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有种颜色、叫心中那抹揉措蓝--端午他念他翁大米勇看海 - 游记攻略 - 8264户外手机版

  游记攻略
初闻他念他翁还是在四五年前,最初是被它有些奇特的名字吸引。奇怪的地名配上想象中皑皑山顶的大米勇,很容易就将它定格为须发皆白的长寿老翁。
然而真正让我念念不忘的,却是藏在他念他翁深山中的那抹蓝,那是唯一用湖泊来命名的颜色。不错,这就是用揉措命名的一种色彩--揉措蓝。
这就是埋藏在我心中挥之不去的那抹蓝色。见到时正是蓝天白云阳光灿烂的日子,瞧瞧山谷中那抹蓝哟,像是仙人遗失的宝镜反映着天空的景象,又像是从天空掉落到山谷的蓝天碎片。
这看上去恍若虚幻,然而又实实在在呈现在眼前的蓝色,怎能不让人念念不忘。单单就是这抹蓝,已经足以令人不畏艰难趋之若鹜,何况还有散落在群山深处的更多海子,更多鲜花。

关于他念他翁

青藏高原东缘地区是一个异常独特的地理单元,这就是举世闻名的横断山脉。在崇山峻岭之中开辟出一道道急骤下切的深沟峡谷,从而形成该地区最具特点的地貌形态--呈南北纵列的山系与无数深沟峡谷。
横断山区是地球上大江大河最密集的地区,有岷江、大渡河、雅砻江、金沙江、澜沧江与怒江6条南北向的千里级大江并行流淌。这些大江沿着大山之间地壳构造形成的断裂线切下去,把大山切割成一条条幽深险峻的峡谷,而这些大江无数密密麻麻的支流更是把大山切割得千沟万壑。
他念他翁山脉,就是这蛛网般密密麻麻的水系中众多崇山峻岭中的一条,它位于横断山脉西部的怒江与澜沧江之间。这是一条鲜为人知的庞大山脉,如果你没听说过他念他翁与大米勇,至少应该知道梅里雪山与卡瓦格博。从广义上讲梅里雪山只是他念他翁的一段,而海拔6740米的卡瓦格博就是他念他翁山脉的主峰。
广义上的他念他翁山是一条很少有人知道的庞大山脉,它大致呈南北走向,北高南低,北窄南宽,全长约1000多公里,属于横断山系一条边缘山脉,主体部分位于西藏以及云南境内。北段海拔多在4000-5000米之间,边境地区的南端则下降到2000米以下。
他念他翁山脉两旁分别是怒江和澜沧江,高黎贡山以及云岭山脉。作为这两条大江的分水岭,他念他翁山脉一直从唐古拉山绵延至中、缅、泰三国的交界地带。
而狭义的他念他翁山,则专指西藏昌都境遇内的北段,与伯舒拉岭、芒康山并行,海拔6324米的大米勇雪山是这段他念分翁山的主峰。我们这次的穿越路线就是在这片山岭间。

云南境内的中段他念他翁山通常被称为怒山山脉。
怒山山脉又被更细地划分为梅里雪山、太子雪山、碧罗雪山与小怒山。其中的梅里雪山和太子雪山最广为人知,这一段也是他念他翁山的精华所在。在这里有13座海拔超过6000米的积雪山峰,其中又以海拔6740米的最高峰卡瓦格博峰最为雄伟,最为壮观。
卡瓦格博峰处在四江并流的核心地带,位列藏区八大神山之首,被誉为“雪山之神”。是云南省第一高峰,也是世界上被公认为最美丽的雪山。卡瓦格博峰至今仍是一座处女峰,因近代多次发生登山事故而被列为禁止攀登的一座雪山。
出国后缅泰边境的南段山体也被叫作他念他翁山,或是他侬通猜山。而且更为神秘的是,他念他翁山这个名字是从何而来,到现在都没有准确的答案。

