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门头沟九龙山属太行山脉,是燕山运动以来形成的典型向斜山峰。地貌受地质时期北京地壳不断抬升的影响,在隆起阶段和宁静阶段交互出现的地壳活动中,以及外力作用的配合下,形成了具有明显的层状地貌特征,表现为夷平面。九龙山的层状地貌为北京西山层状地貌发育的第三层,海拔在1000m左右。
九龙山最高峰刺茅花坨海拔990.31m,山顶发育平坦。最为典型的是九龙庙,海拔775.2m,山顶发育大面积的平坦地面。往下至海拔300~400m处,其山顶平缓,表现为明显的台地地貌。但是,在海拔400~1000m之间,则山体陡峭,绵亘成脉,谷脊相间。海拔300m以下,谷地开阔。
九龙山有著名的京西古道风景区,峰口庵,马蹄窝,三义庙,窑神庙,白云禅寺,广慧寺,潭柘寺,龙王庙,戒台寺等著名古迹。
门头沟之源-圈门亦在九龙山山脚下,从圈门一路前行,可到达小狗之家,刺茅花坨,峰口庵-马蹄窝-龙王庙-少师静室-潭柘寺-广慧寺-定都阁-白云禅寺-不老泉-中门寺-回到圈门窑神庙,走一圈下来大约22公里,为户外驴友的入门级线路,景色优美!!
峰口庵是京西古道上一处已经荒废了的古代关卡,据估计至少有1000年历史,大概建于金国海陵王时代。当时海陵王迁都北京,在各处重要的入京险要地段都建设有关卡,主要用于军事防御用途。
峰口庵,又名峰口鞍、风口岩,俗称风鞍儿、大风鞍。峰口庵古道位于京西门头沟九龙山脉,距北京城区30余公里,因其穿越门头沟九龙山峰口庵关城,故称为峰口庵古道。旧时,这里是京西物流的交通要地,有“岭上通衢”的美誉。
九龙山山脊之巅,平坦开阔,非常适合徒步越野,吸引了大量的户外爱好者,是众多户外驴友的必行走之地!
九龙山自然风景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西六环外;东自三家店水闸始,向西至匣石口后转而向南,与潭柘寺后山相接,为西山山脉百花山山梁的延伸末端。由于保护得力,植被恢复良好,物种多种样十分丰富。在早春有大量的山桃花开放,四月下旬杜鹃花竞相开放,其阳坡为旱生灌草丛,阴坡自下而上依次是胡桃楸林、杂类灌丛和蒙古栎林,山脊是人工华北落叶松林,山脊羊肠小道走起来非常舒服。
定都峰又名牛心山、牛心坨、瓜槽尖、裂峰坨、望都峰、狮山,位于门头沟区潭柘寺镇,登高远眺可纵览整个北京城。定都峰四周群山绵延逶迤,峻岭叠嶂,山峰上巨石嶙峋,峰顶陡峭高悬,素有“不到定都峰,枉到北京城”和 “京西观景第一峰”的美称。传说姚广孝曾登顶定都峰,堪测地形再建北京,此后该山被称为定都峰。明成祖朱棣登此山后曾感叹不已:“此峰位之观景之妙,无二可代,天赐也。” 路线:莲石路或阜石路行至门头沟石门营环岛,沿108国道方向穿越隧道至南村路口,向北3公里即到。
定都阁作为定都峰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成为欣赏京城美景、品味古都文化的知名景点。定都阁的建设同步实施了亮丽工程,夜晚,在绚丽灯光映衬下的定都阁,成为长安街延长线西部端点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定都阁风景区作为西长安街延长线的终点,与通州大运河遥相呼应,定都阁不仅使长安街景观带的建设更加完善,进一步提升门头沟区潭柘寺镇旅游景区的吸引力,而且成为了门头沟区的核心景点和区域地标性建筑,目前定都阁停业状态,不能进入。
姚广孝设计北京城是以元代北平府旧址为基础,而在辽金时期,佛教、道教盛行,寺庙、道观大增,在北京玉河肘弯成池处西岸建有庆寿寺(俗称双塔寺),以西山中尖顶山峰为靠,因“日悬峰顶,影入玉河,双互映,主国两分”,故“竖双塔镇之”,并在鲁谷岭设“八角”亭蔽之。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瓜草地花沟,有两处天梯,夏季瀑布流水,冬季观冰瀑,植被茂密。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欣赏完了吗,亲爱的,点赞+关注+在看+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