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自由行,参观土楼 - 广东 - 8264户外手机版

  广东
汕头市区出发朝着灵通山方向走,在服务区休息时查看酒店信息,发现灵通山附近没有合适的,如果住平和县城,第二天还需要往回走40公里,绕路不划算,搜沿途的,就到饶平县饶洋镇住宿。还有一点,就是顺带搜到了一些小众景点,比较感兴趣,所以就在饶洋镇住下,第二天早上去了蓝屋村泰华楼。泰华楼位于饶平县饶洋镇蓝屋村,是畲族土楼,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坐东向西,四方抹角形,占地总面积约2385平方米。二进围屋,前平房,后三层楼房,二楼外面还辟有走廊环绕通行,中心处辟有内埕,楼内共分26开间,楼门正对面为祖祠,水井1口,门前池塘1口。石构门楼、门额,门额阳刻“泰华楼”,落款“嘉庆甲子年建”。下半部块石垒砌,上半部用黄泥土夯筑,内墙批灰,灰瓦屋面,屋面檐口均悬挑。该楼保存完好,建筑风格独特。
围观欣赏美景
保存完好的明清时期古民居建筑多达120座,有原始典型的客家民居,又有亦中亦洋的建筑院落,有改成民宿的,即使有住人的,打个招呼也可以进去参观,这么多建筑,适合慢慢逛。

下午4点,突然就下雨了,搜了一下附近酒店,临时决定晚上住在大埔县。
导航到了梅州百侯镇,停车场入口,说是买了票才能进,就买了50块钱门票。停好车,发现可以从别的小路开车进来,停车是免费的,镇子里道路四通八达,需要开车去不同的建筑参观,路边随便都可以停车,感觉吃亏上当的节奏。仅有几个院子需要查看门票,也就进去拍个照,绝大部分是不需要门票的,且车子从停车场开出来,随便就停在村里路边都是可以的。所以到百侯镇,真的没必要买参观门票。百侯镇,属梅州市大埔县,百侯古镇始建于宋代,原名白堠,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因杨之徐进士一句“白堠辖地,出百位封侯”,改名百侯,寓意人才辈出,这里明清两代就有翰林5人,进士23人,文武举人134人。
盘山路,弯弯曲曲绕来绕去好不容易到了花萼楼,花萼楼被围起来了修缮,但还收了10块钱门票,只能站在当中空地拍张照片,二楼都不让上的。花萼楼,位于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大东镇联丰村, 建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年),距今已400年历史。因圆形楼形似花萼,又取兄弟邻居乡村相爱之意,所以取名为“花萼楼”。因为在这里拍过一些电影和文艺节目专题片,花萼楼的名气稍大一些。但因为修缮,大部分都被遮挡住了,站在中间的空地转不了一分钟,就觉得没意思了,还不如免费的土楼看的津津有味。几个游客很气愤,收了门票还不让上楼,所以掀开遮挡的木板就上了二楼,我也跟着上去,刚拍张照片就被赶下来了。在花萼楼前后停留也就几分钟,就离开了,还花了10块钱门票。花萼楼名声在外,游客挺多,但评价不高。
永善村还有两座土楼,东华楼和福海楼,还有人居住。永善村至今建村已有近800年的历史,土楼建筑承载着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村里还有古榕树,小桥,流水。
每门每户都是新春对联,很新,但破旧的瓦片和墙壁,确实没人居住了。踩上木板,小木梯咯吱咯吱响,小心翼翼上二三楼拍全景,周围青山环绕,很壮观。外墙,经历600多年的风风雨雨,已是坑坑洼洼。
南阳楼,饶平土楼里面最古老的土楼,建于明朝建文二年(1400年)。现土楼已无人居住,正在修缮,免费参观。这里游客很少,宁静安详,可以上楼参观。
下一站是上饶镇茂芝,茂芝会议纪念馆。1927年,朱德率领部分南昌起义军来到饶平茂芝。正当革命军队面临着严重挫折的时刻,朱德当机立断,于10月7日在饶平县茂芝全德学校召开重要军事决策会议,作出“隐蔽北上,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战略决策,史称“茂芝会议”。在上饶镇吃了午饭,然后继续前行,就到了上饶镇永善村。
在停车场遇一当地人带朋友来游玩,一起爬山,登上山顶。他给介绍了附近的景点,还有茂芝会议,南阳楼等,我也计划按这个路线走。他还介绍了从文明塔背后小路下山到半山腰,有个摩崖石刻,我也跟着去了,并拍照。第一山,还有模糊不清的一大排字迹,没查到具体资料,给我讲解的内容我也记不清楚了。山顶,树林茂密,只能看到三饶镇的一角。
发表回复 关闭 发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复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