关于他念他翁的徒步路线

处于藏东南的这段他念他翁山,因特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形态多变的地势山貌,丰富多样的植物种类。同时在山谷之中又形成各色的高山湖泊。其丰富的自然资源,衍生出难度各异、长短不一的多样化户外徒步路线。这些徒步路线以不计其数的高山湖泊、丰富多彩的花海及磅礴的大米勇雪山,吸引众多驴友。其中揉错是他念他翁的最大亮点,因此所有路线均以此作为核心展开。
最为经典的徒步路线有:
1、盐登线:因徒步起点盐井、终点登巴村而得名。线路全长117公里,途经6个5000米级垭口,20余个海子,海拔多在4000~5000米。
2、大米勇看海线:线路全长56公里,翻越4个5000米级垭口,该线最大优势在于可以全程轻装。
3、他念他翁C+盐登线:是由“大米勇看海线”与“盐登线”结合而成,线路全长129公里,翻越8个5000米级垭口。可包揽他念他翁三四十个海子、沿途花海、大米勇及其周边雪山、毕然峰等。无论从线路长度、海拔、风险及负重,都是户外超高难度的徒步路线。
4、他念他翁环线:线路长度82公里,翻越7个5000米级垭口。线路最大难点不在海拔、负重,而是路线存在的极其不稳定因素,安全隐患很大。除耍拉垭口向下路段之外,错呷婆垭口、5100垭口、拉错垭口几乎是无人涉足的地方,7月份仍有积雪。垭口前后都是陡直的碎石坡,且时常塌方落石,没有路迹,寻路艰难。
5、他念他翁大C线:线路全长72公里,翻越6个5000米级垭口。最大的难点仍然是几个不成熟的垭口,拉错垭口、温隆垭口、大米勇垭口、耍拉垭口,都是很少人走的路段,存在较高风险。由于比较深入,出现意外状况,没有及时的下撤点。
不管是那条线路,他念他翁徒步的最大难点就是接近性比较差,无论从什么地方进山、出山,都没有成熟的交通,都需要包车或雇马,这也是他念他翁徒步的一大特点。

我们的行程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我深信只要有足够诚心,终将有机会亲眼目睹揉措的绝世容颜。然而三年疫情的蹉跎让这个愿望迟迟未能实现。终于在2023年伊始迎来这该死疫情的结束,于是被疫情耽误的大朝台、麦里浩、漓江、他念他翁都被一古脑儿重新提上日程。
端午最初的打算是随007去新疆中天山探线,甚至已经为此早早定好伊犁的机票。然而未知线路需要更多的时间,近20天的长假对于搬砖者而言简直是种奢望,最终还是因为假期原因被迫放弃。
对着日历左盘右算,配合端午假期可以请5休10。10天时间他念他翁大米勇看海线是绰绰有余,甚至还可以来段梅里北坡反穿。说干就干,两条线路的资料早已搜集到电脑中,很轻易就能拼凑出行程计划。
这是出发前制定的行程计划,然而不知是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还是线路实在难度太大,总之实际行程与计划出入蛮大。

我的物资装备清单
v
中间在碧土乡可以补充后半程部分物资,行前一直想把背包重量控制在35斤以内。然而不管如何努力最后还是达到了38斤,主要问题仍然出在食物上,从最终结果看食物还是带的偏多。

千里奔赴,为圆心中疯长的梦

早早便订好泸州丽江的机票。之前一直在泸州飞丽江和成都飞香格里拉之间选择,最终还是因为成都飞香格里拉航班到达时间偏晚,价格偏贵而选择泸州飞丽江。

泸州飞丽江一个半小航程,打个盹功夫已经到达“艳遇之都”丽江。丽江今天的天气不太好,阴郁的云层铺满整个天空,云贵高原的凉风吹在身上感觉冷嗖嗖的。我们却并不在意这一切,我们今天只是这里的匆匆过客。

