冰镇红牛,立刻就如打了鸡血般复活。“走,继续走!”我催促着小五,把湿了的手套摘下来装进背包里,然后用雨披袖套包裹住手,再握紧登山杖,伴随着小五嘹亮的歌声狂飙下山,天气雨转阴,阴转多云,“下午天气就会变好了!”小五边跑边喊着。





19岁协作小五
11:50分终于回到大本营,赶紧回屋换上干衣服,跑到火炉旁取暖吃东西,哦啦啦,哦啦啦,心里那个幸福指数,堪比布鲁克纳交响曲最高的境界!
吃饱喝足,身体也暖和了,远航、森林哥、阿里海牙和我四人结伴下撤,其他人在昨晚提前预约了骑马下山,由于马还没有到齐,我们便先行一步了。

等我们到达昨天那片大草坪的时候,马帮才托着他们悠哉悠哉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


18:20回到山友客栈,遇到正要坐车离去的18岁男孩,他很遗憾的告诉我们,他没有成功登顶,在5200m月亮弯处选择了下撤,可这有什么关系呢,他已经成功登顶了自己的第一座“山峰”;我们相信,面对未来人生海海,他一定会迎浪而上!
插入花絮:当我后来看到第二天别人的登顶大片(下面引用一下照片),不禁汗颜,我们竟然走在悬崖边上,怪不得协作小五那么紧张,真是“无知者无畏”啊!

凭良心说,我们登顶那天雨下的比前一天小,当时我还暗暗感谢老天:“如若上天许我美好,我必竭尽所能成就。”
‘第二乐章:是交响曲中最著名的乐章,整个乐队以光辉的音色奏出主题,并以这个主题为中心,继续发展。’正如11颗挚爱大自然的心脏——协奏这部云端上的光芒与生命的抒情作品。慢慢细品后,请跟随我轻快如舞步的节奏进入交响曲的第三乐章——虎跳峡高路徒步。
文字:天马行空
审稿:冷月
照片提供:依旧、冷月、天使的翅膀、远航、昆仑99、森林、大海、阿里海牙、壮哥、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