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自由行,参观土楼 - 广东 - 8264户外手机版
从
汕头市区出发朝着灵通山方向走,在服务区休息时查看酒店信息,发现灵通山附近没有合适的,如果住平和县城,第二天还需要往回走40公里,绕路不划算,搜沿途的,就到饶平县饶洋镇住宿。还有一点,就是顺带搜到了一些小众景点,比较感兴趣,所以就在饶洋镇住下,第二天早上去了蓝屋村泰华楼。

泰华楼位于饶平县饶洋镇蓝屋村,是畲族土楼,建于清嘉庆九年(1804年)。坐东向西,四方抹角形,占地总面积约2385平方米。二进围屋,前平房,后三层楼房,二楼外面还辟有走廊环绕通行,中心处辟有内埕,楼内共分26开间,楼门正对面为祖祠,水井1口,门前池塘1口。石构门楼、门额,门额阳刻“泰华楼”,落款“嘉庆甲子年建”。下半部块石垒砌,上半部用黄泥土夯筑,内墙批灰,灰瓦屋面,屋面檐口均悬挑。该楼保存完好,建筑风格独特。

畲族发源于潮州凤凰山,是古代潮汕最有影响力的土著民族。饶平属于潮州,这里距离凤凰山很近。

上二楼的楼梯锁着了,只能在一楼参观。

了解一下畲族,畲族的起源,盘瓠传说,有文字描述和图示。虽然很简单,也了解一个大概。


畲族的四大姓氏:盘、蓝、雷、钟。
可能是来得早,蓝屋村也就我自己参观,没遇到其他游客。离开蓝屋村,经过新丰镇,吃了早餐,然后去了道韵楼,这里9点才开门,游客排队进入,一位老太太守在门口,需购票,每人8块钱门票。

道韵楼,位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三饶镇南联村,始建于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历时110年,经三代人营构于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完工,占地面积约7千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
已没有人居住,纯做旅游参观,可以上到二楼,且走廊环绕通行可以走一圈。

游客还是比较多的,今天大晴天有点晒,参观了半个多小时才离开。

三饶文明塔,位于饶平古城三饶镇郊双溪畔的山上,也就是三饶双流古寺牌坊右侧的山顶上。我是按双流古寺导航的,结果到了寺内,没找到上山的路,询问才知道的,需将车停在大门牌坊处,徒步上山。
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县令郭于藩为塔题联:“文光已授青藜杖,科第朕绵报士心”,祈望饶平子孙后代继承先贤,知书识礼,辈出人才,文运昌明,命名文明塔。

清代《饶平县志》载:文明塔始建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塔分七层,高五丈,底层周围六丈五尺,厚六尺八寸,门宽三尺二寸,用青砖条块砌成,塔为空腔。

在停车场遇一当地人带朋友来游玩,一起爬山,登上山顶。他给介绍了附近的景点,还有茂芝会议,南阳楼等,我也计划按这个路线走。他还介绍了从文明塔背后小路下山到半山腰,有个摩崖石刻,我也跟着去了,并拍照。第一山,还有模糊不清的一大排字迹,没查到具体资料,给我讲解的内容我也记不清楚了。

山顶,树林茂密,只能看到三饶镇的一角。

下一站是上饶镇茂芝,茂芝会议纪念馆。

1927年,朱德率领部分南昌起义军来到饶平茂芝。正当革命军队面临着严重挫折的时刻,朱德当机立断,于10月7日在饶平县茂芝全德学校召开重要军事决策会议,作出“隐蔽北上,穿山西进,直奔湘南”的战略决策,史称“茂芝会议”。

在上饶镇吃了午饭,然后继续前行,就到了上饶镇永善村。
南阳楼,饶平土楼里面最古老的土楼,建于明朝建文二年(1400年)。现土楼已无人居住,正在修缮,免费参观。


这里游客很少,宁静安详,可以上楼参观。