事先联系好的包车师傅早已在机场外面等候。丽江包车到飞来寺1000大洋,这费用确实有些小贵,此行我们只有三个人,摊到人头就显得更贵。按计划明天10点要到达徒步起点拉岗村,包车也就成为唯一的选择。其实此行除我以外,其他两位同伴都是有大把时间的,真难为他俩!
车过拉市海服务区,匆匆啃根包谷,吞下两颗茶叶蛋后继续赶往今天目的地--德钦飞来寺。

2021年9月29日香丽高速全线正式通车,丽江到香格里拉的时间缩短了一个小时。17年徒步虎跳峡时这座大桥尚在修建中,如今再来已经是天堑变通途,真是感叹祖国日新月异的巨变。
17点到达香格里拉,师傅说要顺道去机场接个人。原本我们是包车可以名正言顺的拒绝,看着身后空空的座位还是算了。与人方便自己方便,我们的利益也并没受到影响,对被接者和师傅而言却都有好处。
在机场接到一位20出头的安徽妹子,辞了工独自出来旅行,今天去飞来寺,明早进雨崩。妹子热情大方,也曾出游过不少地方,独自在外却一点也不怵。言谈中好生羡慕他们这代人,可以完全照着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那像我们的年代,就业、恋爱、结婚、生子,好象都是必不可少的程序。


快到奔子栏的金沙江大桥。
红军长征时期,由贺龙和任弼时率领的红二方面军,从丽江渡过金沙江,经中甸北上到达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共同北上,最终到达陕北与中央红军会师。
奔子栏是红二方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边远山区人烟稀少沿途补给困难,红二方面军在此兵分两路,一路由乡城、稻城、理塘、新龙到达甘孜,另一路由得荣、巴塘、白玉到达甘孜。如今在这里建有一座红军长征纪念园,向后人讲述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18点半,到达奔子栏镇。这里是滇藏线上的一个重镇,往北既通德钦芒康,又可去得荣理塘,南下则是中甸丽江,南来北往的过客都汇聚于此。
漫游说到飞来寺有点晚怕不好找饭吃,不如在这里先用晚餐吧,免得饥肠辘辘的赶路。问过师傅与在香格里拉上车的小马,他们都没异议。
一餐下来5人消费200大洋,虽然我们一再表示办小马的招待,但妹纸还是按江湖规矩主动剔除师傅后,按4人A了50元用微信转给我。多好的妹子啊,行走在这人情世故的江湖,不贪小便宜才是长久之道,特别是独自在外的妹子。

过奔子栏不远是白马雪山,本来早已有隧道可以穿山而过,但我们运气不好偏偏遇上隧道封闭维修,只能沿着老路盘山而上翻越山顶垭口,如此一来时间上就增加近一个小时。

快21点天空还没完全黑透,浓浓的暮色中翻过海拔4292米的白马雪山垭口。这是第二次翻越这个垭口,上次还是在2017年去雨崩,当时还特意没走隧道,开着车哼哧哼哧爬上来就为一睹垭口尊容。
翻过垭口后一路向下半小时就到德钦县城。已经是华灯初上,城里霓虹闪烁、车水马龙,好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得益于疫情的终结,各地旅游都如同井喷般爆发。
过德钦县城继续前行十多分钟,到达目的地飞来寺。之所以选择到这里住宿,完全是想赌赌明早卡瓦格博的日照金山,但今晚的天气让人觉得这想法就是一种奢望。

直接找包车师傅叫他带,德钦有卖气罐的
飞来寺可以买到气罐吗?或者是什么地方能买到?有联系方式吗?谢谢!
写的真好,花了一下午看完,希望有机会走一走老哥你的路。
太棒了!xiang wang

发自8264手机版 m.8264.com
有种下撤叫梅里的风和雨 听着屋顶整夜未曾停歇的雨声直到天明,思忖着昨晚那奇怪的梦,又焦虑起接下来可能在风雨中的行程。
“这雨下了整夜也不知道啥时候才能消停,咋个整哦。”漫游哥哥在身旁说道。
“我不想走啦!”我象是在自言自语,又象是在回答着漫游。
“那就下撤吧!”漫游哥哥如是道。男人之间的的默契,有时候根本不需要过多的语言和解释。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祟,今早的方便面再也吃不出昨晚的味道,扒拉几口后全都给倒掉了。
9点半,这雨还下的昏天黑地没有半点停歇的征兆,大家最后又简短商量一下,终于下定决心告别泥玛牧场,告别美丽的梅里北坡,告别漂亮的的赤曲珍,从梅里水下撤。既然已经决定下撤,那就是破釜沉舟的方式,留下一顿出山的路餐,剩余的食物、气罐全都留在牧场给了赤列曲珍他们。
起先我们还以为爬上牧场后方的山坡就是一路往下,那曾料到事情并不如想象的简单,爬上山坡后才发现还要翻过前方海拔4800米的说拉垭口。
唉,连下撤都不容易!

泥玛牧场海拔4450米,到说拉垭口350米的爬升又是一场艰难的跋涉。
梅里雪山作为藏传佛教的四大神山之一,在当地藏民心中的地位可想而知。听益西讲他们每年至少会绕着梅里雪山转一次山,不过现在转山比以住方便的多,很多地方可以坐车或坐摩托车。比如我们走的这一小段,通常转山的藏民会在龙西坐摩托车到路的尽头,然后从梅求补功再坐摩托车到说拉垭口下面。刚刚就有两位抱着经幡的藏民坐着摩托车从我们身边呼啸而过。


10点20分,从泥玛牧场出来一个小时,终于爬上海拔4800米的说拉垭口。
回望来路心中情不自禁生出些许感慨,来时雄心万丈的他念看海+梅里北坡,没想到北坡刚刚开个头却又落得提前下撤的结局。如果此生还有机会再次涉足梅里北坡,那应该是从梅里外转的起点到察瓦龙,然后再到世界桃源的甲应村,从甲应经错改上北坡吧。

翻过垭往下大家基本上都是一路无话,按照自己的节奏低头猛进。


随着海拔的下降沿途又是开的正艳的杜鹃相伴,这个季节的梅里完全就是杜鹃的天下,不同的海拔不同的河谷都能见到它们的身影。

刚刚坐摩托车的两个藏民翻过垭口后,正在路边燃起烛火做法事,匍匐在地向着梅里雪山的方向虔诚跪拜。

沿途好多可供露营的地方,从梅里水出发反穿梅里北,根本不用担心找不着营地,小车不倒只管推,放心大胆往上爬就成。

转山路旁高大古老的松柏,屹立在此应该有数百年的历史吧,默默地见证多少上山下山的虔诚信徒。


11点半到达鲁茸牛场,也叫扎西牛场,地图上标注的是舵塘。这里海拔4180米,距离梅里水约11公里。
这是个非常漂亮的牧场,颇有点阿尔卑斯山下瑞士村庄的风情,作为营地再合适不过。然而从梅里水上来爬升达到2000米,11公里2000米的爬升重装有点够呛,要把这里当成营地难度还是蛮大的。
途中偶遇四位转山朝圣的老人,年纪大的已经年逾70,年龄最小的也是近60。看着他们手拄竹杆艰难地一步步往上的身影,不由的打心底里由衷感到佩服。
藏区的转山也不全都是顺转,一般而言藏传佛教、印度教、古耆那教教徒均为顺时针转山;而藏地本土原生宗教苯教教徒则为逆时针方向转山。途中偶遇的这几位转山者就是选择的逆时针反转。




随着海拔下降沿途的植被也逐渐高大茂密起来,我们重新又回到梅里雪山的原始丛林中。雪山融水再加上雨季的来临,梅里水河的水量陡增,每每遇着险滩急流那声势就如同千军万马般涌动。



沿途见到最多的还是这随处可见的经幡,特别是在激流涌动瀑布飞溅的险要之处,水花激起的风浪吹动着一面面五色经幡,藏传佛教的信徒相信经幡上印经文,也会跟随着这风浪传播到远方。



沿途很多平整的草地非常适合作为营地,因为就在梅里水河畔,水源当然不是问题,反穿的朋友尽管放心大胆的去,完全可以哪里黑那里歇。
2点半,到达海拔2500米的鲁瓦村维稳综合服务站。说的如此大高上其实就是骡马租赁点,这个时间点静悄悄的没个人影,也不知道从梅里水进山反穿梅里北会不会在这里被找麻烦。
满以为过这里后很快就会到达终点,谁知道......

谁知道紧赶慢赶,那山路依然我行我素兀自向下延伸着,一点也不顾我的脚拇指被长时间下坡顶的生痛。又走近半个小时,隐约已经能见到峡谷外面浑浊的澜沧江,这个坡下去总应该能见到终点的沥青公路吧。

终于见到网友们描述的从梅里水进来的第一座水泥桥,焦燥的心总算是得到些许慰藉。



3点,终于到达海拔2100米澜沧江畔G214国道旁的梅里水,我们的终点,很多人的起点。

半个多小时后漫游与冰点也相继到达,顺利完成下撤。

两步路统计的今天下撤技术数据。6个小时行程15.8公里,累计爬升320米,下降2670米。长时间的下坡路走的漫游哥哥直骂娘,虽然说下坡不累但2670米的下降也让人够呛,这好象是我们有史以来连续下降最多的一次。
200大洋从梅里水包车回到德钦,少不得来顿久违的火锅,这七天辛苦徒步消耗的脂肪,被碧土乡和德钦的几顿胡吃海塞又生生的给补回来。
当晚入住德钦县城改签机票,第二天拼车到香格里拉,在独克宗晒一下午太阳,晚餐又是鱼火锅将损失的脂肪彻底给补上。晚上10点半的航班回到成都已经是午夜时分,坐上拼车赶回泸州已是凌晨四点过。

后记

见到揉措极度兴奋后的平淡就犹如高潮后疲惫的不应,归来后整个人颓废的干啥事都没兴致,更没有整理照片提笔记录的丁点动力。连续躺平摆烂两三周后,到底强打精神开始着手整理记录,终于在归来后一个半月完成这篇连自己都不太满意的流水帐,不管怎么说总算是完成了作业,到底给这次行程划个不太圆满的句话。
由于人少,由于提前下撤,此次出行费用较高,人均达4200元,其中大交通及沿途包车就达到3200元,沿途食宿1000元。不得不说他念与梅里的接近实在有点不如人意,特别是那边的商业气息太过深厚,导致出行的交通成本有些高昂。
这次是新冠疫情彻底结束后的第一次高海拔重装徒步,或许是感染新冠后对身体的影响,或许是年岁增加的原因,又或许是许久不曾高原重装长线,总之这次他念之行状态大不如前,营地吃不下饭,晚上睡不好觉,每每在翻垭口时千万匹草泥马在心中涌动,甚至暗暗发誓今后再也不要高海拔重装。但就在完成这篇游记时,已经又在盘算国庆七八天长假到底是西藏还是云南!



松萝含松萝酸、地衣酸及地衣多糖,具有特殊的药用价值,在很多药材书中都有提到。它能止咳平喘,活血通络,清热解毒,在西南地区常作“海风藤”入药;现在临床医学常用来治疗肺结核和慢性气管炎。
除些之外松萝还是兰花栽培的理想基质,似乎是专为兰花而生。拔出一把干松萝包在兰花根上,直接放进花盆里,没有山泥也无所谓,不用担心浇水多会烂根,也不用担心不浇水会干枯,特别省心省力,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试哟。


松萝作为藻类和菌类混合体的多年生地衣植物,曾广泛分布我国大江南北,从《诗经》、《楚辞》、 《汉书》 直到唐诗都有描述和记载。
《诗经.尔雅》用“茑与女萝,施于松柏”来描述被称作女萝的这种植物附生于松柏的状态;屈原在《九歌.山鬼》中的“若有人兮山之阿,被薜荔兮带女萝”,则将女萝附着于山鬼女妖的身上,美艳不可方物的女鬼因此多了些魅惑与妖娆;唐朝元稹在《梦游春》中也有“朝葬玉佩迎,高松女萝附”的诗句;而诸如“女萝依松柏,然后得长存”、“女萝施松柏,终始相因依”、“女萝附松柏,托根亦于兹”、“女萝附松柏,荣悴永相依”等诗句,有言情有咏志,更是将女萝之于松柏的关系引深到男女之情、因果之律。
从这些古诗词也可以看出松萝曾经分布的广泛,只是随着人类社会工业化对环境的污染,才令它们如今只能在高海拔的深山丛林中得以生存。

透过密林间隙远远望见一道彩虹出现在对面深谷。俗话有道“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难道这是卡瓦博格的神谕,提醒我们在朝圣的路上面对今天的爬升,一定要努力坚持绝不轻言放弃。
海拔3800米的山坡上,路旁一株挂满松萝的杜鹃,深绿的叶、淡绿的绦,配上含苞欲放的红色花蕾,唐代诗人鲍溶的“女萝寄松柏,绿蔓花绵绵”应当就是这样的写意吧。

随着海拔升高茂密的原始丛林渐渐变的稀疏,取而代之的是低矮一些的高山杜鹃与栎树。站在开阔的山脊远眺山下的玉曲大峡谷,早已被翻滚的云海遮挡的严严实实,哪里还见得着玉曲河奔腾的身影。

坡上的杜鹃有的还是含苞欲放的花骨朵,有的却娇艳欲滴挂在枝头绽放的绚丽多彩,更有的已经零落为泥碾作尘。无论是青涩的、火热的还是凋零的,在漫游哥哥看来不过都是浮云,看他迈着沉重的步伐穿行于株株杜鹃,真正的“万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


转山路上的第一处铁皮房,专门给转山者提供食宿的地方。就算是走的再累你无需着急落脚,因为上面还有更好的去处。

过第一处铁皮屋后继续往上,又是宽阔平坦的摩托车大道,随着海拔的上升连杜鹃林也消失的无影无踪,路旁的山坡上就只剩下这长着锯齿状树叶的更加低矮的栎树。



下午1点,到达海拔4150米的梅里求功,从来得出发一路向上4个小时行程3.5公里,累计爬升已经达到1100米,经过几天高海拔折腾大家明显比第一天适应了好多。
梅里求功是梅里转山路上比较大的一个补给点,依着山坡建有十多座铁皮房,还专门修建有小卖部,就连厕所也分男女。现在是挖虫草的季节,藏民们都忙着漫山遍野寻找虫草,无论是转山的还是做买卖的都无暇他顾,偌大的营地静悄悄连个人影都见不着。


从来得到梅里求功已经完成今天计划行程80%以上的爬升,再往前到泥玛牧场就变的就平缓很多,冲出原始丛林后视野也开阔起来,踏着非常好走的宽阔平整的摩托车道,心情顿时轻松不少。


和漫游轻松地边走边聊,时不时眺望远方的风景,回头看看身后的冰点妹纸。



沿着横切山路款款而行,越往上走雾气越来越大,突然间就毫无征兆地飘起雨。起先还只是如牛毛般轻轻柔柔,也就没放在心上,只是把神衣的帽子掀起来罩在头上。后来雨越下越大、越下越大,想停下脚步套雨衣,可望见前面一公里开外的牧场似乎又是多此一举,于是冒着雨加快了脚步。


2点45分,冒雨赶到泥玛牧场。这是今天的计划营地,也是从梅里水上来反穿梅里北坡第二天的营地,地图上标注的地名是“曲别改顶”。
不要被沿途告示牌上“迪庆州梅里雪山国家公园管理局”的落款所误导,这里仍然属于西藏龙西村地界,只是整个梅里雪山国家公园都在管理局的统一管理下。

两步路统计的今天技术数据,5.5小时总行程7公里,全天一直都处于爬升中,累计爬升1387米,大家的感觉比入山第一天好很多。
到牧场四处张望着吼半天也没见一个人影,看到其中有间石屋冒着炊烟,也不管湿淋淋一身就闯进去。屋内的人见状也并不吃惊,对他们而言已经见过太多转山者和走线人。
哆嗦着扔下背包,湿淋淋一身就坐到炉火旁,屋内的中年男人提过炊壶问要不要酥油茶。双手接过热气腾腾的酥油茶一饮而尽,赶紧捧过碗去又添上,两碗酥油茶下肚身子顿时暖和起来。石屋的温暖终于成功战胜外面的凄风冷雨,当得知通铺仅需50元还提供卧具时,毫不犹豫让老板带着我们过去。
安顿好后换上干爽衣物时间还早,拿着茶杯重新返回石屋,发现屋内一下又挤进来好多人。而起先还略显昏暗的石屋,如今似乎却光亮许多,定睛一看原来多了个好漂亮的小姐姐。小姐姐的长相肤色与穿衣打扮,起初还以为是和我们一样走线的女驴,待到她提着炊壶过来问要不要酥油茶,方才省悟过来原来是名藏家妹子。
屋里新添的七八个人都是在山上挖虫草,遇着天下大雨提早收工回来的,他们正围着炉子泡着方便面,啃着泡鸡爪卤猪蹄在吃午饭。漂亮的藏家小姐姐给我倒了酥油茶后,又回到自己先前的座位端着泡好的方便啃鸡爪。在藏地很少见到这样好肤的纯天然的漂亮小姐姐,一边喝着茶一边忍不住又偷偷多瞟两眼。我那点小心思一下就被老江湖的漫游哥哥看穿,与我四目相对时,大家不禁都发出男人才懂的会心一笑。
泥玛牧场也是梅里转山路上的一个补给点,不但可以提供食宿,瓜子花生矿泉水也是一应俱全,而且价格也不算太贵,象这可乐也才8块钱一瓶,赶紧叫老板给来两瓶续续命。
大家围着火炉喝茶聊天的当儿,从风雨的门外又闯进来两人,其中一人进来便用藏语和老板打起招呼,另一个一身鸟的中年男子赶紧挤到火炉边来。他是从浙江来走梅里外转,一个人请了名向导带着,明天打算出山飞回去。他俩吃住都由老板提供,吃饭50住宿50。据那向导讲这价格在梅里外转的路上算是比较贵的,其他地方都是吃住各40元。
这就是漂亮的藏家小姐姐赤列曲珍。赤列,藏语里是好事或伟业的意思,而曲珍则是法度母,连在一起应该可以理解为伟大的法度母吧。
她是这老板家的儿媳妇,从邻乡的察瓦龙嫁到龙西,老公是龙西村里“最见多识广的人”,今天正巧外出办事没在。这藏家小媳妇儿看上去有点认生,与我们说话总是羞涩地红着小脸躲避着不敢直视。勤快的小媳妇儿见到壶里的酥油茶快没了,赶紧就起身去打起酥油茶。
喝着酥油茶磕着熟苞米的益西,屋里最活跃的年青人,回来才知道他开了个视频号在专门直播梅里北坡风景,闲暇也在给游人当向导。绝大部分时间是他在与我们聊着,别看他久居深山,对山外的事物也是了如指掌,而且还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们从龙西聊到左贡,再到拉萨然后国内,甚至是目前的焦点俄乌战争。
益西和小柒也是熟络的,据他讲那对小夫妻来碧土时几乎是赤手空拳,起先只是开家小小的夫妻餐饮店,然后四处收虫草收松茸,如今不但餐馆规模扩大了,而且还开起客栈,看来小柒在碧土已然算得上是个“名人”。
益西的另一番话让我改变了对藏区的认识。在我们的观念中特别是这种传统地区,对家里的男孩女孩应该是要区别对待的。比如说在教育上,但凡重男轻女的地区应该是不会让女孩接爱过多的教育,但在藏区好象不太一样。据益西讲,龙西村的孩子从小开始就得外出上学,小学到碧土、初中到左贡、高中就得到昌都,至于大学则要去拉萨、成都、昆明或更远的地方。
虽然从小学开始上学的所有费用都是由ZF兜底,但初中之后女孩可以继续高中、大学,而男孩子一般都不会让他再继续上,都要回家帮家里挖虫草刨松茸。在和益西的交谈中感觉到,其实帮家里干活不过是个幌子,更深层次的原因是怕男孩出去读书后不再回来,他们要把“根”留下。而女孩大学之后不回来也无所谓,反正她们迟早也是要嫁出去。
这样的结果就造成目前一个比较难堪的局面,村里的女孩子越来越少,外面的又不太愿意嫁进来,像益西都快30岁的小伙子目前还没结婚。或许他们的父辈没意识到一个问题,单单是把“根”给留下来也没用啊,只有这“根”也不能开枝散叶。
别以为冰点妹子守着火炉喝着冰镇般的可乐,是为了等待火炉上的“火锅”,其实那是一锅准备烧热了用来喂马喂牛的潲水。
看着赤列曲珍与另外一位妹子吃劲地合力抬起一大锅潲水,而围在火炉旁的一大群男人无动于衷时,我好奇地问益西,“在家里你们男人真的不用做家务吗?”
益西看着我笑而不语,我又转过身来问正在舀潲水的小媳妇儿。赤列曲珍羞涩地红着小脸,忙着手里的活计,“怎么可能让家里的男人干,那样别人会笑话啊。”我和漫游哥哥对视着无奈地苦笑,“多好的传统啊,啥时才能传到汉地哟。”
温暖的炉火、健谈的益西、可口的酥油茶,当然更重要的是漂亮的赤列曲珍,让漫游哥哥坐下去就不想挪窝,直到小媳妇儿要给那两位客人弄晚饭了,才在我再三的催促下回到今晚下塌的铁皮石屋。
虽然没有炉火,但这能遮风挡雨的干燥石屋和外面凄风冷雨的世界已经是天壤之别。今晚的胃口有点出奇的好,一包方便面下肚后居然还意犹未尽,嘴馋的特别想喝点小酒。冒雨走去石屋叫赤列曲珍,想看看小卖部里都有些啥。赤列曲珍出来说小卖部她可作不了主,家里涉及金钱的事儿都要家里的男人出面。刚才和益西聊天他也说了,因为他没结婚成家,所以家里的大事都是他阿爸说了算,家里的所有收入也是全由他阿爸在管理着。
说话间赤列曲珍叫出她的公爹带我去小卖部,小卖部里吃的东西倒也算多,我挑了两瓶二锅头、卤鸡腿和卤鸡翅。回到铁皮屋漫游哥哥左劝右说只喝了小小两瓶盖酒,其他的全被我一人吞下去。
虽然有半斤二锅头和睡觉神器的加持,但雨水打在铁皮屋顶上炒豆般的声音噼噼啪啪响彻一夜,还是让人整宿不得安宁,迷迷糊糊中居然做起梦来。梦中我那二月份才去世不久的老母亲,叫我别再继续走赶紧回家去;又见到老婆在数着一大笔钞票说是什么抚恤金,和她说话却好象没听见似的也不理睬我。我突然大惊,特么的这莫不是我的抚恤金?惊吓之余从梦中醒来,细数着屋顶的噼啪声再也不能入眠。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